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葉扁舟一船魚鷹,白洋淀又有了打魚人。 吳力田攝
今年初,發生在白洋淀的死魚事件再次引起人們對白洋淀環境問題的關注。
經調查,國家環保總局和河北省做出了這樣的定性:白洋淀淀區存在大量污水,水體污染較重,水中溶解氧過低,造成魚類窒息死亡。
有關人士分析,造成白洋淀水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保定市及白洋淀周圍縣域經濟欠發達的地方,污水
處理設施建設滯后,大量未經處理的工業和生活污水在非農灌季節和汛期直接進入白洋淀。
曾參與調查這次事件的有關人士告訴記者,滿城縣造紙業發展失控,全縣已有企業156家,污水排放量每天8萬噸,除3萬噸經過集中處理,其余5萬噸只是經過廠區簡單處理,即排入白洋淀上游的漕河。
死魚事件在保定市引發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環保風暴。保定市緊急行動:5000萬立方米的清水再次從上游水庫注入白洋淀;142家防治污染設施不能長期穩定達標的工業企業被立即關閉;滿城縣、新市區等有關縣市區對污染事件負有責任的一批官員丟官罷職。
曾經搖船進京城
白洋淀是華北大平原上的最大淡水湖,位于河北省中部、保定以東約45公里的安新縣附近,原是華北平原和濱海平原之間的沖積洼地,它的形成經歷了由海而湖和由湖而陸的階段。淀內溝壕縱橫,將全淀分割成143個淀泊,因白洋淀面積最大,故以命名。
白洋淀是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的主要組成部分,橫跨河北、山西、北京等3個?。ㄊ校?,全流域面積達31199平方公里。
50多年前,白洋淀地處“九河下梢”,蟹黃魚肥,荷紅葦綠,鳥兒群集,坐著小船可以直達北京。但是今天,白洋淀年年面臨干淀的危險,只得靠買水供給,維持生存。由于上游地區水土流失嚴重,不少泥沙隨洪澇瀝水進入白洋淀內,致使白洋淀的面積由50年代初的561.6平方公里縮小到目前的366平方公里。目前,平均水位按7.5米計算,水面面積只有142平方公里。
近幾十年,由于入淀水量銳減,干淀現象多次發生。其中1983-1988年曾連續5年干淀,白洋淀水鄉風光大減,野生動植物資源遭到破壞。從1992年起,河北省斥資數千萬元,已先后15次從上游的西大洋、王快水庫及跨水系的岳城水庫調水。
補水迫在眉睫
多少年來,白洋淀始終面臨著缺水和污染兩大威脅。
在保定地區從事水利工作40多年的專家吳夢哲告訴記者,靠調水補給終不是治本之策。吳夢哲說,白洋淀和上游三大水庫其實都同屬于海河流域,水源主要都以降水為主,如遇干旱則都干旱,調水過多又會危及水庫大壩的安全。即便這樣,有時還會面臨無水可調的窘境。
有關專家指出,就白洋淀生態而言,也許只有恢復整體流域生態才是惟一出路。
去年,由河北省和保定市制定的《白洋淀及上游地區生態環境建設總體規劃》出臺,按規劃,從2005年到2014年,歷時10年時間,投資80.5億元人民幣,實施26項治理工程,徹底改變“華北之腎”白洋淀及其上游脆弱的生態環境。
按照這個規劃,到2010年,將使保定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28%,治理水土流失面積達到3200平方公里,自然保護區面積占百分之2.67%;加強流域內污染源治理,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比2004年減少17%以上。建立白洋淀補水機制,確保白洋淀水位枯水年不低于7.3米。在水位不低于8.4米的情況下,淀內大部分水質達到并好于國家三類水標準。
不久前,國家林業局發布消息,全國濕地保護工程正式啟動實施。白洋淀作為重點濕地恢復工程項目榜上有名,400萬元的中央環保專項資金目前已撥付。
2005年底,保定市和亞洲開發銀行又簽訂了一項貸款9600萬美元的協議,用來綜合治理白洋淀。
治污刻不容緩
白洋淀或輕或重的污染問題由來已久,對白洋淀的治污也一直在進行。
保定市環保局一位負責人回憶說,1992年國務院在保定召開了現場辦公會,確定國家、河北省、保定市各拿4900萬元,共同籌資治理污水,后來又都追加了資金,一期污水工程總投資達2.3億元。一期工程投用后對緩解白洋淀的污染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
好轉了一段時間之后,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相伴而來的環境資源問題日益突出。為此,市政府要求,加快污水處理工程建設進度。對已開工建設的污水處理廠要克服困難,確保6月底前投入使用;對已批準開工,尚未動工的要逐個調度,立即開工建設;對未上報污水處理廠可研報告的縣(市),在一個月內完成選址、立項等工作,并抓緊上報審批,確保年內開工建設。
投資5億元的保定市污水處理二期工程也加緊建設,年底竣工后,污水處理能力將超過30萬噸,處理率將達到100%。
目前,保定市加強了白洋淀自身污染綜合治理。嚴格控制白洋淀及周邊地區建設項目的審批,對核心區、緩沖區建設項目一律不批。嚴格控制燃油機船數量,限定航行路線。在水區村開展生活垃圾治理,查處打鳥、密網捕魚、毀葦造田、采摘荷花荷葉等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
由河北省政府辦公廳牽頭,成立白洋淀環境保護協調工作領導小組,長期協調解決白洋淀重大環境保護問題。保定市環保部門制定計劃,對白洋淀流域主要斷面和點位加密加頻監測,及時掌握污染狀況,加強動態管理。同時,加快建立先進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和完備的執法監督體系,實現對排污企業的全方位、全天候監控,杜絕企業偷排問題;針對近年來白洋淀水量、水質變化規律,科學制訂白洋淀補水計劃,落實補水資金,建立補水長效保障機制;根據白洋淀水環境功能區劃的要求,制訂合理的養殖方案。
白洋淀死魚事件漸行漸遠,讓“華北之腎”永遠保健,對我們是一個長期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