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產業”引發的污染須重視
江蘇天一智能設備有限公司
所謂“靜脈產業”,是指實現各類廢物的再利用和資源化,使生活和工業垃圾變廢為寶、循環利用,如同血液回送心臟的靜脈。然而,這是一種特殊產業,其原料本身就存在污染風險,在生產和加工過程中仍有污染物排放。尤其在經濟落后、偏僻的農村地區,“靜脈產業”的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粗放經營,造成的污染更是觸目驚心。
當前,再生材料回收加工利用在農村所形成的“靜脈產業”,其產生的二次污染正成為環保部門監管的難題。
地方政府和環保部門對農村“小火紙”、“小塑料”、“小煉油”等重拳打擊,但“靜脈產業”從城市向農村、從發達地區向落后地區轉移的趨勢,并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原因主要有:一是生產工藝簡單、企業易隱蔽。企業生產設備比較簡易,土法上馬,投產容易,即使被拆除恢復也容易。因此經常與環保部門打游擊、捉迷藏。二是投入少、見效快、誘惑大,不少經營者無視法令。三是徹底清理取締難度大。在清理取締中,基層政府往往會讓群眾自行處理,以挽回經濟損失,但多會埋下死灰復燃隱患。
隨著消費不斷升級,廢舊物資回收量和加工量持續攀升,防治“靜脈產業”二次污染的環保壓力與日俱增。筆者以為,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依靠政府的政策法規,強化企業的責任義務和公眾的環境意識。
首先,完善的產業政策十分關鍵。根據農村現有再生材料加工企業分布廣、差異大的特點,要對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類型的小微企業實行區別對待、分類指導。對各類廢物回收、拆解和資源化企業,進行統一規劃、集中建設,使回收、加工、再生加工利用環節有機鏈接。同時,建立符合農村實際的資格認證體系,培育規模化經營。
其次,環境監管要恩威并施。引入激勵機制,使業主掂量好環境賬。將“只淘金不治污”作坊剔除,對治污技術、治污成本到位的企業,給予免稅、補貼等政策扶持。逐步培育形成一批規模大、效益好、研發能力強、技術裝備先進的大中型再生材料加工企業,發揮示范和帶動作用。
第三,企業科技治污水平要進一步提升。經濟欠發達地區靜脈產業在環境技術研發、技術儲備上趕不上產業需求,創新能力不強,關鍵核心技術掌握不足,性能和效率有待提高。一旦扶持政策、行業標準、治污技術等問題得到解決,廢紙、廢塑料等再生利用產業在農村勢必成為一個新興投資熱點。
第四,公眾的責任心要進一步增強。消費者應自覺、適度消費,購物時應理性選購并自覺抵制過度包裝商品,使過度包裝商品變成滯銷商品,迫使生產者主動放棄過度包裝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