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北上廣等城市被曝室內污染嚴重
2012-08-13

北上廣等城市被曝室內污染嚴重

2012年08月13日    來源:南方日報

  日前某知名環保組織發布報告稱,抽樣調查發現,北上廣深室內灰塵樣本中均含有鄰苯二甲酸酯和溴化阻燃劑等四大類有毒有害物質,這些物質對人體危害很大。
  
  據介紹,現代室內空氣中有很多化學品,如果攝入超過劑量就會對人體造成危害,不過,對于多種化學品的劑量標準仍需較長時間的科學研究和大量實驗,立法難度較大。
  
  環保組織曝光室內污染嚴重
  
  今年3月-4月,某知名環保組織采集了北京、上海、長沙、深圳、廣州5個城市11個家庭的室內灰塵,并送往歐洲的第三方獨立實驗室進行四類有毒有害物質的檢測。檢測發現,每一個家庭樣本中都含有鄰苯二甲酸酯(俗稱“塑化劑”)、溴化阻燃劑(包括多溴聯苯醚和六溴環十二烷)、有機錫化合物和全氟化合物這四類有毒有害物質。
  
  有研究表明,溴化阻燃劑和有機錫可能干擾生物的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和神經系統,鄰苯二甲酸酯對生殖系統可能具有毒性,也被認為是一種“環境激素”類物質。這四類化學品均已受到國際公約或發達國家法規的嚴格限制甚至禁用。
  
  “很難想象看似平常的灰塵里面竟然還藏著有毒有害物質!”某知名環保組織污染防治項目主任王偉康擔心,在未來我們后輩的家庭里是否還會如此,甚至是更加嚴重?
  
  據分析,家庭日常使用的消費品,如電子產品、家居用品、個人護理品和服裝等,由于含有一系列有毒有害物質,已成為室內環境的污染源。比如一些電子電器產品中被加入了溴化阻燃劑;很多塑料制品,如兒童玩具中,則含有鄰苯二甲酸酯。在產品頻繁使用、老化等過程中,這些有毒有害物質進入了室內環境,匯集在室內灰塵中。
  
  室內有害物質監測難度大
  
  這一報告一經推出,引起人們對室內環境污染的關注。國家室內環境與室內環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中國室內環境監測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宋廣生告訴南方日報記者,室內空氣污染來源不僅來源于生活用品,也有可能來源于室外的空氣流動。
  
  數據顯示,每年全世界約有100000種化學物質被廣泛使用(EEA,1999),許多化學物質最終進入了人體以及我們生活的環境中。已經被禁止生產和使用的化學物質仍可能從老舊產品泄漏出去,并因其持久性而長期存在于環境中;同時,新的化學物質正源源不斷地被合成出來,并應用到市場當中。
  
  胡先生是一家室內環境監測機構的負責人,他告訴南方日報記者,目前室內環境監測一般是依照2003年出臺的《室內空氣質量標準》,監測項目包括甲醛、苯、TVOC等。就其監測的結果來看,一般新裝修、未擺放家具的室內有害物質超標很少,但擺放了家具的室內則有不少超標的。
  
  胡先生介紹,除了甲醛、苯、TVOC等常規項目監測外,也有一些找污染源的監測,不過較少。“之前有客戶說室內空間有異味,但是經過我們監測,甲醛、苯、TVOC等物質都不超標,這說明是有其他物質在揮發。”
  
  據介紹,化學物質對人體的傷害存在一個劑量的問題,如果不過量,就不會產生危害。但是,不同物質會產生怎樣的危害?產生危害的劑量是多少?如何立法?這又是一堆難題。
  
  上海市室內環境凈化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芳告訴南方日報記者,室內環境有害物質立法方面確實是個難題。“任何一個標準設置的檢測指標條款,都應經過充分的認證,并依托國內國際的環境污染現狀,要考慮到檢測指標是否具有普遍性、測試的費用,以及相關檢測方法、設備儀器是否成熟。
  
  科研方面的難度也不容忽視。胡先生表示,現在關于室內環境污染與化學品釋放方面的研究其實并不少,但是研究深度還不夠,到目前為止沒有足夠的定律以及流行病學的結果。這就需要多次大規模的動物模型實驗,并進行大量的人體實驗,才能得出結果。而這,無疑需要時間。”眾所周知苯是致癌物,但這經過了幾十年的科學研究,才確認致癌的劑量是多少。“
  
  相關法律法規正在完善中
  
  實際上,早在21世紀初,室內環境污染就引發了國家的重視,并相繼頒發了《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室內裝飾裝修材料有害物質限量標準》、《室內空氣質量標準》等一系列標準法規。
  
  宋廣生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室內空氣質量標準》2003年就出臺了,這與其他國家相比還是比較早的;就在8月1日,《兒童家具通用技術條件》也開始實施了,這說明國家很重視室內環境的監管。他建議,國家在室內環境方面的監管工作要不斷推進,要加強監管力度,確保相關法規的有效實施。
  
  對此,王芳表示認同。她補充,室內環境凈化的根源是污染源的控制,即建材、消費品的廠家根據新的標準來提升和改進產品質量和原材料使用;社會組織機構也要不斷加強科普性宣傳,民眾也應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在合同約定過程中主動提出與健康有關約束條款,有利于維權。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