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區鼓勵垃圾分類
2012年08月01日
撥開食品的外包裝,疊在一處不亂扔;喝完飲料之后的軟包裝,壓扁之后再集中。細小的舉動,可以為這座城市減輕大量的生活垃圾負擔。
記者近日從徐匯區了解到,一年來該區多個小區通過居民自主地將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分揀,共使3800公斤塑料、包裝盒得到了再生利用,減少垃圾量將近4噸。從本月25日起,該區部分小區還采取IC卡發放形式,鼓勵更多居民主動參與到垃圾分類減量中。
為了鼓勵居民主動參與垃圾分類,主辦方設置了積分制度,即居民每投放1公斤可循環利用垃圾可得1分,累積滿30分即可兌換茶樹粉、筷子、手帕等環保禮品,今后還可能兌換到有機雜糧等。“在垃圾分類面前,除了政府部門宣傳之外,更需要居民自內心養成源頭減量的意識。”活動發起者之一北京地球村環境教育中心負責人李軍玲告訴記者。從最初在本市選取試點社區,到近日再次增加梅隴三村、永嘉新村等8個社區,目前本市共有22個社區參與到這一民間自發為主的分類減量活動之中。回收到的資源,將交由本市綠色賬戶進行集中處理。“每一次投放可循環利用垃圾,IC卡就會記錄下相應的重量,而我們希望這種統計措施將來為政府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提供參考的依據。”李軍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