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環保優先發展怎能爭先?
2012年08月09日
“牢固樹立環保優先的發展理念,把環境保護作為重要價值取向優先考慮,把環境實力作為核心競爭力優先發展。”河北省第八次環境保護大會將環保工作提高到了新高度。
環保優先的發展理念和實踐,正在成為推動河北省綠色轉型的重要力量。
堅持環保優先,優化經濟發展
河北正全力打造曹妃甸和渤海新區兩個增長極。“寧可建得慢一點,也要為后人留下科學發展的空間。”河北省委書記張慶黎在全省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
在新區產業布局和選擇上,環保成了第一關。
“來,嘗嘗‘海水’的味道。”在渤海新區,神華國華滄電海水淡化廠相關負責人遞過一瓶礦泉水,“甜得很吧?這可是蒸餾水級別的純凈水。”
按照循環經濟的要求,國華滄電利用發電余熱進行海水淡化,目前日產淡水3.25萬噸,不僅滿足了發電用水需求,還向其他企業售水,年銷售收入2000多萬元。
要發展,更要碧海藍天。河北海岸線發展始終堅持環保優先。
曹妃甸和渤海新區都將循環經濟作為立區之本,新上項目必須在鋼鐵、石化、電力、物流、裝備制造、海水淡化為主導的循環經濟產業鏈上,必須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符合節能減排要求。
首鋼京唐鋼鐵廠一期項目總投資677億元,是曹妃甸目前最大的投資項目。按照循環經濟模式,首鋼京唐實現了余熱、余壓、廢水、含鐵物質和固體廢棄物等充分循環利用,基本實現了廢水、固廢零排放。
《河北沿海地區發展規劃》安排的重大項目,全部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有的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做好新時期的環保工作,責任重大,意義深遠。”張慶黎對環保工作寄予厚望。
加強戰略環評,推進規劃環評
堅持環保優先,對結構調整的促進作用逐步顯現。
“我理解環保優先,就是要充分發揮環保在新型工業化進程中的‘調節閥’、‘控制閘’作用,把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力作為區域布局的基本前提,把環保標準作為項目準入的前置條件,以把好環境準入關來優化經濟發展。”河北省環保廳廳長姬振海對環保優先有著清晰的理解。
“十一五”期間,河北省先后出臺《河北省減少污染物排放條例》、《河北省區域禁(限)批建設項目實施意見(試行)》等政策法規,源頭防控和污染處罰力度明顯加大。
同時,河北省把戰略環評、規劃環評和項目環評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抓手,組織開展了環渤海地區重點產業發展戰略環評,完成了5個國家級工業園區、32個開發區、117個工業聚集區規劃環評審查。
環保優先的理念正成為河北綠色發展的推動力。
“底子薄不要緊,要緊的是選擇什么樣的發展道路;發展起步晚不要緊,要緊的是發展的質量要有保證。要把環境作為發展的前置條件。”衡水市市長楊慧說。
河北省明確提出,從源頭優化工業發展和布局,推進開發區、工業聚集區等重點區域和礦山、水電、火電、化工、石化等重點行業規劃環評,推動產業入園進區,實行污染集中處理。
“‘十二五’期間,河北省將積極推進規劃環評,從規劃源頭優化產業布局。建立健全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的聯動機制,切實把好項目準入關。”姬振海說。
為發展服好務,為環境把好關
只發展、不保護,不可持續;只保護、不發展,停滯不前。環保先行,不僅僅體現在環保對經濟的優化上,更體現在服務經濟發展上。
“發一份友情函、送一本服務冊、建一個動態庫。”在百家央企走進河北活動中,河北省環保廳專門下發通知,通過3種方式,為企業提供“零距離”服務,指導企業開展環評工作,確保項目環評審批快捷方便、不走彎路。
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深度融合,協調推進,使河北省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不斷邁向雙贏。
統計顯示,2011年,河北省工業經濟實現質量和效益同步改善。今年前兩個月,全省裝備行業實現利潤39.5億元,占全省利潤總量的22.1%,首次超過鋼鐵行業。
“環境與發展的關系正在發生重大而深刻的變化。這種變化主要體現在6個方面:第一,環境容量已經成為區域布局的重要依據;第二,環境標準已經成為市場準入的重要條件;第三,環境成本已經成為價格形成機制的重要因素;第四,環境管理已經成為調整區域經濟結構、優化產業升級的重要手段;第五,環境安全已經成為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第六,環境保護已經成為我們國家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姬振海表示,“好形勢必將推動河北省環保工作邁上新臺階,推動經濟發展實現綠色轉型。”
《河北省生態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河北省將逐步推行和實施單位增加值或產品污染物產生量評價制度,逐步降低污染物產生強度。
“與現行的污染物總量控制原則相比,控制排放強度更加體現了減排與優化經濟發展的協調性,這一評價制度在一定程度、一定層面上體現了經濟運行的質量。”姬振海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