廣東發布含PM2.5監測質量數據
2012年03月09日
廣東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廳8日對外公布廣東省珠三角地區17個空氣質量監測站點監測到包括pm2.5在內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數據。這也是繼2月29日中國國務院公布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后,中國第一個按照新標準公布監測指標并評價空氣質量的城市群。
據廣東省環保廳副廳長陳光榮介紹,廣東省97個省控城市空氣監測站點監測結果顯示,2012年1到2月份的空氣質量比去年同期明顯好轉。三項主要大氣污染物,二氧化硫降幅22.7%,可吸入顆粒物降幅20%,二氧化氮同比下降6.7%.城市灰霾天數也明顯下降,灰霾天數從2007年平均75天下降至2011年平均45天。
廣東省環境保護大氣環境首席專家鐘流舉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在全部17個站點中有12個是2005年廣東協同香港政府建成的“粵港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質量監控網”的子站,另外5個為中國國家863重大項目“重點城市群大氣復合污染綜合防治技術與集成示范”新建的監測子站。“這種選點基于一個科學的研究所選定的,選點的出發點主要是從控制 的角度來考慮,如何去控制珠三角PM2.5的污染。珠三角對PM2.5的監測一共設了幾種類型的監測點,現行國家空氣監測點,是設在城區,在人口密集的地方,而珠三角這種擴展的監測的布局,不單有城區的監測點,保障城區公眾的健康,還有區域監測點,還有大氣超級站。還有在郊區的監測點,所以監測站點的布局和空間分布上是合理的。就是省里面掌握一部分監測點,加上廣州、佛山、珠海等,在城區設立監測點,在整個網絡的布局上,都能覆蓋到珠三角地區的城鄉。”
目前的17個監測點,采用的是美國EPA的標準,是高于國家現行的質量保障和質量控制的體系。從2005年這個粵港網到新增的監測點,是廣東省在美國EPA的基礎上,結合中國的實際,研發了一套在管理水平上跟國際接軌的監測技術體系。
對于珠三角地區的環境治理工作,廣東省環保廳副廳長陳光榮表示,廣東下一步將結合《珠江三角洲清潔空氣行動計劃》的具體進展,加強珠三角9個城市的協作,和香港方面聯合制定到2020年兩地空氣質素管理的方案,爭取在2020年讓珠江三角洲的環境質量接近或達到世界發達國家水平:“考慮到PM2.5這種特性,直徑只有2.5微米,頭發絲的二十分之一,各自為戰肯定是不行的,需要協同作戰。我們已經成立了珠三角區域聯防聯控機構,這在全國是第一個。下一步我們要進一步完善機構,加大聯席會議在決策、督查和考評上的責任。第二,我們在全國第一個成立了區域大氣科學研究中心。和香港方面聯合制定到2020年兩地空氣質素管理的方案。在這個方案中,我們粵方將和港方根據前一個評估的結論,提出強化空氣質素管理的各項措施。第三,我們之間仍然要保持來往頻繁,互相溝通的渠道暢通,并且還有協調機構。我相信粵港兩地能夠按照這個方案各自采取措施,加強空氣質量管理,我們粵港兩地人民群眾就一定能夠呼吸到新鮮的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