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片水資源公報發(fā)布
2012年10月22日 來源:人民網(wǎng)
水利部珠江委近日發(fā)布了《珠江片水資源公報2011》。公報顯示,受冬季連旱及汛期降雨減少影響,2011年珠江片地表水資源量3677.4億m3,折合年徑流深636.4mm,較上年減少25.3%,較常年減少21.9%。水質(zhì)方面,Ⅰ—Ⅲ類水河長占評價總河長的73.6%,全年珠江片廢污水排放總量188.1億噸。
據(jù)了解,《公報》中所述的珠江片包括珠江流域、韓江流域、粵桂沿海諸河和海南省諸河等。但記者從《公報》披露的水資源與水質(zhì)的情況看,珠三角河段仍存在水資源減少,水質(zhì)最差,但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卻最大的矛盾。
珠三角近1/4河段劣Ⅴ類
公報透露,去年珠江片河流水質(zhì)主要受到有機污染影響,主要超標(biāo)項目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糞大腸菌群、總磷、溶解氧、化學(xué)需氧量。
2011年,珠江片主要河流水質(zhì)Ⅰ—Ⅲ類水河長占評價總河長的73.6%,Ⅳ—Ⅴ類水河長占17.2%,劣Ⅴ類河長占9.1%;水資源二級區(qū)中,水質(zhì)最差的為珠江三角洲,Ⅰ—Ⅲ類水河長比例為49.6%,劣Ⅴ類河長比例達24.7%。
與此相對比的是,海南島及南海各島諸河水質(zhì)最好,Ⅰ—Ⅲ類水河長比例為100%;北江和郁江Ⅰ—Ⅲ類水河長比例分別為88.5%、83.7%;韓江及粵東諸河、西江、粵西桂南沿海諸河、紅柳江和東江Ⅰ—Ⅲ類水河長為71.6%—79.4%;南北盤江Ⅰ—Ⅲ類水河長比例為68.8%;
與2010年相比,與廣東相關(guān)的西江、北江、韓江及粵東諸河Ⅰ—Ⅲ類水河長比例下降,降幅分別為5.9、7.5、2.4個百分點。珠江片其它水資源二級區(qū)Ⅰ—Ⅲ類水河長比例均上升,其中升幅較大的為粵西桂南沿海諸河、珠江三角洲,分別上升24.0、10.9個百分點。
珠三角排污和用水最大
受冬季連旱及汛期降雨減少影響,去年珠江片水資源普遍減少。公報透露,去年珠江片降水量7420.1億m3,比常年少17.1%,屬枯水年,其中珠江流域降水量5020.5億m3,較常年少22.9%
受此影響,去年珠江片10個水資源二級分區(qū)只有1個分區(qū)(海南島及南海各島諸河)地表水資源量較常年增多,其中與廣東相關(guān)的西江減少31.2%。北江減少16.1%、東江減少23.8%、珠江三角洲減少27.0%、韓江及粵東諸河減少22.3%、粵西桂南沿海諸河減少14.4%。在珠江片各行政區(qū)中,廣東省地表水資源量較常年減少19.7%。
水資源減少,但廣東省特別是珠三角的廢污水排放量和用水量仍占大頭。2011年,珠江片廢污水排放總量188.1億噸。其中珠江流域就占了146.5億噸。而經(jīng)濟發(fā)達的珠江三角洲廢污水排放量占珠江片總量的36%。而用水量也是珠江三角洲為最大,其用水量189.9億m3。按珠江片的行政分區(qū)劃分,廣東省去年廢污水排放量為125.3億噸。
從按排污的產(chǎn)業(yè)分類,珠江片的第二產(chǎn)業(yè)(工業(yè)及建筑業(yè))廢水排放量113.8億噸,占廢污水排放總量的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