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09
中國住房城鄉建設部日前表示,在未來五年,將繼續加快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力爭到2015年,中國城市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處理率要達到80%以上,其中36個大中城市生活垃圾將全部實現無害化處理。就此,亞洲電臺記者何平邀請江蘇環保人士吳立紅與在美國的“國際中國環境基金會”會長何平博士進行討論
記者:“非常感謝吳立紅先生和何平先生今天加入到我們的討論。我們知道垃圾處理問題一直是困擾中國民生的一個主要問題。從目前我們得到的統計資料顯示,目前中國城市生活垃圾的累積堆存量已達到70億噸,占地超過5萬公頃。同時,平均每年以5% 的速度持續增加。官方的新華網日前公布住房城鄉建設部有關負責人的講話力爭到2015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處理率要達到80%以上。同時36個大中城市的生活垃圾要全部實現無害化的處理。那么何平先生,我想能不能請您談一談您對于中國這樣龐大的人口垃圾處理問題的看法呢?”
何平:“目前這個垃圾是很多大城市的一個主要的環境問題。有些已經成為社會問題了。因為城市周邊的地越來越少,傳統填埋方式一般主要是占地太多。另外很多地方都已經被占用了。所以現在有一些城市用焚燒的辦法來處理垃圾,但是焚燒會產生一些空氣污染。所以很多居民也不愿意焚燒廠建在自己周邊的附近。像廣東城市居民就抗議垃圾焚燒廠建立。但是目前這兩種辦法還是主要的垃圾處理的辦法,一個是有地方的話就填埋,繼續擴大填埋場。另外就是用焚燒發電。我們前不久考察了一個美國的焚燒技術,它能夠把焚燒之后的二惡英降低到零。通過這么一個特別的專利技術,這種技術能夠在中國推廣的話,第一可以焚燒發電;第二個也沒有二次污染,所以這種技術能夠推廣的話就能夠解決一些問題。”
記者:“《楚天都市報》在去年的一篇報道僅以武漢為例,披露居民和工廠企業每天所產生的垃圾數量就超過百噸。直接浸入到了長江和漢江水域。吳立紅先生,我知道您長期關注有關水污染的問題,您是怎么看中國目前垃圾處理方面的一些問題呢?”
吳立紅:“我們這些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城市建設在1989年2月15日出臺了230號文件,規定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技術標準一系列的通知,它就是說有毒有害垃圾的填埋一共分五個方面。一個是空氣污染物及標準濃度的限值;第二個是大氣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第三個地表水環境標準;第四個是地表水水的衛生,要求水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第五個是生活飲用水的標準及工業廢水排放。但是這一系列的事情跟我們那個有毒有害的垃圾填放、填埋概括在里面了。那么,城鄉建設部有很嚴格的控制標準。在我家旁邊,常州市有一個垃圾填埋場嚴重地影響了我們當地一個自然村的生存環境。前面那樣的村莊有42戶農戶,人口是156人,耕地面積是300余畝。這個垃圾場一直沒有處理好,并且一直在上訪。處理的污水放入長江河,河內魚蝦死絕,河邊的植物是枯萎的,嚴重破壞了生存環境。他們到我們江蘇省環保廳、國家環保部反映,但是得不到答復,然后他們又向當地的法院、省高院直接起訴,到現在還是不了了之。”
記者:“垃圾的后期處理,像填埋焚燒確實是目前中國垃圾處理的一個主要的方式。但是在垃圾回收的前期,比如說垃圾分類、垃圾運輸,包括監督管理和執法的力度也是一個主要的步驟。那么,吳立紅先生,您認為目前中國在環保和垃圾處理方面遇到的主要壓力在哪里呢?”
吳立紅:“還是腐敗呀。問題只有一個。我剛才講到自然村這些村民對長期運的垃圾車多次被村民攔截,詳細的時間都有記錄,而且向常州市江蘇省環保廳舉報,但是這些都是不了了之。這些公文上面都說感謝你們對我們環保工作的關心與支持。沒法處理。”
記者:“那么吳立紅先生,您認為住房城鄉建設部有關到2015年爭取在全國城市實現垃圾無害化處理達到80%以上的這個目標實現的可能性大不大?”
吳立紅:“看這樣是很危險。它制定的法律是相當好。但是執行起來就起不到什么效果。”
記者:“何平先生,你怎么看待剛才吳立紅先生提到在中國有一定的環保垃圾回收方面的法律保證,但是實際操作當中相應的一些政策并不能夠得到確實的執行。您怎么看呢?”
何平:“這是個老問題了。因為確實有些政策落實不到實處。很大的一個原因,一個是技術原因,另外一個是資金的原因。資金的話,以前垃圾處理都是政府的事情,居民基本上沒有承擔任何的費用。所以這樣的話垃圾大量增加,政府這個費用就不夠。所以這塊的話,很多地方政府沒有資金建焚燒廠或者是填埋場。所以,可能要一個統一 的垃圾處理的處理費的一個政策。我知道江蘇有些地方已經開始收垃圾處理費了。這樣一來可能就能夠解決一些資金方面的瓶頸。要達到這個80% 的無害化處理,這個目標是很大的。因為目前可能還不到50%。這個資金投入要很大,所以,這方面需要政府、居民以及有關政策這種配套才能夠有可能實現。”
記者:“從目前中國政府處理垃圾的方式來看,還是填埋為主,但是受到填埋場所占用地的限制,另一方面垃圾焚燒居民也在反映有害氣體對于健康的危害。您怎么樣看待垃圾無害處理方面對有害氣體的管理呢?”
何平:“一個是要引進一些新的技術,剛才我提到美國焚燒的專門技術,能夠把二惡英幾乎消除到零。所以,這種技術應該開始推廣。另外在已有的焚燒發電廠的話,技術上要有些裝置來盡量消除二次污染。”
記者:“那么,吳立紅先生您還有什么需要補充的嗎?”
吳立紅:“二噁英我們中國特別像我們長三角二噁英的殘留量是相當高的,包括我們吃的雞蛋,螺絲里面的二惡英的殘留量是相當相當高的。而且有關人員所測量的數據,它也不愿意公開。它會給社會引起恐慌。”
記者:“所以您認為在垃圾的有害處理以后的這個指標方面應該由民間獨立的組織來介入進行監督和測量是吧?”
吳立紅:“我們長三角經濟比較發達一些,老百姓的環境意識比較高,會主動地去揭露它。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就是剛才講到的那個自然村,他們多次跟當地政府、警察 反映。而且舉行游行、上訪,一直上訪到北京各個部委,甚至到境外的像《華爾街日報》,一些報社都去反映過。這么多年下來他們也是很絕望的。”
以上是亞洲電臺記者何平邀請江蘇環保人士吳立紅和 “國際中國環境基金會”會長何平博士討論中國的垃圾無害化處理等環保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