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環保廳抓生態助林坡村脫貧
2012年08月01日
早在2010年初,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林坡村的村民出行還只有一條羊腸小道,搬運物資全靠人背馬馱。雨天,道路泥濘,污水橫流。晴天,道路坎坷,塵土飛揚。喝水也只能到幾里外挑水,生活垃圾更是隨處可見。
然而,自2010年四川省環保廳開展幫扶以來,林坡村發生了很大改變。
如今的林坡村,已經是舊貌換新顏,呈現出一幅新農村的氣象。水泥路直通村民家門,道路兩旁經過風貌改造過后的藏式建筑群落充滿了生機活力。在家就能喝上自來水,村內安裝了管線、排污管道、路燈,環境衛生得到了切實改變。
四川省環保廳為何會與林坡村結緣?林坡村又是如何在幫扶下一步步獲得新生的?
■改善農村生態環境
□幫助藏族群眾脫貧
2010年初,四川省委、省政府啟動了“領導掛點、部門包村、干部幫戶”活動(以下簡稱“掛包幫”),要求黨員干部深入基層,幫助落后地區和貧困家庭脫貧致富。
“掛包幫”活動的開展是一件切實關注民生的實事、好事。但應該將哪個村確定為幫扶對象?
四川省環保廳黨組經過反復思考與調研,決定將“掛包幫”活動與幫助藏族群眾盡快脫貧,改善藏族群眾生產、生活環境緊密結合起來,最終將對象確定為林坡村。
林坡村被確定為幫扶對象后,四川省環保廳黨組及時召開會議,專門研究部署幫扶工作。并成立了“掛包幫”活動領導小組,多次深入到林坡村進行調查研究,為幫扶工作出謀劃策。
“林坡村雖然生態環境較好,但人居環境不盡如人意,并且基本沒有經濟支柱產業。”四川省環保廳廳長姜曉亭表示,省環保廳要在項目和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持,發展壯大林坡村的集體經濟,加強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村民人居環境,逐步提高村民的生產、生活質量。
為制定科學合理的幫扶方案和規劃,四川省環保廳黨組還多次選派技術骨干前往林坡村考察調研,在反復調查論證的基礎上,形成了近期目標和3年規劃,將解決群眾飲水、增收等生產生活問題與治理污染、優美環境結合起來,編制了產業發展、村落民居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社會建設發展、環境綜合治理5項規劃。
在2010年第9次廳務會議上通過了《松潘縣林坡村省級新農村建設示范片區總體規劃》,計劃安排資金270萬元進行幫扶工作,規定由四川省環保廳機關黨委牽頭,規財處負責幫扶村飲用水、環保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籌措等。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改善村民人居環境
基礎設施建設是四川省環保廳黨組實施幫扶的第一步。
過去的林坡村只有一條土路,不是雨天道路泥濘、污水橫流,就是晴天道路坎坷、塵土飛揚。想喝口水也不是易事,還必須到幾里外去挑水。
“林坡村的生產、生活環境急需得到改善。”姜曉亭說。2010年8月,四川省環保廳黨組按照幫扶工作總體規劃,及時劃撥了項目前期啟動資金50萬元,并結合松潘縣“三百示范”工程、民族文化長廊建設風貌改造以及牧民定居行動計劃,迅速啟動了幫扶村的基礎建設工作。
由于松潘縣冬季氣溫低,每年只有4~9月可以進行施工建設。因此,施工時間短成為影響幫扶工作進度的一個重要因素。直到2011年,飲用水管道鋪設和70立方米蓄水池、道路入戶、污水管網鋪設、路燈、房屋提升改造及沖水廁所、洗澡間的改建才全部完工。
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四川省環保廳黨組還將環境綜合整治提上了日程。為突出環保幫扶特色,有效改善村民生產、生活環境,持續開展岷江上游水系生態建設,四川省環保廳黨組決定協調籌措資金100萬元,為林坡村修建一套日處理能力達120噸的污水處理系統。
根據當地草坪、河流等特點,林坡村的污水處理系統將化糞池與濕地相結合,在村道和入戶道路兩側修建總長約4千米的截洪溝,匯集后的雨水通過埋管就近排入泥沼溝。在村莊東南修建化糞池,生活污水統一收集后進入化糞池處理,再排入周邊草地和濕地凈化處理。“化糞池與濕地相結合的污水處理方式,不僅運行成本低,也是一道風景線。”四川省環保廳人事處副處長李林說。
在修建污水處理系統的同時,廳黨組還對生活垃圾處置提供了解決方案,提出采用“戶內焚燒——集中收集——外運處置”和“戶內焚燒——集中焚燒——灰燼還田”相結合的方式,在村莊外適宜位置規劃一個生活垃圾收集池,具備集中焚燒和收集暫存的功能,未燃盡或未焚燒的垃圾定期統一收運。
“現在,我們的房屋不僅變得漂亮,住得也很舒適。不僅喝上了自來水,出行也更方便了。”看到村子的改變,村民心里說不出地高興。
■開辦野生菌加工廠
□積極發展生態經濟
幫扶林坡村擺脫貧困、走經濟發展之路是根本。
“幫扶工作不能只停留在脫貧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上,更重要的是如何把幫扶工作由輸血型向造血型轉變。”姜曉亭指出。
林坡村擁有豐富的自然森林和野生菌資源,但長久以來,村民對周邊山上生長的野生菌僅僅停留在自產自銷階段,沒有充分發揮其附加值。
四川省環保廳利用林坡村這一自身特點,另辟蹊徑,找到了一條野生菌采集和銷售的致富之路。
根據林坡村豐富的林業自然資源和良好的區位優勢,四川省環保廳黨組決定籌措扶持資金96萬元用于發展林坡村經濟,建設一座野生菌加工廠。
“建設野生菌加工廠,可改變現有村民自采自售效率低下的現狀,延長野生菌保質、保鮮時間,增加野生菌銷售渠道和附加值,增加村民收入。”姜曉亭說。
經過幾次實地調研,四川省環保廳初步確定林坡村野生菌生產采取公司經營、百姓參與的模式,依托豐富的野生菌資源,組建成立林坡村土特產開發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野生菌加工等產業,進一步提高野生菌附加值。與有質量認證資質的食品加工企業聯營,把林坡村野生菌加工廠作為其生產基地或分廠,共同開發產品,通過合作經營方式縮短野生菌加工廠的建設時間和產品上市周期。
目前,松潘縣林坡土特產開發有限公司正在進行機器設備調試,預計今年8月投產運行。
■立足藏民族風情
□探索發展藏家樂
野生菌加工只是幫助林坡村發展生態經濟的一個開始。
如何才能進一步延長產業鏈,使村民收入得到穩定增長?四川省環保廳將這一問題提上議事日程。
為開拓思路,四川省環保廳黨組成員、紀檢組長何鵬帶領檢查組于今年5月再次前往林坡村,與當地政府相關部門、川主寺鎮一同進行了協商。
針對林坡村的下一步經濟發展,各部門紛紛提出自己的想法。經過熱烈討論,大家都把焦點放在了發展藏家樂上。一致認為可以立足林坡村的藏民族風情,依托地處九寨溝、黃龍、若爾蓋交叉路口的區位優勢,重點針對自駕游、小型團游消費群體,以藏式村寨建設為基礎,發展民俗民居旅游產業。
經過商討,四川省環保廳初步決定由川主寺鎮與當地旅游局共同負責制定出較為切實有效的發展方案或規劃,逐步加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