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大熊貓”有待保護
2012年08月08日
古有言:“亭亭華蓋如君王”。華蓋木是分布于滇東南西疇、馬關、屏邊一帶的木蘭科單種屬植物,是一種被列為“極危物種”的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華蓋木和動物大熊貓一樣,有著極為顯赫的身份,它在地球上生存已經超過了1.4億年,30年前找到它時僅存5株。1999年,它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2011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瀕危等級為“極危”。
安家西疇繁衍后代
進入文山州西疇縣,車子在山間盤旋。車停在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小橋溝分局上場管理站,在管理站職工的引導下,我們在密林中行走近一小時后,一株高達40多米的樹讓我們停住了腳步。它靜靜佇立在綠樹叢中,透著美麗的優雅。高大的綠色喬木,亭亭玉立,樹冠寬廣,根系發達,聳入云天。“看吧,這就是華蓋木!”隨同人員介紹。
據介紹,華蓋木高可達40米,胸徑120厘米。僅分布于云南局部地區海拔1300米至1500米山坡上部向陽的溝谷潮濕山地。隔1至2年開花一次,花期4月,果熟9至11月。因為華蓋木的花很香,開花時常被昆蟲咬食雌蕊群,造成成熟種子甚少。即使種子成熟,亦由于外種皮含油量高,而不易發芽。而在西疇縣,華蓋木卻奇跡般地“死而復活”,安家落戶“繁育”后代。也正因為這樣,西疇縣香坪山林場樹木園成為木蘭科及珍稀瀕危樹種的新家園。
1977年,被譽為“華蓋木之父”的中科院華南植物研究所的木蘭科植物學家劉玉壺教授,在人跡罕至的西疇縣小橋溝原始森林中發現了5株被當地群眾稱為“緞子綠豆樹”的天然野生華蓋木,樹齡在200年以上,株高46米,光滑樹干高達30米,胸徑1.3米。
拯救植物“大熊貓”
西疇縣境內珍稀樹種較多,但自然環境惡劣,許多樹種瀕臨滅絕。在劉教授的積極倡導下,省有關部門經過論證,批準立項,建成了迄今為止我國乃至東南亞地區面積最大的香坪山珍稀樹木園,對珍稀植物種質進行拯救和保護。
由于野生華蓋木基本上已經失去了自我繁殖的能力,要想保留這一物種,就只能借助人類科技手段進行人工繁育。從2007年開始,由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林科院等單位共同參與的“華蓋木回歸自然拯救種植”正式啟動。通過人工引種栽培,成活后再把樹苗栽回到華蓋木的原生地,促進華蓋木的存活、繁衍。這個過程,恰似人工飼養“大熊貓”。
怎樣讓“大熊貓”成活并繁衍呢?2007年7月和2008年7月,通過專家的指導和實地考察,確定了兩個華蓋木回歸自然試驗點。西疇縣開展實施了兩次華蓋木回歸自然和種群重建行動,每次種植200株不同齡級苗,每個試驗100株,共計400株……2011年5月6日至15日,在華南植物園植物專家曾慶文教授的指導下,科研人員共同完成了對華蓋木進行人工異株植株授粉的實驗。到目前,已有100多株華蓋木人工繁育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