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下午5時許,蘭州市西固區某大型化工企業發生了一起火災,不久,關于這次火災的消息在坊間迅速傳開。筆者知道這一消息已經遲了,大約在夜里11點40分左右,一位朋友打來電話,說“西固區一化工廠發生了大爆炸”,好友急匆匆告訴筆者這一消息,是特意囑咐我們“多接點水!”
蘭州人都知道,全國著名的石化企業“蘭州石化”就在蘭州市西固區,人們也清楚的知道,蘭州自來水公司也在西固區。聯想到去年11月發生在吉林石化的雙苯廠大爆炸,蘭州市民有這樣那樣的猜測和擔心理所應當。
在第一時間,筆者又給自己的父母和岳父母打了電話,也是告訴他們“多接點水”。
放下電話,筆者先給家里的盆盆罐罐都盛滿了水。可轉念一想,有這個必要嗎?于是筆者先給朋友——《蘭州晚報》時政新聞首席記者C先生打了一個電話,詢問有關情況。電話那頭,已經入睡的C先生告訴筆者:“情況沒有坊間傳的那么嚴重,沒有造成水污染。”
筆者有點不放心,又給《中國青年報》駐甘肅記者站記者D先生打電話,因為他家就住在西固區,而且他又非常有新聞敏感,估計這會兒他一定在事故現場。果然他就在事發現場,正在等待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他告訴筆者“沒有造成水污染,省長已經到了現場……”
時間已經過了零點,但筆者清楚地聽到,樓上樓下的水龍頭都在嘩嘩作響,這一夜,不知蘭州人民儲存了多少水?
凌晨4點30分,筆者突然被手機鈴聲所吵醒,拿起手機一看,是聯通10010發來的這樣一條手機短信:“5月29日,蘭州石油化工公司有機廠苯胺裝置廢酸單元發生的火災事故已得到有效處置。經檢測沒有造成水質污染,市民不必擔心。甘肅省政府辦公廳”。
一條手機短信,不知道勝過了多少民間謠傳。筆者的心可以放下了,蘭州市民的心可以放下了。
上個月,甘肅骷髏案被炒得沸沸揚揚,各種說法滿天飛。我覺得,這與政府有關部門新聞發言人在一定時點上的缺位無不有關系。
而蘭州石油化工公司的“火災事故”,政府新聞發言人雖然沒有現身,但通過手機短信這種快捷方式,及時、準確地將事故信息告訴了蘭州市民,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穩定人心、穩定社會的作用。
發生了重大事故(件),除了及時進行搶救,做好善后工作,及時將事件真相告訴民眾,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比處置事件本身更為重要。現如今是信息社會,不論發生什么事情,想瞞是瞞不住的,只要我們的政府官員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正確處置和看待事故的發生,吸取必要的教訓,就一定能獲得民眾的理解和支持。
中國青年報 田敬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