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制藥企業頻現污染門
2012年06月27日
原料藥生產再曝“污染門”。
昨日,山東富康制藥有限公司(下稱“富康藥業”)污染問題被曝光——多年來,這家全國最大溴化物生產企業將提取溴素后產生的污水直接排出,“順著官莊溝直接流入大海”,當地村民表示。
媒體就此事采訪當地環保局時,工作人員不僅默認且對此表現“相當平靜”,而富康藥業的一位工作人員更進一步強調:“溴素企業都是這樣排放的。”
就在富康藥業污染問題事發當日,全國知名的華北制藥集團下屬倍達有限公司將抗生素廢渣直接傾倒至滹沱河被曝光。
為何制藥企業在污染問題前紛紛道德失守?業內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除了企業無法承擔過大的環保投入外,還與違法成本過低有關,導致很多企業“寧可被罰,不愿整改”。
公開資料顯示,位于山東壽光的富康制藥有限公司是山東省高新技術企業,目前是全球最大的TMP原料藥生產和出口企業,全國最大的溴化物生產基地,其溴丙烷、溴氯丙烷產量居全國首位。
據了解,醫藥及中間體所需有機溴化學品市場近年來十分活躍,尤其以出口行情更為看漲,如用來合成新藥氟康唑和雙氯滅痛的2.4-二氟溴苯、鄰溴苯乙酸等醫藥中間體。
而根據富康藥業的公司介紹,成立于1993年的富康藥業目前包括富康制藥、富康化學、瑞康精化、富康動物藥業、永康化學、富康制溴等十二個生產企業,主要從事原料藥、醫藥中間體、溴化物、熱敏染料、生物制藥五大系列六十多個品種的開發、生產和銷售,產品70%以上出口,暢銷美國、德國、英國、瑞士、日本、韓國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
可查詢的最近資料顯示,自2000年改制后,富康藥業經濟效益連續五年翻番,2006年實現銷售收入10.9億元,實現利稅2.1億元;2007年預計銷售收入突破13億元,利稅2.7億元。
也就是這樣的一路高歌猛進和高額利潤,使富康藥業在當地的排污一直享受“綠燈”。在壽光當地,富康藥業不僅是山東省的高新技術企業,更通過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等體系認證,商標獲“山東省著名商標”,產品獲山東省名牌產品等稱號;而壽光市于2007年創建成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
中國原料藥生產的污染問題由來已久。
2011年6月11日,哈藥總廠廠長吳志軍在京代表企業向公眾道歉,承認公司超標排污“對廣大消費者心理造成了極大傷害,對企業周邊的居民生活造成了不良影響,也對企業的聲譽和形象造成了難以彌補的巨大損失”。此后不久,石藥集團和聯邦制藥等國內重點原料藥生產企業污染問題相繼被媒體曝光。
緣何知名企業在污染問題前紛紛道德失守?
“最直接的原因是環保投入太大了。”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副會長潘廣成就此話題接受本報采訪時曾表示,“由于各個廠家生產品種龐雜,不同產品相關的環保標準各異,相關的成本投入都不是個小數目。”
以污染問題被曝光的哈藥為例,哈藥股份在公告中稱,“近年來,公司已累計投入4億元用于清潔生產和環保治理,主要建設了廢水預處理及污水處理、氣味、鍋爐煙氣、噪聲等各項污染處理設施。每年各項環保設施的運行費用在5000余萬元。”
而對于根除污染問題的異地搬遷投資,哈藥在其2010年年報中曾悲觀地表示,由于異地建廠的投資巨大,原料藥產品的附加值低、利潤空間微薄,預計投產后2~3年內將不具備競爭優勢,因此“極易造成企業處于虧損境地,造成企業無法生存的后果”。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明德告訴記者,與普通化工廠不同,原料藥生產領域,一家藥廠往往要生產幾十種原料藥,廢物的成分完全不同,所以在進行生物發酵時,所采用的菌群也各有不同,這就加大了原料藥生產企業的廢物處理難度,“加之投入成本過大,違法成本低,使這一多年頑疾成為行業‘難題’——寧可被罰,不愿整改”。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