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環保老人”打造低碳小屋
2012年08月06日
老人家專心做研究
豐臺區新村街道育仁里社區住著一位年近七旬的快樂老人,平日里他以一輛老式二八自行車代步,顯得十分普通。但走進他的家,便覺得這里簡直是一個科學家的實驗室。老人名叫胡鈞,2000年開始了自己的低碳環保事業,曾先后取得節能環保相關方面的國家專利22項,通過研發試驗將自己的家打造成“低碳小屋”,成為節能減排的能手。
“低碳小屋”最明顯的標志是懸掛在陽臺外窗的五塊太陽能板,胡老介紹,階梯組合式太陽能板即使懸掛在陰面,其儲能和發電量也足夠20平方米左右的屋子日常照明和電腦用電的。走進小屋,胡老迫不及待地給記者展示了他搞研發的各種儀器。在這個儼然科學實驗室的小屋里,墻上擺滿了裝實驗材料的瓶瓶罐罐,桌上是顯微鏡、負氧離子檢測器等大大小小的儀器。最別具特色的當屬擺得滿滿的紙書架,大格子是瓦棱紙,小抽屜就是普通的牛奶箱。“別看是紙箱做的,能承受160斤重量”
胡老的低碳小屋里沒有暖氣片,取而代之的是“門窗框散熱器”,像包窗框一樣把暖氣水管盤在窗框四周和房間踢腳線周圍,不占用過多空間,還解決了室內采暖問題。小屋常年不用開空調,室內溫度卻十分舒適,這全靠一種根據相變調節原理制成的智能夾層“生態墻衣”。該墻衣能夠調節溫濕,具有透氣和阻燃的功能。小屋墻上的生物工程膩子可以釋放負氧離子并防輻射,洗手水池凈水臟水分開走,凈水還可以二次用于沖馬桶。
胡老自創的節能技術有100多項,很多都已經開始得到推廣和應用。胡老表示,采用低碳示范小屋技術可節能75%以上。他以北京70平方米普通住宅為例,一年的CO2排放約為20噸左右,而小屋保守估計可減排10噸以上。假如北京100萬個家庭采用低碳示范小屋技術,可減排CO2約1000萬噸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