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近半站點昨臭氧超標
2012年06月15日
記者昨日從廣東省環境信息綜合發布平臺獲悉,昨日珠三角按空氣質量新標準公布監測結果的62個站點中,有30個出現臭氧超標,AQI(空氣質量指數)被評為輕度污染或以上,其中有15個站點因臭氧超標較嚴重,AQI被評為中度污染。出現超標與中度污染的站點數均為監測站點增至62個以來,數量最多的一天。
監測 中度污染站點 廣州最為密集
記者留意到,出現中度污染的站點出現在肇慶、廣州、東莞。其中廣州最為密集,13個站點中共有10個站點臭氧“中度污染”,截至19時,花都竹洞村、磨碟沙兩站點AQI指數均為175,并列全省最高,廣州另有2個站點為“輕度污染”。珠三角當中深圳、珠海、江門空氣質量則保持良好。而群眾關心的PM2.5,盡管仍然保持“優良”水準,但“良好”的站點已占大半,“優秀”站點數量比前幾天減少。
分析 日照較為強烈 有利臭氧生成
環保專家分析,臭氧增加與城市中的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在陽光下進行光化學反應有關。這幾天廣東雖然雨水頻密,但降水主要集中在粵西地區,珠三角地區以陣雨為主,大部分時間日照較為強烈,最高氣溫都在30℃以上,廣州昨日最高氣溫更逼近35℃,為臭氧生成形成了有利條件。而這幾天廣東主要吹南風為主,所以南部沿海地區空氣質量相對較好。
措施
嚴控石化行業 加大臭氧治理
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臭氧是光化學煙霧的主要成分,能刺激眼睛、鼻和咽喉,在高水平時會增加人體感染呼吸系統疾病的機會。臭氧污染的出現,也反映了珠三角正從工業化初期的煤煙型污染,向復合型大氣污染轉變。
接下來,環保部門將通過加大火電、水泥行業的降氮脫硝力度,在珠三角城市核心區域原則上不再新建或擴建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大的石油、化工企業,探索建立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總量控制等措施,進一步治理包括臭氧在內的復合型污染。“形成灰霾的PM2.5污染是群眾看得見的,臭氧污染是看不見的,看不見卻不等于不需要采取手段治理”。
提醒 “中度污染”時 應少戶外運動
專家預計,未來幾天如果有明顯降雨,臭氧污染可望緩解,如果維持少風少雨的天氣,則臭氧可能會與硝酸鹽、硫酸鹽反應生成細粒子(PM2.5),導致幾天之后PM2.5增加。
專家提醒,當AQI指數評為“中度污染”時,將進一步加劇易感人群癥狀,可能對健康人群心臟、呼吸系統有影響。兒童、老年人及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患者避免長時間、高強度的戶外鍛煉,一般人群適量減少戶外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