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我們是借用還是掠奪
2012年04月12日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河流,而現在,不少河流已經成為城市的下水道,把處理過的,和沒有處理過的工業和生活污水,送到城市之外---農村。而這些污水,有的直接流入了大江大海,有的則被用作農作物的灌溉用水。
說到空氣污染,公眾會非常敏感,因為畢竟每時每刻都在呼吸,而空氣的質量,是可以非常直接的透過自己的感官和感受作出判斷,也因為這樣,會很直接快速的產生情緒。
但說到水,情況就不一樣了,畢竟對于城市里面的人來說,也會看到水污染,比如走過一些骯臟的河道,或者需要忍受,因為河道骯臟而產生的難聞的空氣,僅此而已,很少人會去關心,骯臟的河道里面的水是哪里來的,除了污水處理廠,是不是和自己有沒有關系。至于會不會缺水,除非有一天,打開水龍頭,發現水沒有流出來,才會有點擔憂。
即便是這樣的擔憂,也只會是短暫的,因為更多的城市人相信,政府有能力做到滿足大家的用水需求,而事實上,政府,也確實在不計成本的,保障城市用水。很少人會關心,犧牲的,到底是誰的利益。
很多時候,也會聽到反省的聲音,覺得現在對于資源的利用過于的粗放,當然包括水,而這樣的浪費,是我們現在的這些人,在借用本該屬于下一代的東西。其實,就拿水資源來說,我們這代人不是借用,借用意味著至少有一天是會還的,但是,我們還不起,我們這代人,是在侵吞和掠奪我們的下一代。
看看一些數字就會清楚了,拿中國來說,過度開采地下水,加上沒有采取措施,讓地下水有足夠的時間來進行自我養護,比如,為了讓河流或者湖泊看上去好看一些,城市里面的河床被做成了硬底,觀賞湖的湖底被鋪上了塑料薄膜,這讓原本應該回到地下的水無法再補充到地下,于是,像其他枯竭的資源一樣,地下水被用盡的時間也在不斷的推前。
這還不夠,除了污染了地表水,地下水受到污染的幅度也在擴大,根據官方的數字,百分之九十的地下水源,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在華北地區這些本身缺水的地方,一些城市為了所謂的美化環境,使用大量的水來滋養并不適合缺水地區生長的綠色植物。那些到處可見的高爾夫球場,綠油油的草坪,除了需要大量水的灌溉,為了保持草坪的狀態,大量使用的農藥,滲透到地表下面,成為污染地下水的最為直接的污染源。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河流,而現在,不少河流已經成為城市的下水道,把處理過的,和沒有處理過的工業和生活污水,送到城市之外---農村。而這些污水,有的直接流入了大江大海,有的則被用作農作物的灌溉用水。
并不是農民不知道這些水的有害,而是無奈之舉,因為沿岸的他們,本身也是受害者,承受著城市污水以及缺水的雙重困擾,如果不使用這些污水,他們只能夠背井離鄉,放棄自己的農田,但是,他們又能夠走到哪里?于是,一個食物鏈的惡性循環就這樣開始了,被污染的農作物又被賣到了城里,又回到了污水的源頭手上。
和治理空氣污染不同,治理水污染,尤其是地下水污染,顯然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因為大部分的人看不見,而數字,實在是比不上切身體會,距離個體過于遙遠,也因為這樣,過去這些年,聽到很多呼吁重視水危機的聲音,來自政府,比如環保部,來自民間,比如環保團體,但是總是很快就被淹沒在其他的議題當中。
如果,公眾本身就不重視,不愿意參與,那么,即便有個別的政府部門愿意做點事情,顯然也無法快速推進,因為如果拿pm2.5來做個例子,可以看到,民意在現在,還是有點作用的,至少,如果大家自己都不在乎,又如何要求政府在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