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雙廊污水不處理直排洱海
2012年10月17日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高原內陸湖泊洱海,無論一天的什么時刻,都有風味獨具的美感。如洗的天空上肆意變換云層,山水相映。
傍晚,甚至能看到一葉小舟裝點其中。
稍加留意,你就會發現,攪動此畫面的小舟及上面持長桿的人,其實是在打撈湖中的垃圾或浮生植物。
此前,有關楊麗萍在大理雙廊玉幾島上的太陽宮、月亮宮兩棟房子的污水、糞便直排洱海質疑,一度鬧得沸沸揚揚。楊麗萍則公開反駁,并稱歡迎公眾監督。
一時間,太陽宮和月亮宮的下水道顯得迷霧重重。
但有一點是確鑿無疑的,截至目前,雙廊鎮尚未有正式運行中的污水處理廠,也就是說,無論洱海邊大小客棧的污水是不是直排,在雙廊鎮最后進入洱海的都是未經污水處理廠處理過的水。
楊麗萍家的下水道
在太陽宮左外側高墻,靠近公共廁所轉角處的道路下,有一根由太陽宮向外伸出的白色塑料下水道管道,幾經曲折后入土,入土的位置比洱海水位約高40厘米,向西南方向距離洱海水體約2.5米。
因該位置系巖縫,且被旁邊松散的土石垃圾掩埋,未能發現化糞池所在位置。
負責運營太陽宮酒店的銷售人員千千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太陽宮的化糞池位于酒店(該酒店正面朝西南方向)正前方,不過設計師巧妙地將該化糞池設計成了大致20平方米的休閑平臺。
千千說,該酒店自2002年開建,2006年完工,但在2006年至2009年期間,一直是一個“養老會”的會所,沒有對外營業。
酒店真正對外營業是從2011年11月18日開始。不過她強調,這個酒店只有7間客房,每天最多只能容納15人居住,且不經營餐飲,毛巾床單等布藝品均是委托外洗,因此其排放量很小,加之有化糞池等污水處理系統,因此不會對洱海造成污染。
2011年10月份,該酒店還提交了一份準備擴大排污系統、增大化糞池的計劃,目前該計劃還正在報批中。
至本報記者發稿時止,酒店未能提供該化糞池的設計圖,以及準備擴大排污系統的報批材料。
太陽宮建在一片礁石中,月亮宮也一樣,不過,月亮宮目前仍在修建中,難以進一步查證其下水道及污水處理系統的狀況。這兩個宮及中間間隔的一個非常有設計感的酒店,一共占地約1500平方米,均由畫家趙青設計。
趙青的宅子也對外營業,接納住宿,房價為每天每個房間3200元整,謝絕參觀。楊麗萍的太陽宮與趙青的宅子斜向相對,中間隔一條1.5米寬的小巷。不過楊麗萍的藝術酒店價格要貴得多,每個房間每天售4800元或5800元。
就算是生活污水未直接排放,而是經過化糞池處理后再排入洱海,是否就安全無虞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
通常,經化糞池處理后的生活污水仍需集中收集后送污水處理廠處理,然后才能達標排放。如果經化糞池處理后的生活污水(農村俗稱“肥水”,主要用于當肥料澆灌莊稼)直接排放,仍將提升相關水域的“富營養化”指標。
同時,本報記者在玉幾島及洱海周邊區域的實地查看結果顯示,未發現在建的化糞池有防滲漏處理痕跡,也沒有發現該區域的化糞池有防水、防滲漏涂層——通常,水泥化糞池均存在滲漏及污染問題。
富營養化臨界點
走遍整個雙廊鎮玉幾島,楊麗萍的太陽宮、月亮宮與趙青的宅子顯得鶴立雞群,與大部分簡陋的玉幾島建筑“格格不入。”
玉幾島面積大致半平方公里,島上的房子之間大都只有1.5~2米的間距,形成一些蜿蜒曲折的小巷,大多數房子均為老舊的土樓或舊房。
在島上,很容易就能發現直接排放的下水道管道,有些是通過白色的塑料管直接伸進水里排,有的則采用水泥管道直接外排。在玉幾島進島處的北側小碼頭樣的地方,還能看到一個正在修建的小型化糞池。
雙廊鎮街道上正在修建的道路兩側,有污水處理管網在建。
此前該鎮負責人在接受其他媒體采訪時曾稱,目前該鎮已經建好污水處理廠和主管網,并已經投入試運行,但收集這些污水的支管網還沒建好。計劃今年年底以前污水處理廠能正式運行。
站在玉幾島上放眼望去,附近的洱海邊已經滿布沿湖建筑。沿著湖邊走,探頭出去,偶爾可見隱蔽或直接外排的下水道管道。其中一些管徑大致在28厘米的水泥排水管道被標注為雨水排水管。
洱海在古代文獻中曾稱為葉榆澤、昆彌川、西洱河、西二河等,位于云南大理市區的西北,為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洱海北起洱源縣,長約42.58公里,東西最大寬度9公里,湖面面積256.5平方公里,平均湖深10米,最大湖深達20米。
大理人用“風花雪月”四個字概括了他們引以為豪的美景,分別指上關的風、下關的花、蒼山的雪、洱海的月。
不過,位于洱海北邊的上關的“風”,現在聞起來可沒有那么詩情畫意。
上關鎮及周邊4個洱海流域內的鄉鎮中,分布著各個奶牛養殖場,共有大致10萬頭奶牛。乘車穿鎮而過,公路上、道路邊、溝邊,隨處可見成堆的牛糞,以及村民采集來堆在路邊做肥料的牛糞,一些村民還把這些牛糞收集起來,在公路邊找一處幾十平方米的平地,碼成一片厚約30厘米至40厘米的牛糞地,讓其自然發酵,用作肥料。
如果遇到下雨,這些露天散落或堆放的牛糞,就會被沖刷到距離鎮上大致100米開外的洱海內。上關位于洱海上游,至于這些牛糞進入洱海后如何加劇洱海水質的富營養化,暫難進一步確定。
“現在環保專家對洱海水質的定位是,在富營養化臨界點的關鍵時期。”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護治理辦公室主任熊仲華9月28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洱海目前的水質特征,具有富營養化初期的典型特征,為此,洱海污染治理,面臨很大的壓力。
此前的1996年和2003年,洱海曾兩次暴發藍藻。
熊仲華提供給本報記者的一份《洱海清 大理興,高原湖泊治理工作情況》的報告中稱,在這兩次藍藻暴發期間,洱海環境與生態遭受嚴重威脅,特別是在2003年7、8、9三個月,洱海水質急劇惡化,透明度不足1米,降至歷史最低點,局部區域水質下降到了地表水Ⅳ類(Ⅳ類:主要適用于一般工業用水區及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區)。
3億元的30億元算盤
“現在治理花的錢,可能比以后少花10倍。” 熊仲華說。
在洱海附近,隨處可見當地的宣傳標語:“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洱海。”
在桃源碼頭附近居住的38歲陳姓居民說,他在讀小學的時候,學校門口上就都寫有“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洱海”這句話。
洱海藍藻暴發后,云南省及大理州政府發現洱海到了非下大力氣治理不可的地步。在1996年后出臺了“雙取消”、“三退三還”、“三禁”政策。
所謂“雙取消”是指取消網箱養魚、取消機動漁船;“三退三還”是指退塘還湖、退耕還林、退房還濕地;“三禁” 是指禁磷、禁白、禁牧。
其中“三退三還”花費了2139萬元,退出了12000多畝保護地。
但藍藻在2003年再度暴發。當地政府在與來自北京的環保專家會診后,發現此前的治理措施只是就水治水,要真正治理好洱海的水,還需要做好流域保護和治理問題,特別是保護好上游水源地洱源縣的水質。隨后,大理白族自治州做了一個洱海流域保護規劃,提出了“六大工程”計劃。
該“六大工程”計劃,重點在于垃圾處理及污水管網建設、農村面源污染、主要入河河道的22條河流(55%的洱海水源來源地)、截污并結合水利建設、防洪治理以及景觀綠化河道流域周邊的農村污水處理系統等。
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護領導小組辦公室于2004年成立,是一個政府常設的洱海環保監管機構,“十一五”期間,洱海規劃環保投入(含各級政府投入)為6.9億元,但實際投入為17.11億元。
大理白族自治州還關閉了洱海上游的洱源縣的主要工廠,這一舉措確保進入洱海的主要水源的水質,但洱源縣卻因此在經濟上嚴重滑坡:關停工廠前該縣經濟位居大理白族自治州第二位,關停后洱源縣經濟列全州倒數第一。
洱源縣為保護洱海水質做了巨大犧牲,目前大理白族自治州每年給予洱源縣不低于2500萬元的財政轉移支付,供其維持相關運轉。
這一套措施下來,“十一五”期間,洱海水質連續5年穩定保持在Ⅲ類,其中有21個月達到Ⅱ類,這意味著過去5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洱海水質維持在Ⅱ類,成為全國城市近郊保護得最好的湖泊之一。
但這并不意味著洱海環保無隱憂。
熊仲華認為,洱海的環保是一個長期性、系統性過程,洱海的水質暫時好轉,但仍處于富營養化的臨界點上,稍有不慎,就會患上“癌癥”,無法治理。
目前洱海的環保仍有幾大問題無法解決,熊仲華說,一是農村的面源污染問題,譬如10萬頭奶牛,“你總不能讓他們不養奶牛吧,不養怎么辦?養下去是持續污染源。”此外農村的耕作、施肥,以及農作物碎料下排,也是主要面源污染。
其次,熊仲華稱該州盡管建立了能處理大理市及周邊主要景點的污水收集管網及處理系統,但這只是針對旱季而言。一到雨季,城市污水處理系統僅能應付大致30%的污水(雨污混流),70%的污水還得直排。
熊仲華說,未來3年,大理白族自治州計劃投資30億元,并將成立一個專門的洱海流域保護局,全面治理、保護洱海。
這30億元中,3億元由大理白族自治州政府每年撥付,另有大致10億元需要向中央政府及云南省政府爭取,其余大致17億元,由大理白族自治州市場化運作,通過設立一家政府旗下的投資平臺公司來募集。
“向上級政府申請的資金,不一定能爭取下來,市場化籌集的資金,也不一定都能即時到位或者順利到位。”熊仲華說,但是治理規劃不能停,還得做。
洱海目前的注入水量理論上為8億立方米,全流域居住人口為82萬人。
不過這一人口量可能在未來幾年中急劇增加,其原因在于近幾年洱海的旅游熱潮;大理市還計劃未來在海東山上建城,新增的人口將為洱海急劇增添環保壓力。
“如果資金寬松,我想在洱海上游建幾座幾億立方米、幾十億立方米的大型水庫,可以用于調節洱海的庫容,在洱海干旱時注入清水改善水質和生態環境。”熊仲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