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極端天氣或成未來氣候常態
2012年08月30日
近期以來,干旱、高溫、暴雨、臺風等極端天氣頻頻在全球范圍內出現,引發了一系列嚴重的自然災害。有氣象學家認為,持續的全球氣候變化導致了這些極端天氣的出現,在不遠的將來,這樣的極端天氣有可能成為氣候常態。
美意等國遭遇嚴重干旱 農牧業受影響糧價飆升
今夏,美國遭遇了半個多世紀以來最嚴重的旱災,干旱席卷了美國本土一半以上的土地。截至目前,美國農業部已經把30多個州的將近2000個縣確定為自然災害主要災區,其中1670個縣為干旱災區;63%的牧場遭受旱災。美國此次遭遇旱災的面積,幾乎是2008年糧食危機時的兩倍多。
嚴重的旱情使得美國農作物受到嚴重影響,糧食儲備急劇下降,糧價飆升。在芝加哥期貨交易市場上,玉米現在的價格比6月已經暴漲了60%,大豆的交易價格也上漲了3%。
預計今年的旱災給美國造成的經濟損失將達到780億美元。為應對旱災,美國政府近期采取了一系列救助措施,包括降低緊急農業貸款利率,釋放休耕土地作為緊急牧草供應地和放牧區域,為農牧業主爭取農業保險費用寬限期,采購肉類產品等。
據氣象部門預測,美國旱災地區持續高溫的天氣狀況短期內不會有改觀。河流、水庫和池塘內水位仍將處于低位,人們對空調的依賴加重電力負荷,一些出口農產品主產區仍然要在高溫下繼續“烘焙”。
與此同時,意大利目前也正在遭遇過去10年來最為嚴峻的旱情,持續的高溫和干旱天氣給意大利的農業生產帶來了嚴重的影響,意大利很多大區都已經宣布進入災害級別。據意大利農業協會發布的信息,意大利今年全國主要農作物的產量都將出現大幅下降。
而泰國的研究人員近日則表示,由于目前降雨量偏少,泰國發生旱災的可能性較大。目前泰國各大型水壩的水庫水量都僅維持在最高水量的50%左右,其中一些水壩的水位處于10年來最低水平,可能無法滿足未來農業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的需求。
高溫天氣襲擊歐洲大部 歐盟發布多次火災預警
8月中下旬以來,歐洲大部分地區遭遇高溫天氣。意大利中南部已經發布了多次高溫紅色預警,法國的33個省份遭受熱浪的襲擊,多地氣溫都已打破同期歷史最高紀錄。除意大利和法國之外,瑞士、德國和英國等地也都在高溫控制下。
據報道,法國6個省份和多個大城市包括首都巴黎和南部的馬賽,近期部分地區的氣溫均上升至38℃。預測稱南部大部分地區的氣溫還有可能會升至40℃。法國氣象部門稱,法國8月中下旬仍有這樣的高溫天氣實屬罕見。
因為2003年高溫酷暑致上千人死亡的悲劇,這次“秋老虎”的來臨讓法國政府加強了預警。法國衛生部長圖雷納表示,為了保障老人應對高溫天氣,政府相關部門或者協會已經分批組織去探望一些孤寡老人,以便他們可以平安度過這一周的高溫天氣。
針對歐洲地區持續出現的高溫天氣,歐盟官員已多次發出警告。歐洲森林火災信息系統發出預警稱,葡萄牙、西班牙、法國南部以及希臘等多個國家目前已經發生了森林火災,而整個南歐地區都存在高發火災的風險。
全球多地遭遇暴雨侵襲 災難規模“空前巨大”
暴雨和洪澇災害作為今年極端天氣的典型代表,不僅影響的范圍廣,造成的損失也十分巨大。今年7月9日,俄羅斯舉國哀悼洪災遇難者。兩天前凌晨突發的暴雨和洪水淹沒了該國西南部克雷姆斯克等3個城市和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村莊的5000多棟房屋。這次災害造成170余人遇難,數百人入院治療,超過萬人受災,災難規模“空前巨大”,僅救援部隊就已出動超過1萬人。
此外,在德國東部、南部、西北部,英國西南部,波蘭等歐洲其他地區,強降雨也頻頻造成路橋損壞和人員傷亡。
受到暴雨波及的還有南亞和東南亞地區,季風在印度東北部引發的暴雨造成超過120人死亡,600萬人無家可歸。印度鄰國孟加拉連續一周經受數年來最嚴重的暴雨襲擊,城鎮積水深至齊腰,暴雨引發的洪水和山體滑坡造成至少百人死亡,數萬人無家可歸。
7月11日起,日本九州北部連降暴雨,暴雨引發的河水泛濫及泥石流和山體滑坡已造成32人死亡及失蹤,逾5000人被困,當地農業損失可能將高達數百億日元。
朝鮮在7月中旬也連續出現暴雨和龍卷風天氣,已有至少119人因洪災死亡,8.4萬人無家可歸。暴雨導致朝鮮平安南道介川市和德川市、平安北道寧邊郡等地區發生山體滑坡和泥石流,造成人員傷亡和失蹤。目前,包括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國際紅十字會在內的聯合國機構和國際組織已進駐朝鮮展開緊急救援。
臺風連襲亞太地區 百余人喪生數百萬人受災
臺風天氣近期在菲律賓、日本、韓國和朝鮮等國肆虐,給多國造成嚴重損失,導致百余人死亡,數百萬人受災。
菲律賓最近一連遭遇多股臺風的襲擊,先是臺風“蘇拉”,接著是“啟德”然后是“天秤”。數場臺風致使菲8月以來已經有170人死于臺風引發的洪災或山體滑坡,受災民眾超過300萬人。
今年第15號超強臺風“布拉萬”于8月26日北上并正面襲擊日本沖繩本島,導致沖繩本島以及南大東村等9200戶人家停電,奄美大島的有3.7萬戶人家停電,鹿兒島縣共有將近6萬戶家庭停電。
8月28日,“布拉萬”襲擊朝鮮半島西海。“布拉萬”在全南莞島最大瞬間風速達每秒58.1米,相當于每小時186.5公里,屬超強臺風。韓國氣象廳介紹說,風速每秒30米,即可吹倒不太結實的房屋;每秒超過35米,甚至能吹翻火車。若風速每秒超過40米,不僅人無法站立,甚至連大樹也能連根拔起。
濟州島和韓國南部一些區域已于27日發布臺風預警。在濟州島,大約140架次進出港航班取消,連接這一旅游勝地和附近其他區域的渡輪全部停航。在首爾以西的仁川市,通往周邊區域的客運交通全部暫停,民航部門正考慮取消仁川機場國際航班。首爾市內所有幼兒園、小學和中學28日停課。
極端天氣或是厄爾尼諾卷土重來 分析稱或成未來氣候常態
近來這些頻頻出現的極端天氣引發了人們廣泛的關注和思考。加拿大卑詩省維多利亞市一份風險評估報告指出,海平面上升、暴風頻率增加與氣候極端已是事實。美國《商業周刊》報道稱,在氣象學家們看來,持續的全球氣候變化導致了酷熱、洪水等極端天氣的出現。在不遠的將來,這些極端天氣有可能成為氣候常態。
究其原因,印度農業經濟觀察人士達塔則認為,種種跡象表明,厄爾尼諾現象似乎在全球范圍內卷土重來。而世界自然基金會的一位專家則表示,近來的極端天氣與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息息相關。
有統計數據指出,未來20年內氣象災害出現的頻率將增至目前的4倍。世界氣象組織已多次就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布報告,提醒各國積極采取應對措施,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