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島之腎”怎現生機?
2012年10月12日
海南濕地資源豐富,如何立足島情,處理好濕地資源保護和利用之間的關系,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之一。
海南省濕地資源非常豐富,其中近海及海岸濕地占到海南濕地總面積的將近一半,圖為以保護紅樹林植物群落為主的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濕地。 尹建軍 攝
“我小時候,用魚竿在這里就可以釣到好多魚,父輩們小時候卷起褲腳用手就可以抓到好多魚,有時候還可以抓上來10多斤的。還有很多鳥,小時候還經??梢蕴偷进B蛋……”
記者日前來到海南省瓊海市溫泉鎮采訪時,村民王先生遺憾地說,在上世紀80年代,這里還是一片湖域,他和小伙伴們經常在干凈的湖沼里摸螃蟹、抓游魚、捉泥鰍,“但這些場景今天已經很難看見了”。
許多天然濕地成為工農業廢水、生活污水的承泄區,部分濕地因水產養殖密度過大造成濕地水質污染,加上房地產等項目開發,已使海南省濕地資源受到威脅,有的甚至已遭破壞。
如果說森林是“地球之肺”,濕地則是“地球之腎”。但如果濕地被破壞,其修復的難度將遠遠大于森林被破壞。對于海南來說,保護濕地資源任重道遠。
盤點 海南省到底有多少濕地資源?
海南省有五大類24型濕地,面積達36.6萬多公頃,不但類型多,面積也大。如何將海南濕地資源的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已成為熱點話題。
根據2003年全省濕地資源調查(不包括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顯示,海南島共有五大類24型濕地,面積達36.6萬多公頃。主要包括近海及海岸濕地、河流濕地、湖泊濕地、人工濕地。在這些濕地類型中,近海及海岸濕地是海南濕地的主要組成部分,占全省濕地總面積的46%。
記者了解到,海南省濕地有四大顯著特點:一是濕地類型多,五大類齊全;二是近海及海岸濕地類型全、面積大;三是紅樹林濕地面積大,紅樹植物種類多,全國有紅樹植物29種,海南就有26種;四是珊瑚礁海岸發育好、面積大。
建立濕地保護區是保護濕地的有效途徑。記者了解到,目前海南省已經建立的各種類型濕地自然保護區達20多個,其中東寨港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三亞珊瑚礁自然保護區和海南大洲島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均屬于國家級保護區。
在海南省的濕地自然保護區中,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濕地是我國紅樹林成片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紅樹林樹種最多、紅樹植物群落最豐富的紅樹林保護區。保護區海岸線總長84公里,港灣灘涂水域寬闊,面積有5萬多畝。加上列入國際重要濕地面積3萬多畝,共有保護面積8萬多畝。
三亞珊瑚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于1990年,主要保護對象為珊瑚礁生態系統及海洋生物多樣性。位于海南省萬寧市東南部的大洲島海洋生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是于1990年批建,主要保護對象是珍稀鳥類金絲燕和海島海洋生態系統。作為海南島近海離岸最大的海島,這里是目前金絲燕在我國唯一長年棲息的海洋島嶼。
除此之外,海南省民間保護濕地的積極性較高,濕地及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的村莊通往往過制定鄉規民約的方式來建立保護小區、保護濕地。據統計,全省現有多個民間濕地保護小區,如儋州市的鷺鳥天堂、文昌五公三村、澄邁的加蓮村等。
據了解,濕地水鳥大部分是越冬候鳥,越冬候鳥的遷徙往往是衡量一個地方環境質量的重要標準。海南是國際上重要的鷺鳥繁殖地,著名的鷺鳥天堂就坐落于儋州市洛基鎮屋基村,在鄉村周圍的幾株參天大榕樹上,棲息著上千只白鷺。
記者了解到,20多年來,這里的村民一直與這些可愛的鷺鳥和睦相處。村民不嚇趕、驚動它們,甚至有些村民為挽留這些美麗的白鷺,還把一些食物撒落樹下,讓它們自由覓食。從那以后,每年飛回到這里的鷺鳥越來越多,直到如今,已有上千只白鷺和其他鷺鳥在這個村子生息,從未成群飛走過。
“盡管海南省擁有獨特而突出的濕地資源,并建立起濕地自然保護區,加強民間保護,但從總體而言,開發保護力度有待加強,且有不少濕地類型未被認識、記錄,濕地面積目前呈縮減狀態。”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原副廳長、研究員楊冠雄對記者表示。
為重新認識海南省濕地資源,并為海南省濕地建立一個數據庫,從今年1月4日開始,由海南省林業局、國家林業局中南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華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共同組成4個專業調查隊,再次對全省濕地資源進行摸底調查。
通過幾天不完全的調查發現,海南省濕地豐富多樣。重點濕地非常多,超過了97.5%,而且連片面積超過1萬公頃的濕地占大多數,沿海灘涂、淺海、河流、魚塘、湖泊、沼澤等類型應有盡有。
在海南省南部的陵水黎族自治縣“新村港—南灣半島—黎安港”地區調查時,調查組的專家發現,在南灣半島的山坡上生長著熱帶季節性雨林,其中包括典型樹種青皮樹。海岸線分布著大片的紅樹林,同時還在黎安港周邊的紅樹林中發現了紅欖李。據了解,紅欖李是熱帶紅樹林獨有的物種,全國只有三亞、陵水的紅樹林中有自然分布。
此外,淺海區分布著珊瑚礁和海草床,是非常典型的熱帶海洋生態系統。
“這樣完整的熱帶生態系統譜帶在全國都是罕見的。”主持海南省第二次濕地調查的華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江海聲告訴記者,
這里很可能是全國唯一完整囊括從陸地到海洋的熱帶生態系統的地區,也為研究及印證熱帶生態系統提供了最完美的實地模型。
“如果在這一地區建立一個綜合系統的保護地,將是一個重要的生態模式地,它可以供人們研究陸地生態系統和海洋生態系統之間是如何影響、發展的。”江海聲說。
“在一個小范圍內花費相對較少的資金就能夠保留下一個完整的熱帶生態系統,非常值得投入。”江海聲表示,這一帶已經被批準建立海南省級海洋特別保護區,但是目前尚未設置機構和人員。
位于海南中南部山區的鸚哥嶺發現的3片山地沼澤濕地,更令江海聲欣喜不已。江海聲說,山地沼澤濕地呈季節性特點,這類濕地不僅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而且生活著許多特殊的生物類群,它們往往要等雨季時才會大規模爆發出來,旱季時可能根本記錄不到。
挑戰
海南濕地保護面臨哪些新的挑戰?
在海南省保護濕地的大背景下,近幾年來,一些開發建設項目以及工農業生產仍對濕地資源造成一定的破壞。
海南擁有獨特而突出的濕地資源,在保護與開發之間仍存在一些問題。
近幾年,一些開發建設項目及工農業生產對濕地資源造成破壞,許多天然濕地成為工農業廢水、生活污水的承泄區。而部分濕地水產養殖密度過大,餌料投放過度,造成濕地水體的污染,給濕地植被和水生生物帶來了一定的危害。
記者在海南省南部的黎安港采訪時發現,港內分布著許多網箱,其中有養魚的,也有掛養麒麟菜的。據當地居民介紹,養麒麟菜之前要把海草除掉。此外,當地居民通過使用螺旋槳打海草,并捕撈埋在沙里的貝類,這樣一來,海草也就很難存活了。
據專家介紹,珊瑚礁和海草都需要充足的陽光和清澈的水質才能生存。在珊瑚礁上養魚,不但遮蔽了陽光,也污染了水質,珊瑚定難生存。而海草除了被人工砍挖外,種上麒麟菜后非常耗氧,阻礙了光合作用,同時也改變了水質和原有生態。
對此,政協委員、原海南省建設項目規劃院高級工程師林鴻民建議,港口水流動性較弱,在港內養麒麟菜要適可而止,不可太密集。海水流動性較強,可以考慮在海水中放養。
紅樹林素有“護岸衛士、造陸先鋒、鳥類天堂、魚蝦糧倉”的美譽,是不可多得的濕地生態系統。
據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介紹,經過多年的人工恢復和引種培育,目前保護區內分布有紅樹、半紅樹植物35種,占全國紅樹林植物的95%,其中紅欖李、水椰、海南海桑、擬海桑和木果楝已載入《中國植物紅皮書》,具有很高的保護價值。
保護區內棲息的鳥類有194種,已成為許多遷徙水禽的重要停歇地,也是連接不同生物區界鳥類的重要環節。
“不過,我們的調查也發現,有的濕地污染明顯,主要污染源就是當地的幾個養豬場和養鴨場。”江海聲告訴記者。
海鴨養殖自古就是紅樹林區居民家禽養殖的主要方式之一,演豐咸水鴨是海南地方特色產品,是當地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2006年底,演豐(紅樹林)咸水鴨標準化示范區立項建立,并成為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
2008年8月,演豐鎮咸水鴨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升格為國家級標準化示范區,年出產海鴨50萬只以上,實現年產值2500萬元。
在“公司+標準+農戶”的模式帶動下,演豐地區大規模開展咸水鴨標準化養殖,養殖規模迅速擴大。然而,隨著養鴨規模不斷擴大,鴨子對紅樹林的破壞也日益嚴重。
針對養鴨對紅樹林生長的影響,??谑姓?010年4月曾發出通告,禁止在紅樹林保護區內養鴨,但這一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
記者日前在保護區內發現,雖然沒有在保護區內養鴨,但是在離保護區不遠處仍然存在養鴨場。
對此,林鴻民認為,不應發展高位池養鴨業,鴨群不斷覓食紅樹林泥土里的小魚蝦蟹,導致灘涂泥土被破壞,會影響土壤環境;大量鴨糞、餌料投放過度,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到紅樹林水體中,將造成水體高度富氧化,給濕地植被和水生生物帶來極大的危害。
“即使發展低位池養鴨,也要與紅樹林隔開,同時要考慮環境容量問題。”林鴻民說。
楊冠雄也表示,進行高密度養鴨會嚴重干擾紅樹林生態平衡,濕地內不應該有太多人為干擾。
“濕地是比較完整的生態系統,陸、水生物種十分豐富,魚、蝦、昆蟲等小動物數量繁多。海口東寨港的紅樹林已被列入是世界濕地網絡名錄,完全有必要加以認真對待。”
據統計,目前東寨港紅樹林保護區內咸水鴨養殖場有39個,養殖咸水鴨數量達4.5萬只以上,占用保護區林地及灘涂面積73畝。在咸水鴨圈養地內,海蓮林成年樹的死亡率高達100%,角果木林的植株死亡率為40%。
隨著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矛盾日漸突出,保護部門也開始采取了一些措施。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今年以來,東寨港紅樹保護區管理局對保護區內農戶一家一戶地入戶教育,使養殖戶逐步意識到在保護區內養殖咸水鴨,將會對環境造成污染與破壞。
目前,保護區內已有多家養殖戶自愿與保護區管理局簽訂了搬遷協議,其中有幾家是當地最大的咸水鴨養殖戶。保護區管理局負責人表示,爭取在今年內讓所有咸水鴨養殖場搬離紅樹林保護區。對于承諾自行搬遷出保護區的養殖戶,將給予一定經濟補償。
出了養殖業之外,目前海南很多旅游房產項目,往往選擇風景優美、沙灘潔凈的海灣,海灣恰恰是沿海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記者在從??谑械饺齺喪械母咚俟飞峡匆?,沿路廣告牌中,約有80%以上都是海岸線房地產廣告。
由于對濕地資源認識有待提高,一些開發建設項目對海南沿海濕地和生物多樣性的破壞很大。由于沿海房地產開發,建設工地上的灰塵飄到海里,已經影響到了珊瑚礁的生長。
對一些開發商破壞濕地行為,楊冠雄表示很痛心。他說,濕地是非常寶貴的資源,需要真正加大力度進行保護。
對此,林鴻民建議,海南可以借助海底珊瑚礁,適度發展海底生態觀光旅游等。同時,應該禁止漁民在海里放炮捕魚,避免破壞珊瑚礁。
措施
保護濕地資源從哪里著手?
專家提議,應強化法制宣傳,盡快出臺海南省濕地保護條例,使濕地保護工作有法可依;同時輔以其他手段,進行多渠道保護。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發現,海南省在濕地資源保護和管理方面雖然做了大量工作,但仍存在一些問題,諸如沒有明確的濕地管理機構,多頭管理,缺乏濕地管理協調機制;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能力薄弱,亟待加強;基礎研究薄弱,人才缺乏,技術水平落后;濕地保護管理經費匱乏,許多濕地保護項目和行動難以實施。
楊冠雄指出,由于對濕地保護有待加強,有的市縣出現了把濕地開發成為魚塘、蝦塘的現象,這需要進一步采取措施進行制止。
“為更好的保護海南濕地,海南省應通過調查,明確濕地規模大小,劃定濕地保護區,有規劃地進行保護。不設立保護區的濕地,也要進行保護,不允許亂開采破壞。”楊冠雄說。
同時,楊冠雄還建議,應設立專門機構,進行專門課題研究,把全省濕地情況梳理清楚,區別內陸和海岸濕地保護現狀、物種、不同生態系統、遭到破壞等情況梳理清楚。
“下一步我們將以課題調查情況為依據,從保護濕地從發,提出保護建議。”
在海南省政協五屆五次會議上,海南省政協委員張敏在提案中建議,應盡快出臺海南省濕地保護條例,使濕地保護工作有法可依。
張敏提出3條建議:一是劃定濕地臨時控制紅線,制訂濕地保護與利用規劃;二是相關職能部門盡快建立健全濕地保護執法體系,遏制隨意侵占和破壞濕地的行為;三是加大綜合開發建設力度,可把濕地作為公園等進行建設和開發。
記者了解到,2011年,海南省海口市政協對全市的生態環境進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摸底調研,最終形成建議案,對??诘纳鷳B環境保護和建設提出了5個部分26條建議。
建議認為,避免海口現有的濕地再遭破壞,當務之急是劃定濕地的臨時控制紅線,對紅線范圍內濕地實施絕對保護。
同時,盡快制訂《??谑袧竦乇Wo與利用規劃》,明確濕地保護與利用的目標任務和具體措施,并盡快與其他專項規劃統一,彰顯??跐竦氐莫毺貎瀯莺枉攘?。
林鴻民建議,海南省政府要建立濕地保護區,包括三沙市沿海濕地地區,加大濕地保護力度,保護整個濕地保護系統。同時,成立近海海域保護區,配備專職人員,爭取國家資金。
有的專家指出,要在堅持保護的前提下,依法開發,并嚴格執行“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誰付出”的原則,以經濟與法制并舉保護濕地資源。
江海聲也指出,海南省要加強濕地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嚴禁砍伐破壞依賴濕地生長的植物。還應為濕地周邊的社區、居民尋找出路,這樣才能降低他們對濕地資源的原始依賴,從而減少對濕地的破壞。
同時,在保護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濕地對人類的服務功能,如旅游、養殖、種植等經濟開發活動;在項目開發的過程中,不要輕易填埋、改變濕地地貌;如果必須改變濕地,也應做嚴格的科學論證,以免破壞濕地珍稀物種。
專家們的建議獲得了積極的回應。記者了解到,為保護好東寨港紅樹林保護區資源,促進沿海生態環境的改善,海口市成立了東寨港紅樹林保護區綜合整治領導小組,計劃用兩年左右的時間,全面整治保護區范圍內的高位養蝦塘、濫捕等違法行為及紅樹林周邊的污染水源等問題,并出臺政策,全面禁止在保護區內的咸水鴨養殖活動。
另外,對東寨港紅樹林保護區周邊的污染源,包括生活污水和工廠、企業、養殖業、餐飲業產生的垃圾及排放的污水,??谑袑⒔y一規劃,建設排污系統及監控體系,統一處理,逐步凈化保護區水質。
相關鏈接
多地出臺措施保護濕地
濕地是地球上三大生態系統(森林、海洋、濕地)之一。我國濕地資源豐富,有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濕地自然保護區達550多處,國家濕地公園達210多處,國際重要濕地達41處。當前,一些地區存在的無序開發和過度利用對濕地生態系統的健康造成巨大威脅,濕地保護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保護濕地生態系統,我國一些省份采取了積極有效的舉措:
北京:擬實行最嚴格濕地保護管理制度
為了全面保護濕地,更好地發揮濕地的生態功能,實現濕地面積總量不減少的目標,《北京市濕地保護條例(草案)》對不得占用濕地或者改變濕地用途作了原則規定,提出北京將實行最嚴格的濕地保護管理制度。草案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開墾、占用濕地或者改變濕地用途,并明確了相關部門的責任,規劃行政部門審批建設項目時負有保護濕地的責任,對建設項目占用濕地的不予批準。此外,草案還從多個方面對濕地保護作了規定。
云南:污染濕地擬最高罰款50萬元
云南省相關部門日前制定了《云南省濕地保護條例(草案)》,并公開征求意見。草案規定,濕地資源的開發利用實行許可制度,有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采取招標等公平競爭的方式確定開發利用經營者。擅自開墾、占用濕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恢復原狀,并處每平方米10元以上、30元以下罰款。若在濕地傾倒、堆置廢棄物、排放有毒有害物質或者超標廢水,對個人處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單位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
江西:開展越冬候鳥和濕地保護專項行動
隨著天氣轉冷,越冬候鳥正在陸續飛抵鄱陽湖。為切實保護鄱陽湖區越冬候鳥和濕地資源,江西省日前在鄱陽湖區啟動越冬候鳥和濕地保護專項行動。本次行動重點是依法從重從快打擊非法獵殺、收購、攜帶、運輸、藏匿、食用越冬候鳥及其制品等行為;堅決打擊破壞越冬候鳥棲息地和濕地環境的行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