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竹林碳匯”有了方法標準
2012-05-15
“竹林碳匯”有了方法標準
 
2012年05月15日    來源:新浪公益
 
       由法國開發計劃署資助、大自然保護協會(TNC)牽頭與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云南CDM項目中心等單位聯合開發的 “退化土地竹子造林方法學”近日獲得“熊貓標準”的正式批準(詳見http://www.pandastandard.org/downloads/downloads_cn.html)。“熊貓標準”是北京環境交易所開發的適合中國國情并與國際實踐兼容的自愿減排標準,是中國首個自愿碳標準。
 
  中國有大面積的退化土地,如果能運用這個“熊貓標準”標準和方法進行竹子造林項目,就可以使許多退化土地恢復竹林生態,實現理想的碳匯效益。這也為其他發展中國家發展具有特色的林業碳匯項目提供了全流程的方法學指南。
 
  在海拔1300多米的云南省南糯山,TNC與云南勐象竹業公司已經成功開發了這樣一大片“熊貓標準”的竹林。
 
  以前,南糯山像很多地方一樣,年復一年地種玉米,種一年荒6年,再砍再燒再耕種,世世代代都這樣。但現在紅土山坡上千畝竹林郁郁蔥蔥,巨大的竹叢排排挺立,高高挑起的如鳳尾般的竹枝有二三十米高。這些龍竹是4年前種下去的,那時不過是一根根拇指粗、一尺長的竹苗。
 
  中國南方的竹產業發展很快,不僅用于建材、家具,竹纖維紡織品、工藝品和竹林旅游也很走俏。更重要的是“竹林碳匯”:竹林和其他森林一樣,同樣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實現碳匯。樹林生長需用數年甚至上百年,到成熟砍伐后大多需要再種,再利用周期長,而且砍伐后儲存的碳大多會排放。而竹林三四年后就可以砍伐利用,且年年自我更新,碳匯能一直保持下去。
 
  因為“竹林碳匯”以前一直沒有計算和監測方法,要讓市場認可你的竹林在吸收二氧化碳,在為減排做貢獻,并且進入碳交易市場,都需要有量化的數據。也就是要有一套計算和監測方法。
 
  在2012年之前,世界上已經批準了二十幾個清潔發展機制(CDM)的造林再造林方法學。而國際上一些自愿減排的碳標準中,并沒有一個適用于竹子造林,竹林碳匯的量化計算一直是空白。
 
  現在,大自然保護協會(TNC)在南糯山實驗竹林項目的成功,使該方法得到“熊貓標準”的正式批準。定名為“熊貓標準竹林碳匯方法學”。這是世界上第一個有關竹子造林的碳匯方法學。它為今后竹林產業進入碳匯市場提供了標準的量化方向,還為我國的退化土地申請“熊貓標準”竹子造林項目以及退化土地的恢復、碳匯的測算奠定了方法學基礎。這個研究也為其他發展中國家發展具有特色的林業碳匯項目提供了全流程的方法學指南。
 
  TNC專家張小全說,由于竹子生長快,短期內就有特別大的碳匯量,8-10年可達到穩定狀態,即使砍伐也不會對竹林碳儲存造成大的影響,而且每年砍伐的竹子制成的竹產品還可儲存大量的碳。因此,竹林碳匯方法學的開發,對于適宜大面積發展竹林的中國來說,將特別有意義。
 
  中國竹子的種類有數百種,但不是所有竹類植物群落均符合中國森林定義的標準。許多竹類植物無法達到國家的森林標準(如最低高度、竹桿最低眉徑)。因此有必要對竹林和小竹叢加以區分。竹林是指最小面積為0.067公頃、郁閉度不低于20%、成熟時高度不低于2米、竹稈眉徑不低于2厘米的竹類植物群落。竹林是中國森林的一種類型。小竹叢是指成熟時高度低于2米或竹稈眉徑低于2厘米的任何竹類植物群落。小竹叢不屬森林范疇。
 
  專家介紹,這個方法學適用于包括竹類造林和退化土地上的造林。這些退化土地在沒有人為措施的情況下不會自然恢復到非退化的狀態,而且這些地方的土壤為礦質土壤, 不屬于濕地。 還要求所種植的竹類最低能達到2米,竹稈最低眉徑2厘米。此外,相關標準要求在造林過程中不會導致村莊或家庭移民,不采收竹林的枯落物,不允許全墾整地等等。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