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綠色生活 適度消費
2006-06-02

快節奏、高效率,腳步匆匆、忙忙碌碌,打拼、玩命,已經成了現代人生活的真實寫照。人們忙著追求什么呢?一些人在為滿足基本需求奔波,但也有一些人在為獲得奢侈品而奔忙:豪宅、靚車、高級香水、名牌裝飾 ……. 人類正在進入一個由必需品向奢侈品過渡的消費時代,當貧窮仍然是世界的痼疾的時候,人類正急急忙忙地迎接著“奢侈文化”的到來。不要先忙著為這樣一個時代歡呼,讓我們停下來想一想,我們是不是因此而幸福了?誰都知道,幸福并不僅僅意味著財富,幸福指數還包括好幾個方面:生態安全、身體健康、心情愉快。那么,就讓我們真實地想一想,奢侈品的增加,是否使我們生存的其他基本要素——環境、心靈、身體,更加改善了?我們是不是變得更快樂了?

奢侈文化與生態災難

奢侈品的后面是什么?當然是對自然資源的消耗。

現在幾乎誰都不能否認以汽車文化為特征的美國文化正在滲入和統治我們的生活:美國式的私車與豪宅夢,美國式的空調病,美國式的商業廣告,美國式的娛樂和奢華消費。可是,并不是每個人都很清楚,美國是一個人口只有中國六分之一、人均資源6倍于中國的國家,是一個靠各種手段來獲取世界有限資源的國家,是一個溫室氣體排放排名世界第一而又不愿在京都議定書上簽字的國家。如果說,美國式工業文明的一個誤區就是假定地球資源是無限的,那么,我們的“哈美“情節就是忘記了我們自己的支撐能力。

美國生態學布朗先生說:“如果有朝一日,中國的每個家庭都擁有一部汽車,或者有一些家庭擁有兩部汽車,就像今天的美國那樣,那么中國每一天將需要8000萬桶石油,而目前世界每日石油的產量才為7400萬桶。” 有了車就要修路,根據布朗的測算,假定中國每個家庭都擁有汽車,那么為了提供所需要的道路和停車場,要占用大約1600萬公頃的土地,相當于中國稻田面積的一半。修路不僅使大量的原生生態遭到破壞,而且造成了一個失地農民的群體。當看到耕地的消失和失地農民的種種窘境,誰能說自己的私車夢能與這些生態問題和社會問題毫無關系呢?

在以空調為例,當中國模仿美國的封閉式空調建筑,把夏天變成冬天,冬天像夏天的時候,中國對能源的消費將提出驚人的要求。在2003年,中國的GDP占世界GDP的4%,但是煤的消耗卻占了世界煤消耗量的30%。在繼續掏空地下煤層的同時,人們把目標瞄準了中國的河流,跑馬圈水般地筑大壩。雖然未來學家們曾經警告過,在21世紀,誰擁有更多的生物多樣性基因庫,誰就擁有未來競爭的主動權。然而現在大的水電工程正在毀掉的,恰恰是不可再生的生物基因庫。這里,除了少數電力集團的利益驅使之外,我們的追求奢侈的情結難道不是一只更強大的驅動輪嗎?

為了這份奢侈,我們頭頂的天空更灰暗了,我們的河流更臟了,我們的原生生態更少了我們后代的生存空間更窄了。中國的荒漠化面積以每年三千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擴大;中國的城市污水,80%未經處理排入江河湖海;在世界10個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中,有7個城市在中國。中國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二號大國,僅次于美國。不適當的私車發展戰略和奢華生活方式的追求,加大了由機動車排放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熱電廠的燃煤、各種商用和民用住宅的空調和其他電器耗電,使城市越來越熱,能源消耗也越來越大。專家預測,幾年內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溫室氣體總量排放的“冠軍“。氣候變暖不僅使荒漠擴大、物種變異、雪線上升,我看過《環境報》上刊登的一篇文章,是世界銀行和中國專家寫的。上面說如果按照這樣的溫室氣體排放速度下去,到2050年的時候,由于氣候變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包括廣州在內的34個沿海城市會被淹,670萬人會搬遷。到那時候再高明的抗洪專家都無能為力。

在這個太空中,只有一個地球在養育著全部的生命體系,而地球資源是有限的,這是一個最簡單的、卻又常常被人遺忘的常識。當生態的種種警報喚醒這個常識的時候,我們不能不問:以有限的生態資源,滿足13億人的奢侈文化是可能的嗎?以巨大的生態成本去交換美國式的“奢侈文化”值得嗎?沒有了自然的根基,別說“奢侈”,就連基本的生存,還會有持續下去的可能嗎?更要命的是,這樣的奢侈文化,幸福嗎?

奢侈文化與身心退化

奢侈品不會從天上掉下來,追求奢侈品的人,大多是勞累的人,也就是說,奢侈品的獲得者,他們用以交換的,正是自己最重要的財富——健康。以財富排名的成功人士中有多少“亞健康”者不得而知,但我在報上看過一個消息,說是中關村精英們的平均壽命竟然只有53歲!不知別人對這樣的現實作何感想,我為此感到震驚。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文明,可以讓人因“發展”而忽略生命!

現代社會給了人們太多的誘惑,也給了人們太強的壓力。誘惑與壓力,讓人們無暇顧及自己的身體。人的心智驅使自己的身體,就像是驅使奴隸,直到奴隸不得不反抗,把心智連同身體送進病房,甚至,提前送進墳墓。

“遷徙的鳥“有一段樸素的解說詞,描繪了鳥兒遷徙,只是為了一個目標——生存。許多人的忙碌,恰恰忘記了這樣一個最基本的目標。人是個聰明的物種,卻犯了一個愚蠢的錯誤,就是對生命本身的忽視和對身外之物的迷戀。由此我認為“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說法有失公正,因為鳥兒是為了滿足生存的需要,而人類所追求的財富,在很多時候只是為了滿足奢侈。

畫家袁熙坤曾對我講述他年輕時在云南山中與一只老虎的遭遇:他與老虎對視了一陣,心想自己必葬身虎腹無疑。可是老虎看他一陣之后,轉身走了。到底是畫家,驚恐之余還在觀察,他發現這是一只飽虎?!袄匣]有違反自然法則,吃飽了就不再傷人;如果老虎有冰箱,我一定變成一塊冰凍肉了”。袁先生說。 他由此想到地球上只有一個物種,是滿足了需要卻還要為滿足貪婪而傷害自然,這個物種就是人。

人們在追求財富的時候,一方面毀壞了自然,一方面傷害了身體,有錢買不來的不只是生命,窗戶關不住的,不僅是污染。就是在富裕人群里,有幾個不為飯桌上的食品安全發愁?呼吸的空氣不再清新,喝的水不再甘甜,吃的菜沒菜味、肉沒肉味,連費盡九牛二虎之力裝修過的新家也因為各種建材的污染隱患而住得不放心。一位在外企醫院工作的大夫對我說我們辛苦的工作,就是為了過上好生活,可是現在,連吃的東西都不放心,這算是好生活嗎?

更不用說那些因各種污染致病的人群。每一個去過淮河污染區域的人、或者到過東烏旗那片被污染的草場的人、見過各種各樣的因污染痛苦不堪的癌癥病的人,都不得不重新思考生態公平的原則。 污染者的財富,讓被污染者的健康作為代價;個別人的奢華,讓弱勢的人群來分擔環境的成本。這樣的狀態中,幸福何在?

有車有房就一定幸福嗎?為了豪宅,拼命加班;為了買車,玩命掙錢。糟糕的是,跟別人一比,自己的宅還是不夠大,自己的車還是不夠靚,于是心情還是不夠爽。有了靚車就一定幸福嗎?開車代替了走路,心臟病、高血壓光顧的更頻繁了;把空調開足、冬天像夏天、夏天像冬天,就幸福了嗎?毛孔不會出汗、皮膚不會呼吸、經絡免疫系統因此失靈、新陳代謝能力因此衰退,各種富貴病來得更多更勤。

我們得到的,是并不安全的財富,我們失去的是什么?我們生存的地球生態環境日益惡化,我們的心靈正在荒蕪,我們的身體正變得越來越脆弱……,我們中的不少人,不僅失去了從積累精神財富中體會快樂的能力,甚至正在喪失從增加的物質財富中找到幸福的能力!兒時的一個小小的禮物,曾讓我們欣喜不已,而現在萬貫家財,也不能讓我們滿意開心,我們在逐漸失去發現幸福、感知快樂的能力!

兩年前,一位發起“儉樸生活運動”的美國朋友來到地球村參加可持續消費論壇,她留下的這段話表明了簡樸生活的心靈依據:“金錢是我們決定用生命能量去交換的東西。生命能量就是分給我們在世上的時間,是我們寶貴的生命光陰。它是有限的,而且一去不復返。我們決定如何利用,表達了我們活在世上的目的”。

我們需要心靈的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想一想,我們究竟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我們究竟要什么們有多少時間沒有和親友聊天了、有多少時間沒有去關懷自然了、有多少時間沒有關心自己的健康了;為什么要把我們的時間,也就是我們的生命太多地抵押給金錢;如果財富是以犧牲自然、心靈和健康生命為代價,財富又有什么意義?

綠色生活與適度消費

人之為人,在基本需求滿足之后,究竟什么能使我們幸福?作家馮驥才說過:“文化似乎不直接關系國計民生,但卻直接關聯民族的性格、精神、意識、思想、言語和氣質。抽出文化這根神經,一個民族將成為植物人”。對一個民族來說,只有將它的文化資本、自然資本和國民健康與它的GDP看得同樣神圣的時候,這個民族才是有生命力的。就像在一個人的生活價值中,只有將他的心靈、生命看得與物質財富同樣的重要時,這個人才不至于淪為一個只會掙錢的植物人。

綠色生活是一種綠色時尚,其核心是適度消費,盡量縮小自己的生態腳印,減少環境代價,這種時尚可以用5 R 生活方式來概括:

Reduce節約資源、適度消費:節約每一滴水、使用無磷洗衣粉、減少水污染;以公交族和自行車族為榮、推動政府的公交發展戰略,以最少的車運送最多的人,可以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少用空調,夏日空調不低于26度,使用節能燈,可以節省75%的能源消耗。

Reevaluate綠色選購、品質消費:把手中的鈔票變成綠色的選票,選購環保產品,支持環保產業的發展;

Reuse 廢物減量、復用消費:盡量少用一次性制品,節約地球資源,同時減少垃圾的生產量。尤其是節假日,對于中秋月餅、節日禮品的過渡包裝說不;

Recycle垃圾分類、循環消費:垃圾分類投放,把消費的重點變成下一次消費的起點;

Rescue 保護自然、人文消費:不吃野生動物、不用野生動物制品,植綠護綠,保護原生生態。

在21世紀,一個人的環境意識意味著這個人的文明與教養,就像環境質量標志著一個民族的尊嚴與力量。

一方面,決策者、生產者、消費者都必須意識到綠色消費是消費者的權益和義務。健康的空氣、清潔的水、可持續的能源,也是消費者權益中間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消費者權益去掉了這一塊,這是一個很大的殘缺。同時,選擇綠色能源又是消費者的義務,除非你不在這個星球上生存,除非你不使用有自然資源構成的消費品。我在多次參加國際消費者可持續消費專家會議的時候,有些人特別強調尊重消費者的自由。而我認為人類的悲劇,所有的環境的災難,就是人類過分強調了消費者自由,而忽略了消費者同時肩負著的義務。你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你是靠消費地球資源而生存的,你有選擇有利于環境的生活方式的義務。如果我們不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那么我們將成為把我們后代淹沒在水里的罪魁!“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地球母親把我們哺育。我們吸吮著母親的乳汁,卻常常把母親遺忘?!泵恳粋€消費者完全就是吸吮著母親的乳汁,但是不給母親任何回報,這個公平嗎?不公平,也不合理。最后母親的乳汁沒有了,你不就死了嗎。你不行使這份消費者的義務,你的后代到時候就無法生存,沒準你這輩子都沒法消費了,你的消費權益也沒法保證。,綠色能源消費能否成為一種義務,又成為一種權益。兩方面相結合的時候,才是一個完整的概念。這就必須讓綠色生活綠色消費變成大眾的共識的行動。

另一方面,對市場機制的缺陷進行反省。整個全人類的市場經濟體系有三個致命的缺陷有待解決,這是經濟學家也在探討的問題。第一、沒有生態資源的核算,就比方說,一顆樹從云南省德宏縣拉出來20元人民幣,可是實際上幾個國家的生態學家算過,它涵養水源的價值,給鳥類提供棲息場所的價值,它凈化空氣的價值,它調節氣候的價值,以及其它很多綜合性的價值加在一起一共十九萬六千美元??墒俏覀內祟惖慕洕w系從來沒有把生態價值算在里頭。至于那些幾十億年生成的、有限的、不可再生能源例如石油和煤,其生態價值是多少,其燃燒過程中產生的環境代價是多少?人們并沒有好好算過,這些能源的價格,只是反映人們在開采提煉和運輸中成本而已。 第二、沒有生態稅制度。現在象挪威他們這樣的國家正在逐漸發展生態稅制度。高污染的產品,應付生態稅。節能燈應該比普通燈泡要便宜,風力電能應比火力電力收費低。因后者污染了環境,你就應該付環境稅。你消耗的是煤,我給你計算出你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你要為這個付出代價。第三、缺少對技術的環境評價體系,現在人類的市場經濟是特別不完善的。因為它完全是從人本身的角度,而不去做環境評價。當然現在一些大工程有了環境評價,但是技術評價始終沒有做上去。所以我在美國的時候問過一位很有名的科學家,為什么古往今來科學家總是坐在圣殿上,而那些破壞地球環境的技術不也是科學家發明出來的嗎?所有與人類災難有關的東西,不都是從科學技術那里出來的嗎?為什么科技永遠被認為是光芒萬丈的??萍既绻麤]有環境評價,它一定是雙刃的。它一方面也許給我們帶來暫時的幸福,但是也許它給我們帶來的是永久的厄運。所以說科技如果沒有環境評價,其結果是要打個問號的。綠色市場的發育還有很多相關的問題,如綠色標志的認證與識別、監督評價機制的建立健全等需要解決,這樣綠色消費才能從經濟體系內部生根。

我們這一個世紀不同于上一個世紀,上一個世紀是只有幾億人民在發展。這些國家和民族在以消耗全球資源為前提,來滿足他們的高消費、高污染、高消耗的生活方式。所有發達國家是占世界不到20%的人口,他們消耗全球的資源,光美國一個國家排放的溫室氣體占全球排放量的四分之一。日本人自己不砍一棵樹,靠全球進口的木材來支撐的。發達國家的高消費是靠高消耗、高污染,消耗全球資源來支撐的。在這個世紀全世界60億人民都在發展。那么如果全世界人民都要象他們那樣去生產和生活的話,有人說我們還需要20個地球。可是到目前為止,人類還沒有找到那另外19顆星球。因此只能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

綠色生活與和諧社會

一百年來,我們一直在呼喚著“德先生”(Democracy民主)與“賽先生”(Science科學),依我看,還應同時呼喚“和先生”(Harmony和諧)。這個和諧支撐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目前只有猶太民族、中華民族是幾千年一脈相承沒有斷的民族。而“天人合一”、“敬天道,守人德”、這種種以和諧為特征的道德傳統,正是中華民族的生存智慧。這種支撐了古老文明幾千年的生活價值,我們沒有理由拋棄。人類道德一方面與宗教精神相接,同時又是與現實生活相連。這是歷史上成本最低的一種生存模式。我們在擁抱現代化的時候不要丟掉和諧的傳統,就有可能把這種傳統變成一種新的生活時尚。

珍惜資源、簡約其行;修心養性、高尚其志;關愛生命、強健其身;天人合一、和諧其境,這些支撐了中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我們不應當輕易放棄。少一份人為的畸變,多一份自然的清新,那是祖先的生存智慧,也是未來可持續的生存之道。

甘地說過:自然能夠滿足人的需要,但滿足不了人的貪婪。 人類歷史多少年來,無論東方西方,欲望是一種受管束受節制的東西,只有在工業文明之中,才受到前所未有的推崇和鼓勵。技術迷信、資本崇拜、歷史虛無、廣告霸權、正在成為一種普遍的現代病、搖頭丸。當然,這個世界上也有不吃這類搖頭丸的人,比如我的許多綠色同行和文化高人,他們也在追求幸福,只是對于幸福的理解不同。

日前在成都拜會了一位川劇“變臉”的高手歐陽先生,父親是川劇界有名的先賢,他的原則是傳承變臉的根基——川劇臉譜,但不做變臉的商業演出??粗暮喡亩肥液途赖脑瓌撃樧V,問他為什么不去商業演出變臉掙大錢,他說,他不認為豪宅和私車能帶給他快樂,出去參加商業演出然他感到不悅。在家集中精力創作臉譜讓他感到幸福。

另一位是信奉道家哲學的艾先生,他的觀點是:對于財富,不光取之有道,也應取之有度。這位精通英文、翻譯出版了好幾本外國文學著作,并且擅長中國書法繪畫并熟悉“周易”和風水文化的學者,多次受到大款巨富的邀請而不出,甘居陋室而不悔,他堅持易經不能用來掙錢謀私,問他為什么不受奢侈文化的誘惑,答曰:“過度的財富是不祥之物。”按照生態腳印的觀點,人消耗的自然資源越多,在世間留下的生態腳印越大,欠自然和后人的債務越多。這是用人與生態圈的觀點看待人類文明的是非善惡的是成敗。

上個月在昆明參加國際市長論壇,見了哥倫比亞波哥大市的原市長,他曾經在波哥大市建立了世界上最好的快速公交系統。他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具有足夠的公共空間的人的城市,而不是一個車的城市。為此他把機動車請下人行道,而把私車里的人請上公交車,并卓有成效,最終得到廣大市民的支持,他正在計劃參加下屆的總統的競選。我問他,如果當了總統,用什么辦法拉動GDP?他說,他才不會拿GDP作為一個國家的指標呢,他的目標是,一個和諧快樂的國家,人類更應該學會的是,怎樣快樂的生存。

早就聽說不丹的國王將自己國家的指標設定為幸福指標,原以為只是與他的宗教精神相關??磥碛羞@種幸福指標的民族,還不止不丹一個國家。

那么中國呢?我相信,這個五千年的文明古國,是不會讓自己的子孫變成只認識GDP的植物人的,是不能容許資本變成自己的靈魂的。

中央提出的新發展觀,強調統籌發展與和諧社會的目標。一個和諧的社會,必定是一個節約型社會、一個循環型社會、一個人文型社會和一個生態型社會。而這個和諧社會的建立,除了以綠色GDP 為特征的政績改革,還需要每個消費者的生活價值反思。

過幾十年的高速發展,中國的生態系統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中國正以歷史上最脆弱的生態系統,承受著最多的人口和最強的經濟發展壓力。當我們按照奢侈生活方式去消耗地球資源的時候,支撐我們生存的物種和生態鏈條更加脆弱。生態安全和國防安全一樣,也是一個民族的生命線,而如今這條生命線的尾端就在每個人選擇的生活方式之中。

作者:廖曉義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