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人民作家趙樹理誕辰100周年,中央一臺正在熱播17集電視劇《趙樹理》。趙樹理,這個名字,許多人也許不熟悉或者忘記了,但是到中年以上的農民那里問一問,多數人對他和他的《李有才板話》、《小二黑結婚》、《三里灣》,會記得,會懷念,會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因為他來自人民、了解人民、寫出人民心底的愛和恨,在他的作品中,人民看到了自己,而他自己也屬于人民。
正如趙樹理自己所說,他是農民中的圣人,知識分子中的傻瓜。我在他的作品中讀到了對弱勢群體的同情,也正是這種充滿字里行間的真誠讓他在國際國內文學界取得了巨大的聲望,也正是這種圣人情結讓他遭受迫害與圍攻。中央電視臺播出的《趙樹理》詮釋的是一種文化人的悲憫情懷。
相對的當今文學界似乎陷入了某種模式怪圈,當包裝加緋聞的模式不再那么時髦的時候,又瞄準了一種“底層寫作”,這些“底層寫作者”與趙樹理同志不同在于——“底層關懷”在趙樹理那里是沉默在心,但在“底層寫作者”那里卻變成了一桿明晃晃的包裝旗幟。怎么樣界定這種差別呢?標志物有很多,比如趙樹理一開始的寫作是沒有稿費的,這讓美國記者無法理解,當成為專業作家的時候,他又主動提出不要國家的工資,寫出的作品又都交給低稿酬的出版社,為的是讓農民花小錢就能看到文藝作品......。而現今的“底層寫作者”努力挖掘農民的無知、無聊甚至有那么種自賤的東西的時候,他們同時也聽到了市場貴重金屬誘惑的聲音,嗅到了銅的“香味兒”。于是我們的文藝市場不自覺的開始了媚俗、媚惡、媚丑,于是對弱勢群體的關注蛻變成了“集體嘲諷”,合伙討論一個無知的家伙是怎么出丑的,怎么被人涮的。
農民的原形當然有無知加上心靈扭曲的成分,他們對自尊自信的渴望并不那么強烈,這是中國傳統社會所沿襲下來的陳規,這是英國哲學家羅素所看到的,更是我們本土山藥蛋作家趙樹理所強調的。我們當然不能改變農民的原型而去刻意美化他們,但應該在其原型之上多烘染他們好的東西,區分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自信的還是自卑的。在趙樹理的作品《小二黑結婚》中既有開化覺悟的農民形象,更有愚昧無知的宿命論者;在《李家莊變遷》中看到中國當時社會農村正向遷變的縮影。于是我們在趙樹理作品中感到刻畫美與丑的形象有著鮮明對比,并非為丑而丑。在<趙>劇里也向我們解釋了這樣的一個問題,那就是什么是群眾喜聞樂見?這太模糊了,群眾真的都象孩子似的心理發育不全,聽"屁股"\看鬼臉就開心嗎?我看主流農民喜聞安詳太平,樂見惡勢力受到懲治;喜聞公平公正,樂見開放民主.趙樹理運用群眾語言為的是溝通,決不是為語言而語言,在他的語言中寄托了他的思想與理想,一方面深入揭露社會陰暗面,同時又將群眾目光拉到那些先進農民的身上去.
這個社會需要和諧,更需要文化知識的共享,民主與和諧社會的構建的前提是普通民眾的自尊與自覺,我們不愿看到走近弱勢群體為的是一種精神剝削。從這種意義上說,貼近百姓就該是指增加對農民的關注與引導。知識分子是被允許精神文化先富起來的人,先富了就不能“為富不仁”,要把自己所學的知識反哺于農民,在更深層面對農民進行精神文化的扶植。趙樹理選擇了一條獨特的作家之路,這條路直通農民心坎。
綜觀一味獵奇的當下,每天的文藝節目被戲說、反諷、武俠加鬼怪添滿的時候,還有多少目光可以留給普通的農民?我們的眼球被拷貝著,精神被嘲虐著,樸素的文化主題就不再是人們所關心的了。追求娛樂與快感的同時,麻木之中缺少對普通民眾的惻隱,相對于此,《趙樹理》就具有了跨越時空的意義,他的確是農民圣人,至少他的行為還有著傳統學人所具有的道德追求。他淡泊名利,他注重調查,愿意傾聽民眾發出的微弱聲音,他把這工作本身當作了生命的意義,于是趙樹理成為那個時候的“另類”,成了現代文學界的楷模。他的所有文藝作品,都是為了一種精神的行遠,不難看出,《趙樹理》的播出,為大伙關注農村建設提供著一種思維導向。現在具有現實主義農村題材的好作品太少了,可能是賣點少的原因,而其唯一熱賣之處似乎就是他們的無知與猥瑣。其實農村人的精神結構主要是正直純樸,不飾張揚。如今的演員在努力塑造著各行各業的正面人物,也將那個行業在人心目中提升到了重要位置,而表現農村正面人物代表相對少之又少,同時每天在我們面前晃動的農民形象幾乎都是大下巴,三角眼,塌鼻梁子蛤蟆臉。把行為怪異,可笑可恥的形象稱為個性化演員,這是本末倒置、美丑倒置的怪現象。到什么時候,提升那些丑類的市場價碼,都會對一個民族的信仰構成威脅。十分歡迎表現那些銳意進取的農村改革家的形象出現,他們是當代農民的希望。
也就是多出的那一腔悲憫,文化人才會成為社會的良知;也就是多出的一腔悲憫,識字分子才會成為知識分子;也就是這種悲憫,趙樹理真的成為趙樹理。
鏈接
【趙樹理】
(1906——1970),原名趙樹禮,沁水縣尉遲村人。現代著名小說作家。出生于貧苦農民家庭。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國文聯常務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國曲藝協會主席,曾任《曲藝》、《人民文學》編委、中國共產黨第八次代表大會代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二、三屆代表。
作品簡介:
《小二黑結婚》和《李有才板話》是建國前趙樹理小說的代表作。《小二黑結婚》描寫的是根據地一對青年男女小二黑和小芹,沖破封建傳統和落后家長的重重束縛,終于結為美滿夫妻的故事。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二諸葛和三仙姑兩個農民中的落后人物的形象。二諸葛膽小怕事、落后迷信,極力想維護家長制的權威,頑固地反對兒子小二黑與小芹自由戀愛結婚。三仙姑本是一個好逸惡勞、作風不正的婦女,不僅忌妒女兒小芹的幸福婚姻,而且還貪財出賣女兒。趙樹理通過這兩個人物形象的塑造,深刻地揭示了農村小生產者精神的落后、陳腐,說明實行民主改革、移風易俗確實是勢在必行。小二黑和小芹是年輕的進步力量的代表,他們爭取婚姻的斗爭,展示了新生事物一定要戰勝舊事物的歷史大趨勢。《小二黑結婚》熱情地歌頌了民主政權的巨大力量,反映了解放區農村的重大變化,積極地扶持了新一代農民的成長。《小二黑結婚》的出現,是千百年來的中國文壇發生徹底變化的報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