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趕走PM2.5又陷臭氧污染
2012-03-28
這兩天, 隨著珠三角陽光普照和氣溫回升,PM2.5 污染走了,臭氧污染卻來了。近兩日,佛山、東莞、江門以及珠三角邊緣地區陷入臭氧輕度污染中,郊區、風景區的臭氧污染比市區更嚴重。花都、番禺、江門花果山林場里的監測點, 集體出現臭氧濃度值遠遠超過市區。
專家表示,臭氧是二次污染物,是其他空氣污染物(也稱前驅物)在陽光照射下形成的。當前驅物隨風輸送到源頭下風向的地方,臭氧會形成濃度高峰,導致郊區、風景區的臭氧濃度高過市區。
珠三角多個城市
臭氧幾乎全超標
從26 日開始,珠三角地區的臭氧污染不斷加重,到27 日傍晚,除了廣州市中心、靠海的深圳、珠海臭氧濃度未超標外, 珠三角其余地區臭氧濃度全部超過國家標準。
截至27 日傍晚6 時, 東莞南城區元嶺監測站的臭氧8 小時均值達到206 微克/立方米, 廣州的磨碟沙監測站臭氧8小時均值為180 微克/立方米,佛山惠景城的臭氧濃度為189 微克/立方米。
據悉, 臭氧在大氣中達到一定的濃度時就會造成環境污染。我國新的空氣質量標準規定, 居住區中臭氧濃度超過160 微克/立方米時就構成空氣污染。
廣東省環保廳珠三角空氣質量監測網提醒市民,兒童、老人、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患者須減少長時間、高強度戶外活動。
郊區和風景區
臭氧污染更嚴重
同時, 珠三角地區的臭氧明顯呈現郊區比市區高的跡象。
27日18 時, 廣州花都竹洞村監測站的臭氧8 小時均值一度達到211 微克/立方米, 番禺中學的臭氧8 小時均值達到225 微克/ 立方米。而位于鶴山花果山林場里的江門大氣超級監測站,當日的臭氧濃度達到205 微克/立方米。而27 日當天,珠三角市區監測點的臭氧濃度一般低于190 微克/立方米。郊區、風景區監測站點的臭氧濃度遠遠高于城區的監測站。
不過,也有例外情況,記者發現,27日當天, 廣州主城區擁有大量機動車的路段,臭氧濃度反而大大低于附近地區,濃度并未超標。
機動車較多市區
臭氧濃度反而低
對此, 廣東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解釋稱,與機動車、工業污染源直接排放的一次污染物不一樣, 臭氧大部分是二次污染物, 需要前驅物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在陽光照射下, 通過光化學反應產生。城市下風向的郊區,臭氧濃度往往高于市區, 監控網絡中臭氧年平均值最高的地方都位于郊區。
“臭氧的前驅物在輸送后,臭氧形成及升至峰值,一般都需要數個小時,這期間臭氧以及其前驅物隨風輸送到其源頭下風向的地方, 因而往往出現城市下風向的郊區臭氧濃度高于市區。”該負責人介紹。隨著冷空氣的減弱和東移,各地北風繼續減小,珠三角盛行東南風、東風后,空氣污染物更容易在珠三角北部和西部邊緣地區堆積,帶來風景區、林區空氣污染。
至于為何廣州城區機動車較多地區臭氧濃度反而較低, 廣東省環保廳專家表示,機動車排放的空氣污染物中,一些成分可以與臭氧產生化學反應,暫時“吃掉”臭氧,繼而以其他空氣污染的形式輸送到郊區后,再重新變回臭氧。
臭氧危害損害
人體、農作物、森林等
臭氧作為強氧化劑,幾乎能與任何生物組織發生反應。當臭氧被吸入呼吸道時,就會與呼吸道中的細胞、流體和組織很快反應,導致肺功能減弱和組織損傷。對那些患有氣喘病、肺氣腫和慢性支氣管炎的人來說,臭氧的危害更為明顯。同時臭氧也對農作物和森林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