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享服務,政府來買單
2012年05月18日
購買59項目服務社區
5歲的妞妞出生后被診斷為患有智力障礙,這讓一家人的生活失去色彩,而近一年來,妞妞學會了數數、識別蔬果等本領,臉上時常洋溢著笑容。給這個家庭帶來改變的是一家非營利性質的智障兒養育院,該養育院去年被引入朝陽區需要提供服務的智障兒家庭,免費為家長提供康復訓練技巧等培訓。像妞妞一樣從社會組織服務中受益的人群,在朝陽區有近14.5萬人。
去年,朝陽區政府公開征集社會組織服務項目。區社會辦作為執行部門,最終從116家社會組織申請的服務項目中購買了59個。
前日,區社會辦統計稱,這59個項目共計投入782萬元,涵蓋了扶老助殘、志愿公益、社會管理等多方面,以對弱勢群體的關懷服務為主,共覆蓋19個街鄉社區,受益者達145008人次。
服務項目需有實用性
前日,朝陽區還發布了2012年社會服務需求,包括助老助殘、幫扶教育、就業援助等7個方向在內的50類,同時,朝陽區保障房社區服務、駐區企業志愿服務等3個社會項目的承接方,分別與社會辦進行現場簽約,成為今年朝陽區首批購買的社會組織服務。
朝陽區社會辦副主任時春崗介紹,今年區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將更看重社區需求,需要有創新性、能解決社區問題的可持續發展項目,為社區居民提供便利。
朝陽區政府購買公益服務項目(部分)
●職場新秀初成長:通過對轄區內流動人口進行職場、禮儀方面的培訓,幫助他們盡快從社會人轉變為企業人。
●快樂小陶子流動兒童圖書館:打造兒童閱讀社區環境,促進兒童閱讀習慣培養。
●應急救援綜合服務項目:針對社區居民開展應急救護知識和技能培訓,完善街道紅十字應急救援體系建設。
■ 追訪
居民享服務 社會組織也獲益
環保組織“自然之友”的城市固廢組組長張伯駒介紹,去年9月,朝陽區投資10萬元,啟動了首個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的社區垃圾減量項目,項目首先在北京萬科星園社區運行。
運行過程中,自然之友為小區建立了綠色賬戶,為鼓勵居民參與垃圾分類,還建立了獎勵機制,“比如在每層樓的分類垃圾桶上,都貼上了考評表格,由清潔師傅對各層的垃圾分類情況打分,分數計入各戶賬戶,獲勝的樓層居民將會獲得環保獎品。”如今,已有705個小區家庭參與家庭垃圾分類實踐,預計垃圾年產生量減量40噸。
自然之友相關負責人張凱表示,今年將繼續爭取獲得政府購買垃圾分類的服務。
除了讓需求人群獲得免費服務外,提供服務的社會組織也在被政府購買的過程中獲益。
小棉襖貼心志愿服務協會發起于太陽宮社區,旨在為殘疾人、空巢老人們提供日常陪護、小件維修等社區服務,當初扎根社區只有十幾個熱心居民組成的民間組織,如今已成為擁有400名志愿者的公益組織,創建了“快樂老媽”、“快樂老伯”等針對不同人群的7支志愿者隊伍。
“小棉襖”的負責人胡素君說,協會成立之初,資金和與居民的溝通問題限制了服務范圍和效果,獲得政府購買后,“小棉襖”不僅享受到了政府資金支持,同時還獲得項目財務管理、運營管理、法律法務等培訓,“我們的組織正在走向規范化和專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