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專家齊聚湖南探討重金屬污染治理
2012-08-06

專家齊聚湖南探討重金屬污染治理

2012年08月06日      來源:中國環境報

  圍繞重金屬污染防治,近年來,政府部門、科研院所、產業界齊上陣,在政策標準、技術支撐、監測體系等領域全面開展研究與實踐。近日,來自云南、廣西等14個重金屬污染防治重點?。▍^)的環保廳及其業務支撐單位代表,水專項、環保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項目相關負責人、有關科研單位以及環保企業代表齊聚湖南省株洲市,總結近年來工作進展,交流科研成果,為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的全面深入支招。
  
  工業行業重金屬污染有救嗎?
  
  以節能減排為核心,以污染預防為重點,以提升科技水平為切入點,一定能找到突破口
  
  “重金屬污染主要是工業行業造成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環境保護部清潔生產中心主任段寧說,我國工業行業重金屬污染具備排量大、濃度高,空間集中、行業集中,設備老化,技術落后等特點。行業單位產品的重金屬排放強度是全國平均值的近7倍;其中有色金屬礦(含伴生礦)采選業、有色金屬冶煉業、含鉛蓄電池業、皮革及其制品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這五大重金屬污染重點防控行業的重金屬排量占總排放量的95%以上;我國相當一部分工業行業投產年代已久,設備老化嚴重;企業規模小、技術落后情形在涉重行業普遍存在。
  
  工業行業重金屬污染如何防治?段寧結合電解錳行業的實際案例,提出了一套清潔生產全過程控制思路,即以節能減排為核心,以污染預防為重點,以提升科技水平為切入點,以工藝清潔化、設備密封化、運行自動化、計量精準化為突破口。他提供的實際案例中包括了減量技術案例、替代技術案例和回用技術案例。
  
  在減量技術案例中,他介紹了湖南金旭冶化有限責任公司采用的電解錳行業廢水全過程控制技術。這家公司廢水排放量大,氨氮排放量曾居全國前列;重金屬(鉻、鎘、鉛)產生點位多;電解液、鈍化液、金屬粉塵直接灑落。公司采用電解錳行業廢水全過程控制技術,設計和實現了3次減量、兩次循環的大型設備(與5000噸電解錳生產線配套),實現了水污染物的近零排放;開發了連續出槽、入槽工藝,實現省電8%以上,提高產能20%以上;將激光定位、機械手、自動控制等高新技術引入了電解錳行業。
  
  據段寧介紹,在回用技術方面,目前企業廣泛采用的是“還原-中和沉淀法”,這種方法極易造成鉻的二次污染。而貴州太豐錳業有限公司(兩萬噸/年)采用了電解錳含鉻廢水資源化技術,這項技術已在松桃太豐電解錳廠建立示范工程。通過工程實施,太豐電解錳廠年回收廢水中鉻資源46噸,經濟效益達92萬元,年節省鉻渣處置費用48萬元。
  
  與會代表表示,重污染行業遵循清潔生產全過程控制思路,特別是工藝清潔化、設備密封化、運行自動化、計量精準化“四化”要求,對重金屬污染防治很有啟發。
  
  能實時監測污染嗎?
  
  我國重金屬污染監測需求特殊,急需運用成套技術裝備和性能先進的儀器,全面覆蓋“三相五毒四手段”
  
  當前,我國重金屬污染監測技術裝備面臨諸多問題:在線監測技術裝備門類不齊,實時連續感知手段缺少;現場快速檢測技術裝備落后,應急工作被動;技術裝備未實現產業化或產業化程度低,規模效應?。贿M口設備價格昂貴、服務缺少、普及困難等。
  
  同時,在實際工作中,重金屬污染監測還有特殊困境:技術手段單一,應用成套化程度低,不符合綜合防治需求;現場工況惡劣復雜,進口傳感器適應性差,不滿足應用需求;幅員遼闊,污染嚴重,需要搭建世界上最龐大的環境監測網。
  
  針對這種狀況,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研究員楊凱在交流會上作了題為《“十二五”重金屬污染監測需求與技術現狀》的報告。楊凱認為,“十二五”時期重金屬污染監測最急需的是成套的技術裝備和性能先進的儀器。
  
  技術裝備成套方面,他向與會代表介紹了“三相五毒四手段”。“四手段”即環境預警、環境監督、微調工藝;環境執法、污染調查、環境教育;例行監測、學術研究、環保仲裁;立體監測、同步監測、事故跟蹤。
  
  楊凱強調說,在新形勢下,只有推廣有機整合應用“四手段”監測成套化技術裝備,才能遏制汞、鎘、鉛、鉻、砷環境“五毒”的排放與遷移轉化,全面保護氣、水、固體環境“三相”,切實保障民生,促進社會和諧。
  
  楊凱在報告中還介紹了“十二五”重金屬污染監測的特殊需求。一是“裝備成套”:監測技術全面覆蓋“三相五毒四手段”,為環境三相重金屬污染防治提供科學、完備的技術裝備體系。二是“應用成套”:系列裝備要滿足重金屬監察執法、監測及污染預警應急等“應用成套”需求,為環保部門立體監管提供利器。三是要求研制應用的重金屬監測技術裝備指標達到先進水平,逐步滿足成套監測技術設備性能先進的需求。
  
  科技支撐能跟上嗎?
  
  下一步將完善政策標準體系,注重科學性、系統性、實用性,加強技術示范與評估
  
  針對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環境保護部已經在科研、標準、技術支撐上做出全面安排??萍紭藴仕靖彼鹃L劉志全介紹說,目前,重金屬污染已被列入水專項、環保公益型項目的重點支持方向。環境保護部積極組織與重金屬污染防治相關的項目,并加強了對歷年相關項目的管理。其中水專項在“十一五”期間開展了湘江重點污染源削減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近期將進行驗收。
  
  從2007年開始,國家環保公益型項目先后安排了超過1億元的資金,涉及重金屬污染防治方面有近30個項目,包括長株潭重金屬礦區污染控制和生態修復技術研究、有色金屬冶煉重點行業重金屬污染控制和管理支撐技術研究等,其中一批研究成果已得到應用。
  
  劉志全表示,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注重技術引導,特別是制定了與重金屬污染治理相關的一些技術政策、最佳可行技術指南、工程技術規范,涵蓋鉛鋅冶煉、鋼鐵行業、電解錳等行業。
  
  在標準方面,環境保護部已經陸續發布了鋼鐵、電解錳、煉選礦、陶瓷、有色金屬工業排放標準及清潔生產標準,標準力度越來越大,指標越來越嚴格。劉志全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健全政策體系,完善標準。在標準方面,注重科學性、系統性和實用性,特別是補充重金屬污染對人體健康影響的判定,包括環境質量標準中重金屬的指標和限值。
  
  劉志全說,今后要加大技術示范和推廣力度,加強技術政策的引導。積極開發和推廣安全高效、能耗物耗低、環保達標、資源綜合利用好的先進工藝技術和裝備。包括建立清潔生產和污染全過程控制的技術體系,加強重金屬污染治理修復技術的開發和應用。“要推廣一批經濟適用的技術,特別是一些已經成功應用的技術和項目,加大向全國輻射推廣的力度。”
  
  治理技術瓶頸怎樣突破?
  
  在重金屬廢氣治理、污染土壤修復、含重金屬廢物綜合利用等方面,都缺乏經濟適用的技術;建議建設示范項目進行技術集成與創新
  
  作為此次會議的“東道主”,湖南省環保廳常務副廳長王會龍在會上指出:“重金屬污染治理有資金、技術上的困難,但最大的瓶頸在于技術。”
  
  他說,目前,重金屬污染治理技術總體來講是需求量大與供應不足的矛盾。“科技成果、技術成果供應不足,還跟不上防治的步法。比如在重金屬廢氣的治理上,在重金屬污染土壤的修復方面,在含重金屬廢物的綜合利用方面等,都缺乏經濟適用的技術。在協同減排方面的技術也非常缺乏。”
  
  王會龍說,重金屬污染,污染因子很多,治理其中一、二種在技術上可行,協同減排、綜合解決問題就比較困難。“重金屬污染防治迫切需要科技支撐,尤其是經濟適用技術的技術突破。”
  
  對此,北京礦冶研究總院環境工程研究所副所長楊曉松表示,重金屬污染治理必須堅持“源頭削減―過程控制―末端治理”的綜合防治技術路線,同時要實現環境治理區域化、社會化。“要從企業封閉、孤立的‘三廢’治理模式,轉變為污染典型區域(礦區或大型聯合企業)環境綜合整治和社會統籌安排的治理模式。”
  
  他同時指出,目前,我國缺乏重金屬污染防治技術管理嵌入環境管理和形成常態化管理的機制;相關技術評估體系建設滯后,缺少量化的技術評估檢測平臺;缺少“產生―加工―應用―回收”全過程的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技術管理體系等。
  
  楊曉松在會上建議,要嚴格執行相關的法律法規、產業政策和行業準入條件,淘汰落后產能。在污染防治工作中,注重全過程控制和必要的末端處理,實現“工藝、環保一體化”。在相關技術研發方面,他建議應由注重單項處理技術向有價金屬回收技術和技術的集成和協同方向轉變。
  
  針對重金屬污染治理過程中的技術瓶頸,湖南博世科華藝環境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成一知的建議是:建設示范項目,進行技術集成與創新。
  
  具體來說,就是根據園區土壤/廢渣及水體底泥的重金屬污染特征,綜合考慮污染物種類、形態、規劃用地性質、治理目標及治理成本等因素,開展化學穩定固化技術、植物修復及微生物修復等生態治理技術有機結合的重金屬污染土壤/場地治理技術集成與創新性研究和工程示范,實現重金屬污染治理技術的本土化、系列化、區域化應用。
  
  成一知還建議,由政府主管部門主導、科研機構及企業配合制訂湖南清水塘工業區土壤環境質量地方標準;以清水塘工業區為依托,聯合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科研機構和環境治理企業,共建產學研相結合的重金屬污染治理技術創新平臺——一個輻射湘江流域的協作、開放的科技資源開發與技術服務平臺,形成示范,有效推進湘江流域的重金屬污染治理。
  
  中國工程院院士、環境保護部清潔生產中心主任段寧:
  
  我國工業行業重金屬污染排量大、濃度高,空間集中、行業集中,設備老化、技術落后。應采取清潔生產全過程控制思路,以工藝清潔化、設備密封化、運行自動化、計量精準化為突破口。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研究員楊凱:
  
  我國幅員遼闊,重金屬污染嚴重,需要搭建世界上最龐大的監測網。“十二五”時期重金屬污染監測最急需的是成套的技術裝備和性能先進的儀器。
  
  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副司長劉志全:
  
  標準方面,下一步將注重科學性、系統性和實用性,特別是要補充重金屬污染對人體健康影響的判定,包括環境質量標準中重金屬的指標和限值。
  
  湖南省環保廳常務副廳長王會龍:
  
  在重金屬污染治理方面,最大的瓶頸在于技術。在重金屬廢氣治理、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含重金屬廢物綜合利用等方面,都缺乏經濟適用的技術。在協同減排方面的技術也非常缺乏。
  
  北京礦冶研究總院環境工程研究所副所長楊曉松:
  
  重金屬污染治理必須堅持“源頭削減―過程控制―末端治理”的綜合防治技術路線,同時要實現環境治理區域化、社會化。要從企業封閉、孤立的“三廢”治理模式,轉變為污染典型區域(礦區或大型聯合企業)環境綜合整治和社會統籌安排的治理模式。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