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流浪動物救助組織面臨缺錢少人
2012-08-06

流浪動物救助組織面臨缺錢少人

2012-08-06     來源: 東莞時間網-東莞時報

33歲的李又慢是出了名的收養流浪動物達人

陽光愛流浪動物救助站,志愿者給收容的小狗做護理

  流浪動物救助目前主要由民間組織承擔
  
  東莞的城鄉結合部是流浪動物最多的地方。在流浪動物中,狗的數量又最多。
  
  為了避免領養動物的“二次流浪”,救助組織會指定比較嚴格的領養標準。
  
  據了解,民間流浪動物救助組織發展面臨最主要的困難是資金問題。而一些人力、領養等問題也不容忽視。
  
  在近日出爐的統計數據中,今年上半年,東莞有3萬多人被狗咬傷。
  
  “6~10月是犬傷的高發時期,市民一旦被狗、貓、老鼠等動物所傷,應及時接種狂犬疫苗。”市疾控中心專家說,目前犬傷人數已出現了上升趨勢。
  
  犬傷之所以引人關注,無非是令人聞風色變的狂犬病。在我國,狂犬病的發病率和致死率多年來居各類傳染病首位。
  
  而相比家養寵物,流浪動物更易引發狂犬病的傳染。據統計,東莞每月到“狂犬病免疫預防門診”就診的人數就有347人,其中大多數是被流浪貓狗抓傷、咬傷。
  
  流浪動物中,狗和貓所占數量最多。關愛和救助這些流浪的生命,改善它們的生存環境,其實也是在關愛我們自己本身。
  
  在我國,目前還沒有一部完整的動物保護基本法,很多動物包括流浪動物還無法有效保護。而流浪動物的保護,在我國主要依靠民間力量。
  
  據來自中國社科院的資料顯示,我國民間動物救助組織目前至少有1萬家,初具規模的有2000家左右。
  
  與之相比的是,記者在東莞民間組織網“社會組織查詢”一欄中,除了寵物保護協會,沒有查詢到其他動物保護或犬類保護相關的社會團體的信息。
  
  而在東莞,發展成熟的流浪動物救助組織嚴重缺乏,民間動物救助力量存在但也較薄弱,還面臨資金、人員等多重困境。
  
  市寵物協會相關負責人坦言,東莞的流浪動物救助力量和氛圍,和廣深尚存較大差距。
  
  流浪動物的兩個“家”
  
  一邊是“80”后的年輕人,一邊是退伍軍人,他們各自建了為流浪動物遮風擋雨的“家”
  
  600多平方米的新“家”
  
  7月22日,常平松柏塘,夏日正午的陽光熾熱。村內一條小巷子里有個600余平方米的院子,原本是間小型臘肉工廠,一群“80后”年輕人在清理樹枝雜草,沖洗地面,打掃庭院衛生。
  
  而這座小院子,就是東莞陽光愛流浪動物救助站的新址,也是救助站收容的貓貓狗狗等流浪小動物們的“新家”。此前的救助站設在茶山,是一位成員家的幾十平方米的空房子。
  
  為了讓流浪街頭的小動物得到保護,去年底,一群動物愛好者通過網絡自發聚在一起,成立了一個收容救助流浪動物的民間團體,這就是陽光愛流浪動物救助站,目前掛靠在東莞市寵物協會下面。
  
  救助站成立時,核心主創人員有七八個,都是喜愛小動物的年輕人。目前,救助站相對比較固定的核心成員有五六人,另外還有義工多名。
  
  從成立至今,救助站共收容救助過40多只流浪小動物,有貓貓狗狗,也有小兔子等少數其他動物。
  
  救助中心通過核準
  
  在石碣,33歲的李又慢是出了名的收養流浪動物達人。他是另一家“東莞市天山流浪動物(貓犬)救助中心”的創立者。從2007年至今,他在東莞共收養救助過830多只流浪小動物,其中最多的是貓和狗。
  
  李又慢是山西人,來東莞前,他曾在新疆一個部隊待過10年。在部隊,他的主要任務就是馴狗。
  
  “以前在部隊時就愛狗,與狗在一起,總感覺其樂無窮。”他回憶。
  
  2007年7月,李又慢帶著一只大狗來東莞找工作,最初在石碣水南管理區做保安。一天晚上,正在附近路上走著,突然看到一條狗快要被逼近的貨車車輪碾到,他忙沖過去,把這條流浪狗從車輪下救出來。這條從車輪下“死而復生”的狗,是李又慢來莞后收養的第一只流浪動物。
  
  “每當在路上看到流浪動物,或聽人說哪里有流浪動物,我都會盡力去收養救助。”李又慢說。
  
  目前,李又慢正在注冊成立一個流浪動物救助中心,已通過了市民間組織管理局的名稱核準,叫“東莞市天山流浪動物(貓犬)救助中心”。預計可以在下周領取營業執照。
  
  李又慢打算,救助中心注冊成功后,再建一個流浪動物救助基地,讓流浪動物們有一個屬于它們的家。
  
  李又慢介紹,他已跟石碣一村委談好,租用村里的10余畝荒地來打造救助基地。到時,基地將建單只犬舍和散養犬舍,還有貓舍等。除了建小動物們的“住所”,他還要建動物訓練場地、醫務室、隔離室和愛心圖書資料室等。
  
  這個基地要建好,需要百余萬資金。李又慢這兩年做了一些小生意,他打算把做生意的積蓄拿出來,作為救助基地的前期投資,把基地按照他構想的樣子,一點一點建好。
  
  李又慢說,救助基地建好后,將會為關心流浪動物的愛心人士提供一個收養平臺,讓大家免費認養。
  
  被遺棄的小精靈
  
  城鄉結合部是流浪動物最多的地方;除了易患疾病外,沒做絕育手術的流浪動物會引發更多問題
  
  多是被遺棄或走失
  
  7月中旬,一名自駕車的男子來到阿超所在的寵物救助站,抱著一條雜交狗,問店里“收不收狗。”當聽說店里不買狗但可以免費收養后,他帶著狗在店門口站了一會兒,接著把狗留門口就走了。
  
  13個月前,一位常來寵物診所的臺灣客人,說要離開東莞辦事,就把寵物狗寄養在診所內。因是熟客,診所沒收錢。但如今一年多過去了,這只狗成了長期“寄養客”,聽說他的主人去了廈門,再也沒來東莞接它。
  
  得知小動物的主人想要放棄養護,李又慢會主動找上門,讓小動物的原主人與他簽訂一份放棄聲明,他會把沒人要的小動物帶回去收養。
  
  被主人或原來的養育家庭遺棄,走失,都導致了流浪動物的大量產生。而城鄉結合部是流浪動物最多的地方。
  
  在流浪動物中流浪狗最多。李又慢介紹,除走失和家庭遺棄外,校園犬、工地犬、機關犬是流浪狗的來源。另外,非法屠宰場在被取締后也會查獲一定數量的流浪狗。
  
  流浪動物繁殖能力驚人
  
  因走失或被遺棄等原因成為流浪動物后,如無人收養或救助,這些四處流離的小動物將會面臨更悲慘的處境,也會引發更多問題。
  
  阿超介紹,流浪動物有時會遭遇車禍,成為殘疾動物,如無人收養,自生自滅處境更糟糕。而流浪動物居無定所,有時還鉆進垃圾桶,渾身變得臟兮兮,同時會感染很多疾病。
  
  阿超說,他們救助過的流浪動物約八成都有各種疾病,而最常見的是皮膚病。
  
  除了易患疾病外,流浪動物如沒做絕育手術,將會引發更多問題。李又慢說,流浪動物的繁殖能力驚人,這也導致流浪動物的數量增多。
  
  他介紹,以母狗來說,繁殖能力很強,一般情況下,每年繁殖兩窩,每窩是6~8只小狗。而他見過最多的一只母狗,一窩生了17只小狗。如下一代流浪狗仍無人管,如此繁殖下去,流浪狗的數量會很驚人。
  
  嚴格考核領養人
  
  為了避免小動物“二次流浪”,他們制定相關領養條件
  
  簽訂嚴格的領養協議
  
  收養流浪小動物,陽光愛流浪救助站會將電話等聯系方式放在網上,有人看到流浪動物后會電話告知,他們會讓聯系人將流浪動物送來,或讓附近的義工去救助。而李又慢也會去現場救助收養自己看到或別人告知所在地的流浪小動物。
  
  為了讓已救助的流浪小動物不再遭遇“二次流浪”的命運,陽光愛流浪動物救助站參照廣深等比較大的救助站的領養規則,再集思廣益,制定了比較嚴格的領養條件。
  
  每個到救助站的領養小動物者,要和救助站簽訂一份領養協議。而協議中相關規定比較多,如:領養者家住東莞,或能在東莞居住5年以上,最好為城區或交通方便的郊區,以方便回訪。
  
  此外,還需每月上傳一次領養動物的近況照片到救助站網站上。每年堅持給動物打疫苗。家庭成員都同意。如發生變故不能再繼續養,要通知原救助人領回。
  
  除上述條件外,領養協議還有其他一些條款規定。而制定比較嚴格的領養條件,是為了避免小動物們再次被拋棄,真正能找到喜歡它們善待它們的新主人。
  
  他拒收3.7萬領養費
  
  而對于要領養小動物的人,李又慢都會考察,“對方必須有充分的經濟來源,有足夠大的場地供動物活動,家人都要是愛動物的。”經過考察,確定對方確實是真心實意的,他才會同意。
  
  曾經有個酒店的副經理想要領養李又慢救助的兩只大型犬,但李又慢實地考察過后,認為對方很不合格,“他家養的狗都被拴著,餓得都不行了也沒人喂。”他說,雖然對方解釋是由于人在外地出差,手下人沒照看,但他覺得那人不是真心愛狗,還是拒絕了對方的領養要求。
  
  后來,這位副經理又多次找到他,還要給他3.7萬元領養費,但都被拒絕了。“不愛動物的人,怎么可能會對動物好呢,給再多錢都沒用。”李又慢說。
  
  未來的期盼
  
  呼吁相關政策的監管,加大網絡宣傳成了他們的期盼
  
  想建救助聯盟和中轉站
  
  關于救助站未來的運作,阿超和李又慢都有他們的打算。
  
  阿超和同伴們計劃發起一個救助流浪動物的聯盟,希望一些有愛心的寵物醫院可以加入聯盟,一起來救助流浪動物。
  
  現在救助站掛靠在市寵物協會下,他們打算在協會網站下開個版塊,進行網絡宣傳。
  
  而李又慢則打算在東莞的每個鎮都租個小門面作為中轉,然后再送往基地。他還想把救助的流浪狗中一些聰明資質好的挑選出來訓練,并免費提供給需要的政府部門。同時基地也對學生等群體開放進行教育。此外,他還想創建一個網絡平臺,普及相關知識。
  
  希望能出臺相關法規進行監管
  
  目前,我國尚無一部完整的動物保護基本法,在流浪動物救助、虐待動物、流浪救助組織的監管等方面,還存在法律上的空白。
  
  李又慢希望有關部門能出臺相關法規對此進行監管。
  
  流浪救助組織缺乏監管,也會讓一些人鉆了空子。李又慢說,“建流浪動物救助站是個良心活,但也不排除有些人打著愛心的旗號,做一些昧良心的勾當。”
  
  他介紹,去年,在廣西有個狗販子由于生意做得不好,找到他,希望跟他學習建動物救助站,被他拒絕了。
  
  后來,他從朋友那里了解到,這個狗販子打著愛心救助的旗號,去各地籌集了一批狗,賣到了石碣的一家非法屠宰廠。得知這個消息后,李又慢連夜趕到了屠宰廠,要求他把狗放了,否則就舉報。無奈之下,狗販子只好作罷。于是,李又慢把里面的12只狗救了出來,并帶回了自己的救助站。
  
  救助站的三個瓶頸:資金、人力、領養
  
  資金 兩救助站運作均靠自費維持
  
  據了解,民間流浪動物救助組織發展面臨最主要的困難是資金問題。
  
  陽光愛流浪動物救助站成立之初,所用的場地是站內工作人員義務提供,而流浪動物的食物、看病費用等花銷主要是幾個主創自費維持。
  
  后來,救助站主要網絡活動的QQ群里,加入的人增多,有些義工也會捐助一些貓狗糧和少量的資金。
  
  救助站現在搬到常平,每月租金加上請照看阿姨的工資,和其他花銷,每月所需費用約為1500元。到7月下旬,救助站的賬上還有2300余元,活動當天一些義工又捐了一些。
  
  但救助站以后的資金維持,長期來看仍是個問題。
  
  李又慢這些年收養流浪小動物,也給他帶來了較大的經濟負擔,使他入不敷出。
  
  他介紹,一條稍大點兒的狗每天至少需要5元錢的飼料,一條小狗也要3元錢的飼料。另外,還有給狗治病的醫藥費。救助的流浪動物主要是狗,每年每條狗還要注射一支70元的疫苗和一支30元的血清。
  
  前幾年,李又慢的經濟條件不好,如果狗生病的話,每月4000元的收入完全不夠用。為了省錢,他每天吃饅頭,5塊錢可以買10個。而其他的錢,幾乎全都投入到救助流浪動物上。
  
  李又慢粗略算了一筆賬,這些年來,他自己花在救助流浪動物上的錢高達20多萬元,另外,還有那些被他感動的朋友、老板等人捐助的6萬余元。
  
  人力
  
  義工參與積極性不高
  
  陽光愛流浪動物救助站目前發布活動交流等信息,主要通過QQ群。現在群里有兩百多人,很多人是義工。
  
  救助站的主要成員都是兼職在做流浪動物救助。站長助理金佳是厚街一家公司的文員,每周休一天,救助站在茶山時,她休息日會坐車前往,幫動物洗澡,打掃場地衛生。
  
  但像金佳積極性這么高的義工并不多。“很多義工積極性不高。他們大多參與一次,體驗一次,而夏天天氣熱,救助站在鎮街,很多人更不想過來了。”
  
  雖然投入大量精力從事流浪動物救助,有時他們的行為也不被理解。
  
  李又慢說,他把幾乎所有閑暇時間投入到動物救助上,但遭到了很多人的不理解,其中也包括女友。“當時她就說我傻,無法理解我,后來就分手了。”
  
  領養
  
  殘疾狗狗難被領養
  
  兩年前,阿超剛進入寵物行業。一天,診所的一個客戶打電話過來,說在一個樓盤前,看到只流浪狗。阿超和那個客戶把流浪狗救了,這也是他救助的第一只流浪狗。
  
  那是只患病很嚴重的流浪狗,走路走不穩,皮膚就像爛了一樣,那位客人出錢把狗的病治好,治病花了兩個月時間,又養了一年多,把狗養得非常好。后來,這位客人在美國的親戚收養了這條狗。
  
  但并非所有被救助的流浪狗都能有如此好的命運。陽光愛流浪動物救助站有兩條狗,被救助回來有段日子了,很難被人領養。一只是東東,是義工在冬至那天救助的,很兇,脾氣不好,不喜歡沖涼也不愛被剪毛。另一只叫lucky,很可愛但一條腿有殘疾。
  
  救助站接受部的唐麗說,救助站的小型犬如西施和蘇牧,還有其他外形漂亮的狗狗也比較容易被領養。但性格不好或有殘疾的動物,難被領養。沒人領養,就要一直在救助站。被救助后沒人領養,也占用了救助站的場地資源,食物等花費也不少。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