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2000畝水域魚3天死光
2012年08月27日
白洋淀2000畝水域3天“魚光光”
官方稱汛期上游來水較大,改變水體環境致魚缺氧死亡養殖戶懷疑事因上游企業偷排污水,損失高達上千萬元
從本月12日開始,河北省保定市安新縣境內的白洋淀部分水域出現大面積死魚現象。三天之內,大約2000畝水域內的魚幾乎全部死光,20多名養殖戶損失共達上千萬元。
事發后,安新縣多個職能部門介入調查,初步認定死魚原因系7·21洪水及主汛期白洋淀上游孝義河來水較大,事發水域水體環境發生變化,導致魚缺氧死亡。但養殖戶們對此并不認同,他們懷疑是孝義河上游企業偷排污水導致魚大面積死亡。
□事發
魚翻騰幾下后立即死亡
水體變成小米湯顏色
8月21日下午,本報記者來到安新縣端村鎮大河南村的白洋淀邊,這里是此次死魚事件最嚴重的地區。距離岸邊不遠處的水面上,養魚的圍欄星羅棋布,但水面上看不到一艘船。一些圍欄里面,水面仍漂浮著部分死魚,刺鼻的腥臭味仍很濃烈。該村養殖戶劉墨山說,死魚已經基本清理完畢,所以水質和周圍的味道已經好了很多。8月12日至14日是死魚最嚴重的時候。養殖戶當時拍攝的照片和視頻顯示,死魚最嚴重的時候,養魚圍欄所在水面一片白色,死魚帶綿延數十米。
據村民介紹,此次死魚事件主要涉及大河南村及西堤村,其中以大河南村最為嚴重。該村的養殖面積近2000畝,此次全部被波及,20多戶養殖戶遭受損失。據這些養殖戶稱,他們最少的損失了幾萬斤魚,估計此次的死魚量近200萬斤,損失超過一千萬元。大河南村養殖戶劉擁軍說,他承包了150畝水域,此次死魚量達40萬斤,是所有養殖戶中損失最慘重的。
據大河南村養殖戶王小蒼回憶,8月11日晚上10點左右,上游西堤村的養殖戶給他打電話提醒他們注意,孝義河上游突然有暗紅色的污水流過,已經發生了死魚現象。王小蒼立刻跑到河邊查看水質,當時沒有發現異樣。次日清晨4點左右,王小蒼和其他養殖戶像往常一樣來到水邊勞作,眼前的景象就和西堤村同行們描述的一樣:原本清澈的水面變成了暗紅色,網箱里的魚比往?;钴S,少量死魚開始浮出水面,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的臭味。隨后,養殖戶們紛紛打開氧氣泵,給水箱中的魚輸氧。
“氧氣泵一開,更是臭氣熏天。”王小蒼說,水體慢慢變為類似于小米湯的顏色,幾萬尾魚在網箱里亂躥。令王小蒼奇怪是,這些魚在空中翻騰幾下后,便立即死亡。養殖戶們看到打氧不起作用,便紛紛跑去買藥,“魚蝦救星”、“增氧靈”等平時不怎么用的藥都用上了,還是于事無補,大約一個小時過后,水中的魚不蹦了,全部肚皮朝上浮在水面。接下來的兩天里,該村2000畝水域的魚幾乎死絕。
養殖戶們提供的照片顯示,8月14日、15日打撈死魚時,水體顏色仍呈類似小米湯的顏色。王小蒼等養殖戶說,這樣顏色的水和泥沙較多的渾水并不一樣,“渾水里的漂浮物多,沒什么味道,但這次來的水臭味特別大”。
從8月14日開始,眼見補救無望的養殖戶開始陸續打撈死魚。隨后,安新縣、端村鎮政府介入善后和調查工作。8月16日,安新縣政府調來一艘挖泥船和一輛挖掘機,將上百萬斤死魚打撈出水,并在多處陸地上挖坑掩埋。8月18日,死魚基本清理完畢。
□爭議
養殖戶不認可官方結論
將自行調查死魚原因
據安新縣政府通報,事件發生后,該縣組織權威部門對死魚發生原因進行調查,并責成有關部門采取綜合措施,改善區域水體環境。經保定市、安新縣兩級水產養殖技術人員采樣化驗調查,初步確認此次死魚事件為受7·21洪水及主汛期強降雨影響,白洋淀上游河道洪水進淀,淀區蓄水量急劇上漲,水體環境變化引發魚兒缺氧窒息死亡。目前死魚現象已經得到有效控制,市、縣兩級環保部門經檢測發現,事發地水質未受到污染。
另據安新縣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死魚事件涉及的水域面積約為2000畝,而事發地所在的大淀總面積達2萬畝,因此屬于個別水域死魚。該負責人說,目前處于夏秋交替之際,恰為魚類免疫力較低時期,容易感染疾病。7·21洪水及主汛期期間,白洋淀上游大量來水,而事發水域養魚密度過大,流水攪動水底青泥、飼料殘留物、魚的排泄物等雜物,導致水的含氧量降低。大量來水同時導致水體環境變化,魚對此不適應,因此可能患病。多重因素最終導致大量死魚。
該負責人表示,目前,縣里已經開始對損失進行核實登記,盡早制定補償方案,幫助養殖戶早日恢復生產。
對于此次大量死魚原因,養殖戶們提出了不同觀點。劉擁軍等養殖戶稱,大家最少也有8年養魚經驗,并不認為目前的養魚密度過大,死魚發生前,一個網箱內大約有3000條草魚,這個數量也是經過多年的養魚經驗摸索出來的,多年未出現問題。養殖戶們還提到,通過觀察魚死之前的情況,判斷死魚原因并不是單純的缺氧。王小蒼說,如果只是單純缺氧,通過開增氧機、投放增氧藥劑等方式,基本就能解除缺氧現象。但此次魚死之前,所有的魚在水中到處亂躥亂撞,根據多年養殖經驗判斷,這應該是中毒癥狀。
養殖戶們表示,他們早就知道孝義河上游的蠡縣有排放污水的現象,此次死魚事件發生后,懷疑污水來源于高陽、蠡縣。他們將自行開展調查,如有充分證據,將起訴相關企業。
□探訪
那幾天上游來水臭氣熏天
地點:關城村
淀中野生魚蝦驟減
8月22日上午,記者從大河南村乘船,一路向西探訪白洋淀上游。行船4公里左右,到達有著4000戶村民的端村鎮關城村。這個淀邊的大村,多數村民已外出打工、做生意,只剩一些留守在家的中老年人偶爾劃船下水,捕撈野生魚蝦換些零花錢。據村民反映,死魚事件發生后,白洋淀中的野生魚蝦驟減,收獲越來越少。以前一天能捕撈百十斤野生魚蝦,現在一天只能抓到十幾條小魚。
關城村村民老劉說,大約在8月5日左右,上游來水突然發黑發紅,且散發出濃烈的臭味,“流了好幾天,臭味熏得人頭暈,大家都不敢開窗戶”。直到死魚事件過后,關城村附近水域水體顏色仍為類似小米湯的顏色,臭氣濃烈。
地點:郝關村
上游來水月初大增
行船約20公里,記者到達安新縣同口鎮郝關村,這個村位于白洋淀的最上游,孝義河從村南流淌而過,并在這里匯入白洋淀。據介紹,孝義河是匯入白洋淀的9大河流之一。
死魚事件發生10天后,孝義河水已基本恢復清澈,河邊的釣魚撈魚者眾多。但不少村民說,孝義河上游的高陽縣和蠡縣分別以紡織和毛皮加工著稱,大量毛紡和皮革企業將污水偷偷排進孝義河,到2006年年初,孝義河基本上變成了一條臭水溝,河內魚蝦完全絕跡,當年三四月份,白洋淀爆發大面積死魚,引起中央重視,高陽和蠡縣沿孝義河的大量污染企業隨即被關。經過幾年整治,孝義河的河水重新恢復清澈。郝關村村民回憶說,8月初,孝義河來水大增,其中有幾天河水呈現黑紅色,且散發出濃重的臭味。這一情況使一些村民擔心上游又在排放污水。但這些污水流了幾日,河水便恢復正常,村民們才松了一口氣。
地點:辛興鎮
確有企業偷排污水
23日上午,記者沿孝義河分別前往上游的高陽縣和蠡縣。在高陽縣境內的孝義河流域,除部分河段水面有大量漂浮的垃圾外,水體比較清澈。高陽縣環保局稱,該縣毛紡織企業多,確實曾對孝義河造成很大污染。從2006年至今,該縣建成3家大型污水處理廠,對企業排放的污水進行集中治理。已基本杜絕了直接向孝義河排放工業污水。
在蠡縣辛興鎮,數十家毛紡、印染企業都在正常生產。當地知情人士介紹,2006年以前,這些企業的污水被直接排進孝義河,并最終流進白洋淀,常年排污導致白洋淀水質急劇下降,2006年的大面積死魚事件驚動中央,辛興鎮內幾十家重污染企業被關閉,污水處理廠建立起來,大量的污水得到集中處理,但偷排污水的現象并沒有得到有效遏制。
辛興鎮南宗村距離鎮里不到一公里,該村附近的不少小河溝與孝義河相連。南宗村村民說,2006年以前,這里的孝義河也曾經成為臭水溝,排污被禁止以后,孝義河逐漸清澈起來。直接排污雖已不再有,但南宗村附近一些干涸的小河溝成為排放污水地點。村民張先生說,周圍的一些企業不定期向這些小河溝內偷排污水,只要不下雨和來水,污水就不會流進孝義河,而是慢慢滲入地下。7月底到8月上旬,這里有多次較大降雨,早已干涸的很多小河溝重又有水,不排除在此期間,有企業偷偷向小河溝內大量排放污水,這些小河溝基本都與孝義河相連,污水流進孝義河,并最終流進白洋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