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傳遞各方聲音推動垃圾分類
2012年08月09日
垃圾分類,戰鼓擂動!近期,廣州召開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部署動員大會,號召全城打響垃圾分類的“人民戰爭”。回首過往,去年此時,番禺焚燒廠選址公示再次牽動全體市民的神經,不少市民提出,“無分類,不焚燒”,又一次促成廣州加快垃圾分類步伐。由焚燒廠選址風波到全城動員垃圾分類,面臨“垃圾圍城”的廣州正在逐步解圍。一路走來,南方日報作為主流政經大報,始終堅持媒體責任,為羊城的垃圾分類鼓與呼。
“不分類,垃圾無害化就做不到”,在本月4日舉行的廣州城市固體廢棄物處理公眾咨詢監督委員會成立大會上,廣州市副書記、市長陳建華重申垃圾分類的意義。
當前,垃圾分類已經成為了政府與民間的共識,并化為了一系列的行動。在此進程中,改版后的《廣州觀察》繼續堅持媒體責任,不遺余力地予以關注、傳播和推動。
改版后不久,即2011年8月15日,番禺垃圾焚燒廠選址環評二次公示。本報即就市民關注的有關問題,采訪相關部門,與周邊地區連線,從而梳理出《番禺垃圾焚燒廠六大懸疑》的專題報道,回應了各方關切,引起了社會各界又一次廣泛關注。
“不單指番禺焚燒廠,還包括整個廣州已建、在建或者即將建設的垃圾焚燒廠產生的飛灰怎么處理?”在當月的城管接訪日,網友“櫻桃白”來到接訪現場,向番禺區城管局提出疑問。一同前來的網友“巴索風云”也對垃圾焚燒的安全性表示擔憂。
不過,這兩位在2009年反對番禺焚燒廠建設的環保人士,也在改變著他們的觀念。網友“櫻桃白”承認,“垃圾焚燒也是處理垃圾的一種方式”。而網友“巴索風云”則表示,“我不反對燒,反對不分類。”
民眾的這些聲音經過媒體傳播后,也使政府更加重視垃圾分類,垃圾分類的節奏也相應加快。南方日報也積極參與其中,為推進廣州垃圾分類鼓與呼。在垃圾分類先行推廣實施一周、一月、半年、一年等重要的時間節點,以專題形式,先后推出了多組報道,宣傳先進經驗,發現不足并請專家把脈問診。
其中,在先行推廣一周年之際,廣州提出今年要全面推行垃圾分類。本報以此為契機,派出多路記者,走訪社區,深入基層調查,分別推出了《標準不完善 缺乏獎懲制度 制約垃圾分類推廣》和《羊城垃圾分類試點1年多 宣傳雷聲大,推廣雨點小》等大篇幅報道。在宣傳分類一年所取得的成效的同時,我們也指出了獎勵措施不足,經費緊缺以及人手不足等問題。其中市民最為關注的是分類收運體系的問題,報道特別指出,垃圾混合收運直接打擊了市民參與分類的積極性。
今年5月份,廣州連續召開兩次座談會,并于7月份召開全市垃圾分類動員大會,對上述問題做出了回應,出臺系列了政策和措施。本報也連續推出《廣州嘗試三五年內完成垃圾分類》和《全城戰垃圾各區領任務》等多組專題報道,濃墨重彩地描繪了廣州的新舉措、新思路。
當下,包括“垃圾不落地”、“廚余垃圾專袋投放”、“按袋計量”等在內的新試點已經啟動,這些新試點、新模式能否為垃圾分類殺開一條血路,正在考驗著廣州主政者的智慧。
南方日報記者 黃少宏
點評
南方日報的報道抓住了廣州民生的重點,報道很用心,長時間追蹤報道廣州垃圾分類,報道內容豐富,介紹其他城市的先進經驗,回應了各方關切。
南方日報5月25日刊登的《焚燒廠選址地周邊垃圾分類動力最大》報道,給人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同樣是關于廣州網友邀京、臺環保人士介紹經驗的報道,相比其他媒體,南方日報“沒有回避焦點,展示問題的核心”。
希望能夠繼續傳遞各方的聲音,推動廣州垃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