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河流治理需標本兼治
2012年04月25日
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為迎接國家環保模范城復核,將在5月初展開大規模綜合整治,范圍涵蓋前山河、小河涌、飲用水水源保護地,以及各鎮街環境衛生等多方面。
前山河是珠海的母親河,支撐了一方城市。但前山河是貫穿珠海、中山兩市的跨界河,結果這邊治來那邊污。前山河雖經多次治理,始終成效甚微。
如何治理如前山河這樣的跨界河流?筆者認為,應從以下方面入手:
建立跨區域協調治理機制。治理污染不能靠某個區域“一個人戰斗”,要走出各自為政困局,盡快在上級領導的指揮、幫助下,建立統一的合作協調治理機制,明確各區域肩負的治理責任。在促進地方之間聯動牽手的同時,加強對各地河段水質監測,對水質超標河段的監管區域進行問責。防止出現下游治理上游污染、上游治理四面污染的現象。
建立并完善監督機制。啟動自我監督、相互監督、舉報監督機制,促進各區域達標排放,形成良性循環。
形成全社會共同努力的良好局面。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養成低碳、環保習慣。應擴大保護母親河的宣傳,從公眾心靈上點亮環保治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