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放邊捉”形成產業鏈
2012年07月06日
記者調查發現,放生,這原本發乎善心惠及生靈的功德,被一些人士錯誤認知后,正在成為一些人謀利的渠道,事實上刺激了捕獵、買賣野生動物的行為,給動物本身和生態環境都造成傷害。
案例:500多公斤蛇 給村民造成恐慌
河北興隆縣苗爾洞村距離北京地界不過兩公里,據當地村民介紹,從6月初開始,一些“不速之客”——野生蛇紛紛進村,甚至登堂入室。一時間,全村男女老少全部出動,拿著鐵锨、鎬頭,在村外河溝、山坡,找尋蛇的蹤跡,不能活捉的就地處置。
日前,記者來到苗爾洞村,翻開表層的土壤,便能看到大量蛇的尸體。
河北省承德市興隆縣林業公安部門負責人介紹,給村民們造成恐慌的這些蛇,來自于放生。興隆縣森林公安局局長劉景玉說,5月31日來自北京的十幾名放生者在村邊的河道里放了500多公斤蛇,還有鴿子、黃雀等飛禽,大量的蛇沿河岸四處活動,爬向不遠處的山坡和村莊。
經林業部門的鑒定,這些蛇為黑眉錦蛇和虎斑游蛇,屬無毒蛇,但給當地村民造成了心理恐慌。
無序“放生” 成為一種變相的“殺生”
據了解,目前河北省石家莊市有大大小小多個放生小組,對于一些相對穩定的放生小組,活動往往通過短信或者QQ群通知,有時也將活動信息發布在網站論壇等處,幾乎每個星期都有活動。
河北省林業廳野生動物保護處處長武明錄說:“這樣未經科學論證的無序放生可能導致兩種現象,一種是外來物種沒有天敵,大量地繁殖后的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另一種是放生動物到野外難以生存,是一種變相的殺生。”
探訪:店鋪老板現抓現賣聲稱供貨沒問題
如此頻繁地放生,大量的野生動物又從何而來呢?記者近日走訪了石家莊市多家花鳥魚蟲市場,看到不少商鋪都打出了放生的招牌。
當記者提出自己有放生意愿時,一家標有“放生鳥”的店鋪老板向記者推薦了麻雀、喜鵲、蛇等野生動物,并表示絕對野生且供貨沒有問題。
當記者問及是什么品種的蛇時,店鋪老板表示一般為現抓現賣,并透露有很穩定的野生蛇的貨源。
“每天給我送貨的有10到12個人,如果要找5公斤蛇,可能得找一天,要是找0.5公斤蛇很好找的。”店鋪老板說。
幾小時后,這位店鋪老板拿出剛送來的1袋蛇(約有數十條),稱是本地的三線蛇。
他說:“想放生什么野生動物就找我,石家莊百分之六十的放生市場是我的,我就是石家莊放生協會的,法號叫常愿,經常參加并鼓勵大家放生,回頭給你們介紹到更多的放生組織里。”
據了解,在石家莊花鳥魚蟲市場上野生的三線蛇批發價從每斤180元到240元不等,也有的零售價每條為30元。而麻雀一般每只為2元到3元。
據石家莊某放生小組工作人員介紹,很多市場上的麻雀都是為放生而捕捉的。
放生成產業 邊放邊捉假善牟利
放生背后存在一條野生動物的捕捉、買賣的鏈條,甚至有人一邊放生,一邊做著販賣野生動物的買賣,以行善的名義,在野生動物的自由與生死中牟利。
“放生已經升級為產業化,由于放生者愿意花錢從市場上購買動物放生,市場上就出現了很多放生鳥、放生蛇。有買賣,就有捕獵。”武明錄介紹說。
武明錄還告訴記者,大量的野生動物通過野外捕獵,運到市場買賣,然后由放生者再次放生,形成一條傷害野生動物的非法利益鏈條。
觀點:“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劉景玉表示,“雖然對放生有相關規定,但在實際操作上卻有難處,放生者往往選擇較為偏遠的地方放生且結束后會立即離開,等到主管部門發現時已難以找到放生者。”
無序放生給野生動物帶來傷害,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公安部門和野生動物保護部門應加強監管,而且從佛教文化上講,為放生而進行野生動物的捕捉買賣也違背了放生的本意。
記者查閱全國放生聯系網,在“戒殺放生”專欄中專門提到:鼓勵救護那些被擒、被抓、將被宰殺、命在垂危的眾生的命。而一些善男信女常在市場上買動物放生,以求善果,卻被動物販子利用,不斷將自然界原本自由的動物推向市場,大賺其錢。放生者并不考慮動物的來源去處,隨意一放了之,這便出現“好心辦壞事”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