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什么控煙舉措,都只是走走形式;對各種打擦邊球的舉動,甚至公然蔑視有關禁煙的法度,都睜眼閉眼,乃至聽之任之,那么,我們如何能夠奢談控煙效果
●目前許多關于“吸煙有害”的研究或者說法,很難真正說服人。如果我們更加注重對煙民的跟蹤調查,在此基礎之上深入研究并得出科學結論;如果更加緊密結合煙民的具體實際,增強無煙宣傳的針對性;甚至讓煙民對吸煙的危害性“現身說法”,那么,對煙害的認識可能真正深入人心,我們也才可能建立與“吸煙文化”相匹敵的“無煙文化”
●我們也不能低估無煙的硬性舉措。比如“公共場所禁止吸煙”、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卷煙等等,仍需令行禁止。適時出臺控煙的硬性措施,哪怕只是點點滴滴,都比“光說不練”要實際得多,也有用得多
又一個無煙日到了。在這個日子里,反對吸煙者和從事無煙事業的人,心情或許更顯沉重:世界無煙日都已十九個了,吸煙者有增無減,全國煙民已達3.5億;煙民越來越低齡化,女性煙民有增多趨勢,我國青少年吸煙人數高達5000萬!煙草業依舊富得流油……
這個無煙日的主題是“煙草吞噬生命”。沉甸甸的數字更顯這個主題的沉重: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吸煙直接間接導致500萬人死亡。最近一則消息顯示:在我國,2000年由吸煙導致的死亡人數近100萬人,超過艾滋病、結核、交通事故以及自殺死亡人數的總和,占全部死亡人數的12%。
人們在深思:這么多年的控制吸煙,為何收效甚微?
無疑,最根本的原因是,煙草業的巨額利潤,讓決策者控煙乃至禁煙乏力,甚至會去追逐利潤,這導致無煙事業在很大程度上付諸東流。如果什么控煙舉措,都只是走走形式;對各種打擦邊球的舉動,甚至公然蔑視有關禁煙的法度,都睜眼閉眼,乃至聽之任之,那么,我們如何能夠奢談控煙效果?而煙草業的各種花樣翻新的手腕和舉措,也讓煙民們欲罷不能,更是會對控制活動產生破壞作用。
當然,其中原因很復雜,而造成今天如此吸煙局面的亦非止一端。畢竟,卷煙之所以“流毒”甚廣,最直接的原因還在于煙民和潛在煙民。如果能從這里找到突破口,使他們不想吸,不愿吸,不能吸,或許,我們的控煙之路要開闊得多。
這里的關鍵就在于如何說服煙民和潛在煙民們。不能不承認,在相當程度上,無煙宣傳對煙民或潛在煙民的影響并不大。“吸煙有害健康”,這算得上經典的無煙宣傳語句,連煙民也大多耳熟能詳。但到底如何有害?我們的依據大多是科學研究。然而,目前許多關于“吸煙有害”的研究或者說法,卻很難真正說服人。
事實上,許多宣傳都可以歸于“危害概率型”。比如:吸煙易引起猝死、吸煙男士不育機會高六倍、抽煙增加牙周炎患病幾率、吸煙可能導致行動不便、吸煙易患四種心腦血管病、吸煙女性易患乳腺癌、吸煙可致老年性失明,等等。但是,煙民們會認為,這只是可能性,而且自己肌體抗煙害能力強,這些危害不一定發生在自己身上;身邊因吸煙患病的人并不多,甚至非常少,說明這些概率很低。
還有一些宣傳可以歸于“危害比較型”。比如:被動吸煙之害“猛于虎”,甚至有甚于吸煙者,等等。但在一些被動吸煙者看來,既然自己無法禁止他人吸煙,與其吸二手煙危害更大,還不如自己成為煙民。還有研究表明:多吃糖比吸煙危害更大。研究的結果或許不容懷疑,但說嗜糖之害甚于吸煙,只會讓一些人認為,生活中常用的糖的危害性都比吸煙大,那吸煙的危害性并不大。
同時,無煙宣傳還未能從更深層次去挖掘,因而也就遠遠談不上有什么“無煙文化”了。沒有文化內涵的無煙說教,在內涵深厚的“吸煙文化”面前就顯得蒼白無力。事實上,“吸煙文化”的歷史悠久,感染力強。比如:“飯后一根煙、賽過活神仙”,煙熏文章酒熏詩等,這是煙民的口頭禪。有許多人包括一些偉人,數十年吸煙沒什么事,把煙戒了就什么病也來了。這只會讓人要么覺得煙害不過爾爾,要么不想戒煙。還有變著花樣、大行其道的煙草廣告,影視主角在吸煙,宣傳無煙的人在吸煙等等,這只會在無形中讓人們對吸煙習以為常,并視之為生活中正常的一部分。
事實上,吸煙的危害性,煙民是直接承受者,體會也最深刻。如果我們更加注重對煙民的跟蹤調查,在此基礎之上深入研究并得出科學結論;如果更加緊密結合煙民的具體實際,增強無煙宣傳的針對性;甚至讓煙民對吸煙的危害性“現身說法”,那么,對煙害的認識可能真正深入人心,我們也才可能建立與“吸煙文化”相匹敵的“無煙文化”。
當然,我們也不能低估無煙的硬性舉措。比如“公共場所禁止吸煙”、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卷煙等等,仍需令行禁止。數月前,世界衛生組織已決定停止錄用吸煙者。而西班牙的一些公司,則對不吸煙者優先招聘,等等。竊以為,適時出臺這些控煙的硬性措施,哪怕只是點點滴滴,都比“光說不練”要實際得多,也有用得多。(陳家興) (作者單位:人民日報評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