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重視我們的民族文化
2006-05-28
 
佘云祥  2006-05-28  來源:光明日報

  又快到農歷五月初五了,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就要到了,端午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其中以源于紀念屈原的傳說流傳最廣。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個漁夫拿出準備好的飯

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等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不論端午的起源是否是為了紀念屈原,和其他中國傳統節日一樣,端午節本身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端午這一內涵豐富的傳統節日也正漸漸的淡出人們的生活,在筆者的感覺中,端午成了個不溫不火的節日。只要一提醒,大家都知道,再聊兩句,不是吃粽子就是賽龍舟。相比韓國“端午祭”的成功申遺和他們對本民族文化的保護和普及,我們在這方面所做的工作太少了。

  其實,不只是端午,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和豐富了眾多的民間文化和藝術:娛樂方面的有花燈、皮影戲、木偶戲、雜耍、舞龍、舞獅等,飲食上有元宵、粽子、月餅、年夜飯等,風俗方面有春聯、門神、福、祿、壽、禧、招財進寶、五谷豐登、龍鳳呈祥、龍的圖騰等。民間的舞龍、舞獅由來已久,成為人們收獲、祈求平安、釋放喜悅激情的標志;剪紙、刻紙藝術,充分展示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心靈手巧,運用于婚嫁喜慶,烘托了喜慶氣氛,廣泛流傳;龍的圖騰則綜合了中華民族積極意義上的特色,成為圖騰綜合體藝術,是民眾崇拜的藝術形象。此外,還有正月鬧燈、清明踏青、端午插艾、中秋賞月、重九登高等節慶活動。這些文化傳統,既記錄了我們民族的歷史,又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文化認同,同時也成為全人類的共同文化財富。且不說鄰近的亞洲國家深受中華文化影響,拿世界美術史來說,無論是現代派始祖馬蒂斯、后印象派畫家凡高,還是時下外國的一些專業畫家,都曾一度沉醉于中華民族的民間藝術、古老文化傳統中。世界著名畫家凡高創作于1887年的油畫《浮世繪》和馬蒂斯以舞蹈為主題創作的油畫就曾受到中華民族民間剪紙藝術影響。然而,同端午一樣,這些曾經札根在我們生活中的民間文化藝術正一天天的被我們淡忘。

  雖然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使我們的傳統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改變,是傳統文化日漸冷落的主要原因,但我們自身對傳統文化的不夠重視也是原因之一。我國的民族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魂寶,她發源和深蘊于人們的日常生活,是千百年來廣大人民群眾辛勤勞動、艱苦創造的結合體,是廣大人民群眾智慧的結晶。因此,我們要從積極意義上挖掘中華民族文化底蘊,努力傳承和創造出多姿多彩的民間文化和藝術,讓中華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絢麗多姿!

 

在湖北省秭歸縣舉行祭屈原活動中用艾葉等裝飾的祭船。 新華社記者 杜華舉 攝

一名演員在屈原故里的一座吊橋上演繹屈原行吟的情景。

汨羅龍舟賽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