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大理人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洱海
2012-08-07

大理人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洱海

2012年08月07日    來源:中國環境報

  飛機即將在云南省大理降落,低空盤旋時向下俯瞰,洱海就像一只幽深莫測、蔚藍純凈的眼睛,依偎著層巒疊翠、萬木蔥蘢的蒼山。記者頓時對大理人“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洱海”的理念感同身受。
  
  曾經,這只“眼睛”也進過“沙子”。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洱海流域人口的不斷增長,生產、生活污染侵占湖體,入湖污染負荷持續增加,1996年和2003年,洱海兩度大規模暴發藍藻,透明度不足1米,局部區域水質下降到地表水Ⅳ類。
  
  在國家和云南省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多年的保護治理實踐,“十一五”期間,洱海水質恢復為地表水Ⅲ類。2011年,云嶺大地持續干旱,洱海流域降雨長期偏少,入湖水量嚴重不足,但洱海水質持續穩定在Ⅲ類,其中5個月達到了Ⅱ類。
  
  究竟是什么,讓洱海重現了記憶深處的那片蔚藍?讓洱海休養生息的有效途徑又是什么?記者帶著問題走進了大理。
  
  多措并舉,科學是治理污染之本
  
  已入仲夏的大理,氣溫持續升高,降水依然偏少。走近洱海,感受到的卻是碧波微瀾、水面澄澈。大理州環保局在洱海全湖設置的24個監測點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洱海水質已連續半年達到了Ⅱ類標準,平均透明度超過兩米,總磷和藻類細胞總數逐步降低。
  
  從2003年藍藻暴發時水質急劇惡化,到如今成為全國城市近郊保護情況最好的淡水湖泊之一,洱海的轉變得益于科學的治理措施。
  
  大理州環保局洱海保護辦公室的李寧波接受采訪時說:“首先是找到污染根源,對癥下藥、科學判斷。我們通過綜合分析洱海流域內的長期監測結果發現,洱海周邊幾乎沒有大型工礦、污染企業,造成洱海水質惡化的主要來源為流域內的種植、養殖活動和生活污水。”為此,大理州委、州政府先后組織實施了“雙取消”(取消網箱養魚、取消機動漁船)、“三退三還”(退塘還湖、退耕還林、退房還濕地)、“三禁”(禁磷、禁白、禁牧)的措施,科學管湖,使洱海保護治理工作步入科學化、規范化階段。
  
  大理市銀橋鎮馬久邑村的農民尹輔元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前他家的水稻每畝施用尿素18公斤、磷肥20公斤,實施“三禁”后,他用起了磷素活化劑,每畝地可以少施尿素和磷肥各3公斤~5公斤,這樣算下來,每年每畝的化肥錢反而節約了12元,農作物的長勢卻更好。
  
  尹輔元說:“過去洱海不干凈,臟就臟在養魚上。網箱養魚好掙錢,一箱魚能賣幾千元。有一陣子全村統一養,整個西湖里全都是網箱。水面上漂著魚屎,亮晃晃的,坐在家里都聞得到臭氣。水太臟了,豬牛都不喝。‘雙取消’時,大家都心疼,損失上萬元,就像砍了一只手。但現在,水質好了,捕撈量反而有增無減,旅游也發展起來了,收入比過去多。”
  
  在大理,大大小小、星羅棋布的濕地公園無疑是市民納涼、休閑的好去處。大理市副市長郭華介紹說,為減少生產活動對湖體的侵占、對洱海生態功能的威脅,大理市積極退塘還湖、退耕還林、退房還濕地,完成洱海湖濱帶生態修復58公里,建成羅時江、才村、下河灣洱海月等生態濕地1萬畝,在流域面山、近山區域人工造林2500畝,封山育林5.5萬畝,管護森林125.4萬畝,完成小流域治理12.5平方公里。
  
  記者徜徉于洱海月濕地公園,滿目蔥郁、綠意盎然,睡蓮恬靜、蘆葦招搖,香蒲頷首、鳶尾挺拔,已經達到國家一級A標排放標準的城市生活污水再流經濕地,經過水生植物的凈化和沉淀、過濾后才能進入洱海,建立起了洱海的又一道生態屏障,被譽為保護洱海這只“眼睛”的“睫毛”。
  
  據了解,整個大理州共退塘還湖4324.94畝,退耕還林7274.52畝,退房還濕地1705.8畝。同時,洱海流域所有污染工業企業已全部退出,基本實現了流域工業企業污染零排放。
  
  按照“治湖先治污、治污先治源”的思路,大理州通過分類指導、分地實施的工程治污,使洱海流域的點源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目前,流域內共建有城市污水處理廠4座(設計處理能力7.3萬m3/d),重點集鎮污水處理廠9座(設計處理能力1.05萬m3/d),村落污水處理系統54座(設計處理能力0.4萬m3/d),農戶庭院污水處理設施9811座,同時建成環洱海截污干渠69.4公里、片區污水收集支管網482公里;建成了大理市大風壩和洱源縣軍馬場兩座垃圾處理廠,日處理能力可達600噸的大理市海東垃圾焚燒發電廠正在建設當中。
  
  記者分別走訪了大理市周城污水處理廠、洱源縣鄧川污水處理廠和洱源縣右所鎮西片區污水處理廠,發現采用的工藝和設計單位均不相同,充分體現了“一地一策、因地制宜”的科學理念。
  
  周城村是全國最大的白族自然村,距離著名的蝴蝶泉景區僅兩公里,許多村民以制作特色扎染為生,因此污水色度較高。周城污水處理廠采用了氧化溝的工藝,在東南大學建筑設計院的設計、指導下,有效解決了脫色問題。
  
  鄧川鎮地理位置特殊,羅時江流經這里進入洱海,因此控制這個環節的水質情況對洱海治理保護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鄧川污水處理廠總投資達2450萬元,針對周邊村落產生的生活污水,日處理量達2000m3,采用了OR-BAL氧化溝+人工濕地處理工藝。
  
  右所鎮西片區污水處理廠就建在西湖旅游公司南側,由大理山水環保公司設計,采用硅藻精土污水處理工藝,充分利用了當地生產硅藻精土的優勢。
  
  為加大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按照“農戶繳費、政府補助、村收集、鎮清運、市處理”的模式,洱海環湖農村的生活垃圾得到了有效處置。
  
  洱海流域內大理、洱源兩縣、市共計16個鄉鎮,都屬于傳統的農牧業基地。過去,傳統的農業種植方式對水源的污染極大,為此,大理合理配置種植業資源,控制大蒜種植面積,增加蠶豆種植面積,加快發展無公害蔬菜、生態米等生態農業步伐,培植中草藥材產業,有效調整、優化了農業產業結構。同時,大力推廣控氮減磷補鉀增素、測土配方、增施有機肥168萬畝,在不斷提升農產品質量的同時,有效控制了農業生產對入洱海水質的污染。
  
  在防治畜牧業污染的問題上,大理積極探索人畜糞便處理的新模式,開展牛糞種植雙孢菇實驗示范,建設牛糞收集處理站、太陽能中溫沼氣站、農村堆糞發酵池、農村衛生旱廁等。同時改進畜禽養殖方式,加大農田種草養畜、牲畜衛生廄改造、畜禽飼養管理綜合配套技術的推廣力度,從根本上解決了廄肥隨地堆放、隨地漚肥、污染環境的問題。
  
  建筑民族化、村容整潔化是洱海周邊農村給記者留下的最深印象。在這里,一種充滿文化氣息和民族特色的村莊建筑風格,一條干凈整潔的村莊內部道路,一套村莊生活垃圾收集和處理設施,一座管網配套的村落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共同打造出了清潔衛生、優美和諧的村容村貌。
  
  全民參與,群眾是保護環境之源
  
  洱海流域百村整治工程是大理治理農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抓手之一。楊月蘭是洱源縣茈碧湖鎮下龍門村村民小組長。
  
  記者來到她家,只見大門口擺放著統一配發的垃圾桶,轉角處的綠植下是三格式農戶生活污水處理系統。走進花團錦簇、干凈整潔的院落,便看到正房門口醒目位置上張貼的洱源縣農戶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責任書。
  
  楊月蘭說:“以前我們村可不是這樣,哪像現在這么干凈。就是近兩年,村子變得干凈了,連人的思想都變環保了。責任書就貼在最顯眼的地方,抬頭不見低頭見,每天看每天提醒自己,既然簽了就要做到。”
  
  一年一簽的生態文明目標責任書被印制成掛歷的形式方便每家每戶張貼、閱讀。洱源縣縣長楊瑜表示,這是洱源縣開展環境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他說:“面源污染怎么治?萬本之源是人人參與。為了營造良好的生態保護氛圍,提高農民的思想認識,洱源縣在各鄉鎮設立了生態文明學校,開設生態文明教育課,組織開展環保小衛士、‘綠色家庭’和十佳‘環境衛士’評選活動,使‘保護洱海使命光榮、發展洱源責任重大’的理念進學校、進社區、進家庭、進機關、進農村、進公共場所。”
  
  踏進大理市銀橋鎮西城尾村,首先躍入眼簾的是村口照壁上寫的《村規民約》,包括“愛護環境,保護洱海,構建和諧生態家園”等內容。村子的濕地公園里,正好有一名灘地水面保潔員在打撈水里的苦草。她對記者說,工作雖然十分辛苦,但是保護洱海人人有責,“幸福生活不只在于豐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藍天”。
  
  大理州委宣傳部副部長李江曾擔任大理州電視臺臺長,他認為,洱海保護特別是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系統性工程,必須緊緊依靠廣大人民群眾。注重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充分發揮他們在洱海保護治理中的主體作用,廣泛開展保護洱海的宣傳教育,動員全社會力量保護洱海。
  
  據了解,大理充分利用各類新聞媒體開設專題、專欄、專訪,編撰發放《洱海保護法律法規常識》和宣傳畫,制作宣傳幻燈片隨“2131”電影放映工程在沿湖各村鎮放映,邀請白族民間藝人將洱海保護編寫大本曲在全市范圍巡回演出,并動員和組織社會各界積極參與七彩云南環保行動、環保世紀行、義務植樹造林等活動。特別是2009年開始實施“洱海保護月”活動以來,大理州、市176個單位在洱海流域責任區開展洱海保護宣傳和整治環境衛生、清運垃圾等活動,共實施環保項目439個、入戶宣傳18萬戶、發放宣傳資料57萬份、參與人數達19萬人(次)。
  
  管理到位,制度是“洱海模式”之根
  
  按照依法依規、建章立制的原則,云南省委、省政府頒布實施了一部地方法規——《洱海管理條例》,將洱海正常來水年的最低生態運行水位從原來的1971米提高到1972.61米(海防高程),并將西洱河水電站的防水調度控制權交由大理州,確保了洱海的生態用水;將原來隸屬洱源縣的江尾、雙廊兩鎮劃歸大理市,把大理州洱海管理局調整為大理市屬市管,形成整個洱海由大理統一負責管理的局面,理順了關系。還編制了《洱海流域保護治理規劃(2003~2020)》、《洱海綠色流域建設與水污染綜合防治規劃(2010~2030)》、《洱海流域水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等中長期專項防治規劃,使洱海綜合治理保護工作得以有計劃、有目標、有步驟地開展。
  
  洱源縣副縣長馬利生曾做過6年的環保局長,他對云南省、大理州、洱源縣各級黨委、政府對洱海保護治理工作長期以來的高度重視深有感觸:“對于洱海保護,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負總責,換屆不換目標,換人不換任務,一屆接一屆,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千方百計保障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建立了行之有效的領導、施行制度。”據了解,包括馬利生在內的連續三任洱源縣副縣長都由環保局長升任擔當。
  
  經過2008年的充實和調整,建立于2001年的洱海水污染綜合防治領導組現由大理州州長擔任組長,大理州人大、政府、政協分管領導任副組長,會同大理市、洱源縣黨政主要領導和大理州相關部門領導共同組成。這個領導組在大理州環保局設置了辦公室作為辦事機構,增設了洱海治理保護科學技術研究所、項目建設籌備組、資本運作籌資組、治理工作協調組、產業發展論證組、綜合組6個工作機構,并在大理市、洱源縣兩地分別成立有對口機構,形成了黨政主要領導總負責、分管領導具體抓、各部門協調配合的洱海保護治理領導機制。目前,沿湖16個鄉鎮分別成立了編制為3~5人的洱海環境管理所,共聘請有932名灘地水面保潔員、垃圾收集員、河道管理員。
  
  為明確責任、落實任務,大理州各級政府逐級簽訂了洱海保護治理目標責任書,并實行風險抵押金制,建立了州、市(縣)、鎮、村、組及農戶與黨員的6級責任體系,把洱海保護治理工作列為考核各級領導干部工作成績的重要手段,使目標任務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對達不到目標要求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按照四項制度啟動問責程序,進行責任追究,形成了覆蓋全社會、各級組織和全流域的洱海保護治理管理網絡體系。2010年,大理州委、州政府專門成立了州洱海水污染綜合防治督導組,同時由大理州監察局牽頭制定每年的洱海保護治理監督檢查實施方案,對洱海保護治理重點項目實行嚴格的跟蹤督促和檢查。為保證入湖河道的水質,保證洱海有足夠的合格來水,大理州還實施了州級領導掛鉤“河(段)長制”,對33條主要入湖河流的保護管理實行責任到人、分段包干。
  
  2009年第十三屆世界湖泊大會上,洱海的保護治理經驗得到了廣泛贊譽,2011年7月又被列為全國湖泊生態環境保護試點,其“循法自然、科學規劃、全面控污、行政問責、全民參與”的“洱海模式”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政府部門、專家學者前來參觀、調研。懷著對這片蔚藍深厚的感情以及歷經傷痛后的不懈努力,大理人正以熱情、開放的姿態歡迎著八方來客,無私分享著治理保護的經驗,愿意幫助人們將期待中的蔚藍,重現在所有的江河湖泊。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