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美國夫婦的環保觀
2012年04月24日
地球日當天,家住美國弗吉尼亞州阿靈頓縣的吉維克·范登堡、朱迪·芬德伯克夫婦倆并沒有參加特殊的紀念活動。這對年近80歲高齡的老夫婦是環保事業的熱心支持者,對他們來說,“每天都是地球日”。
“地球日越來越成為一個教育那些尚未在環保方面做好準備的人的日子,我們顯然已經準備好了,”吉維克告訴記者。
在日常生活中,兩人努力踐行環保:家里的熱控系統在冬夏、早晚可以自動調溫,在保證基本需求的基礎上盡量減少能源消耗;刷盤子時,不讓水龍頭一直流著,以求節水;盡管財務無憂,但只買二手車,以避免對新車的需求造成新的資源消耗……
“我們現在用的車是混合動力的普瑞斯,每加侖(1加侖約合4。54升)油可以跑78公里,”朱迪說,“即便如此,我們也盡量減少用車。”
朱迪上世紀70年代曾在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工作過3年半,這段經歷讓她從此對環保上了心。兩人所在的格倫卡林社區是阿靈頓縣最早的小區之一,小區圖書館外的花園侍弄得井井有條,就在采訪期間,還有野兔出沒,這得歸功于朱迪。作為一名志愿者,朱迪負責社區花園的日常維護,每周在花園的時間大約10小時,現在累計時間已經超過2000小時,她自豪地向記者展示了社區服務勛章。
朱迪為社區花園的維護費了很多心思——為了使花園更有“可持續性”,朱迪和吉維克為園中亭子頂部安裝了太陽能電池板,這樣,亭子里的燈光照明就有了著落;花園的灌溉用水主要來自容量為300加侖的雨水桶,水源為圖書館屋頂的雨水;定期拍賣培育的花木,籌集經費用于改善花園環境……
據朱迪介紹,圖書館屋頂面積為1200平方英尺(約合112平方米),每一英寸(約合2。54厘米)厚的雨水就可以形成700多加侖的水。談到雨水桶的好處,朱迪表示,雨水中沒有凈化水所含的氯或其他化學成分,更適于植物生長,而且“水資源越來越貧乏,在世界范圍內都是個問題,而阿靈頓縣的水費很貴,用了雨水桶之后,圖書館每月的水費支出減少了450美元”。
在吉維克和朱迪看來,社區里的鄰居包括年輕人也都愿意通過回收紙張、塑料、玻璃,妥善處理殺蟲劑等基本方式為環保作貢獻,因為大家都意識到,“一起努力才能讓社區可持續地發展,很多污染其實在家庭層面就可以減緩”。
吉維克認為,正是由于大家的努力,阿靈頓縣才做到了環境宜人,在美國整體住房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阿靈頓的房價一直穩中有升,與這里環境好不無關系。
“如果10分為滿分的話,我愿意給阿靈頓縣的環境打9分,”吉維克說,“我從不打滿分,畢竟在環保方面我們可以做得更好,總有提升的空間。”
談到為何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開始注重環保,吉維克認為,這與上世紀60年代出版的《寂靜的春天》一書有關。“很多人讀了這本書后都震驚了,原來美國的環境變得如此糟糕,”吉維克說,“于是美國人開始越來越在意環境,現在空氣和水的質量也越來越好了。”
吉維克認為,人類目前面臨的最大環境挑戰是氣候變化,“我不知道(解決這一挑戰的)答案,但人類總有新主意,最后總會找到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