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領”沙漠 治沙專家全程“監護”
2006-06-02
“沙漠盾牌·拯救民勤全球行動”公眾參與熱情高漲
“認領”治沙是個創舉
治理沙漠難,更難的是喚起人們面對“沙魔”休戚與共、唇亡齒寒的意識,點燃人們同舟共濟、同仇敵愾的治沙熱情。面對當前我國日益嚴重的土地沙漠化問題,人大代表向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提出了《關于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沙漠私有化法〉的立法建議案》,提出了將沙漠的所有權私有化的觀點,以激起人們治沙的積極性,以便達到節省國家治理成本,改善生態環境,并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大化的目的。
眾所周知,我們腳下每一寸土地都是國有的,肆虐的沙漠也不例外。我們想方設法治理沙漠,是出于對自己、子孫、國家、民族乃至全人類負責任的善舉,一名真正熱心于環保事業的人,他的所求只是讓沙漠變成綠洲,絕非想將綠洲據為己有。正是基于這一點共同的心愿,我們提出了“認領”沙漠的想法,前提是在不觸及沙漠所有權、使用權、經營權的情況下,由熱心治沙的群眾、社會團體、公益組織等以出資的方式承包一塊或一片沙漠進行治理。這樣既有助于為國分憂、為民解困,又有助于使這項關乎國計民生的活動長期持續下去,直至“沙魔”被縛,綠洲遍地。正如一位姓汪的讀者在給本報的留言中所說:“‘認領’沙漠是個創舉,我們期待著形成一種治沙的長效機制,能夠切實為民勤的治沙事業做出貢獻。”
兩種方式進行“認領”
“沙漠盾牌·拯救民勤全球行動”大型公益活動啟動兩天以來,全國各地的不少個人、企事業單位以及社會公益組織對“認領”民勤沙漠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紛紛來電詢問具體的“認領”辦法。在此,我們重申兩種具體“認領”沙漠的操作方式。這兩種方式都采用由熱心治沙事業的社會團體、公益組織、企事業單位或個人出資,由當地政府出工出力進行日常種植養護的方法進行。
第一,凡是熱心治沙事業的社會團體、公益組織、企事業單位或個人不分地域、國界都可以以出資的方式“認領”那些治沙部門已經植草、種樹的治沙點。記者在民勤當地采訪時發現,一些當地已經治理的沙漠一直存在資金短缺的問題,使得現有人工植被難以養護,大規模植草、種樹之后凸現的是后繼乏力,這直接威脅著先前的大量投入和防沙治沙效果。鑒于這種情況,我們將公布一些急需資金來維系養護工作的治沙點,由專家組進行養護資金核算,并在搜狐網和合作媒體上公布養護成本等詳細資料。參與此次“沙漠盾牌·拯救民勤全球行動”的社會團體、公益組織、企事業單位或個人可以根據資料自行選擇自己“認領”的地域、面積等,并與當地政府簽訂“認領”協議,“認領”資金統一匯入本次公益活動的專項賬號,由活動組委會監督劃撥使用,整個過程接受媒體監督。
第二,多年以來,國家綠化、林業、水利等部委的相關部門、甘肅省的治沙主管部門以及當地政府都下大力氣對民勤乃至石羊河流域的土地沙漠化進行了艱難的卓有成效的治理,但需要治理的沙漠數量太大了,而且還有不斷擴大、惡化的趨勢。組委會將根據專家組的評估,選擇一些急需治理的治沙區域,由治沙單位和組織提出治沙設計方案,并核算出物資、人力、養護等成本,經專家組進行評估、審核后,通過搜狐網等媒體向社會發布詳細信息。凡是有意“認領”的社會團體、公益組織、企事業單位或個人都可以對已公布的治沙點進行選擇“認領”,最終,“認領”單位將與當地政府簽訂“認領”協議。“認領”資金統一匯入本次公益活動的專項賬號,由活動組委會監督劃撥使用。
專家組保障“認領”效果
為了使“認領”活動切實落到實處,本次活動組委會將對“認領”沙漠的單位或個人的詳細資料進行登記。同時,由我省一些世界級的治沙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全程參與立項、評估、審核,提出合理化建議,并對“認領”活動進行全程監督,切實保障“認領”效果,對捐助者負責。
治沙所需資金及資金使用方案經專家組審定、評估后,由甘肅省慈善總會統一劃撥,由甘肅省林業廳、甘肅省治沙研究所、甘肅省三北防護林建設局負責實施。承包項目落實之后,專家組還將與組委會組成驗收小組進行審核、驗收。
同時,為了表彰捐助者的善舉,活動組委會將給出資承包沙漠的單位和個人在所“認領”治沙點立紀念牌并頒發榮譽證書。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