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斥資140億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
2012年08月06日
藍色的水源涵養功能區、綠色的綠洲服務功能區、黃色的防沙治沙功能區……翻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生態環境功能區示意圖,五顏六色的畫面讓人眼前一亮,清晰地勾勒出新疆環境保護的藍圖。
生態環境成招商引資軟實力
盛夏時節的瑪納斯縣樂土驛鎮周家莊村綠樹成蔭、村容整潔。很難想像,幾年前,這里生活垃圾亂倒、牲畜糞便隨意堆放、飲用水不達標。
2008年,周家莊村開始實施環境綜合整治項目。項目實施后,解決了農村“臟、亂、差”問題,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質量。
瑪納斯縣環保局工作人員譚慶波告訴記者,如今,全縣上下環境意識增強,創建生態鄉鎮(村)的熱情高漲,優美的生態環境已經成為招商引資的軟實力。
在新疆農村,環境監管工作正逐步展開,環境管理入鄉進村,環境保護的組織管理體系正逐漸向農村延伸,生態示范創建成效顯著。
各地爭相開展生態縣(市)、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等創建活動。自2008年以來,新疆先后有7個鄉鎮獲得國家級優美鄉鎮稱號,25個鄉鎮獲得自治區級優美鄉鎮稱號。
生態環境變化是經濟發展的風向標,更體現著執政理念的調整。
“以前,環保部門看地方政府的臉色辦事,往往是發展第一,其次才是環保;現在,只要涉及環境的建設項目,地方政府都要先征求環保部門的意見。”自治區環保廳生態處處長孟劍英告訴記者。
被動變主動,一字之差體現責任
這幾天,華電新疆發電有限公司葦湖梁發電廠環保專工李愛蓮忙并快樂著,自從廠里開始建設新疆首個鍋爐脫硝工程的消息傳開后,隔三差五就有記者來廠里采訪。
李愛蓮說,今年11月,投資3200萬元建設的鍋爐脫硝工程將運行,每年可減排氮氧化物3800噸。
自治區環保廳總量控制處處長溫玉彪說,更可喜的是,上馬鍋爐脫硝工程是企業主動要求的。
主動與被動,一字之差,相去甚遠。
烏魯木齊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河東中水處理項目也在加緊建設中。項目計劃總投資3.4億元,分兩期建設完成,一期11月投入使用,可日處理10萬立方米中水。
項目經理張強介紹說,處理后的中水不僅可以緩解米東區化工園、甘泉堡工業園工業用水緊張的局面,而且每年可減少化學需氧量排放3290噸,減少氨氮排放1155噸。
投入做加法,減排做減法
在自治區第八次黨代會上,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擲地有聲地提出:“堅決保護我們的森林、冰川,堅決保護我們的河流、湖泊,堅決保護我們的濕地、植被,堅決保護我們的綠洲、草原。”
去年,新疆除氮氧化物外,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減排均完成了年度控制任務。今年,新疆把總量控制作為環評審批剛性前置條件,沒有總量指標來源的項目一律不批。
截至5月,新疆對不正常使用污染治理設施的企業實施行政處罰14件;對33家超標排放企業提出了限期治理。
溫玉彪說,“十二五”期間,新疆將斥資約140億元,以工程減排、結構調整減排和監督管理減排為主線,下大力氣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力爭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
環保投入做加法,污染減排做減法,一增一減之間,彰顯科學發展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