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動物保護法規明顯滯后
2012-11-08
捕殺、候鳥、排隊喝鹿血、游客累死駱駝、斗狗賭博,中國公眾對動物的關注,正在從避免種群消亡上升到保護動物生命安全的層次。據悉,《動物福利評價通則》近期將出臺,而剛剛落幕的第三屆中國獸醫大會則傳出消息,未來,動物福利將有望納入中國高等教育獸醫專業的人才培養和資質考核當中。
動物福利立法尚缺
目前實施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對保護動物基本福利的條款則語焉不詳。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大學社會科學與外國語學院法學系教授何悅提案建議,盡快制訂《動物保護法》。
何悅表示,考慮到我國已經加入有關動物保護公約,建議盡快制定并出臺《動物保護法》,避免嚴重侵犯動物福利行為的再次發生。
2007年,中國作為主權國加入了世界動物衛生組織。但遺憾的是,迄今為止,中國尚無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動物福利立法。目前實施的《野生動物保護法》,主要針對保護、拯救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制定,對保護動物基本福利的條款則語焉不詳。
2009年9月,中國首部由專家建言起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保護法(專家建議稿)》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以期通過法律手段實現保護動物基本福利的目標。在建議稿中,強迫獅子、老虎跳火堆、鉆火圈之類的危險游戲不僅面臨巨額罰款,還可能被追究刑事責任。
不過迄今為止,《動物保護法》并未進入立法機關的立法計劃。
《動物福利評價通則》首席制定專家、中國獸醫協會會長賈幼陵表示,“立法要先從標準入手,有了標準,對于相關行業的實際操作就有了指導,然后再進入條例法規,比如制定寵物管理條例、
通則先行引導實踐
現行法律及司法解釋,對如何懲治故意傷害、虐待動物的行為仍沒有具體的約束條款。
在動物保護法出臺之前,中國近年來野生動物的福利狀況已有所改善。
但是,《刑法》、《野生動物保護法》以及司法解釋,對如何懲治故意傷害、虐待動物的行為仍沒有具體的約束條款。
針對這種現狀,今年底,一部非強制性的標準《動物福利評價通則》將正式出臺。
據了解,作為國內首部關于動物福利評價的推薦性標準,《動物福利評價通則》規定了與動物福利評價相關的術語和定義,以及動物福利評價的基本原則和基本要求。
該通則適用于對農場動物、伴侶動物、實驗動物、工作動物、娛樂動物以及依法捕獲馴養的野生動物在飼養、運輸、屠宰、工作(包括勞役、訓練、表演、陪伴或展覽)等環節的福利狀況進行評價。
同時,也適用于對從事上述活動的組織對待動物的行為和管理動物的水平進行評價。賈幼陵表示,通過先推行的一些標準,把動物福利的一些理念盡量加進去,比如不能遺棄寵物等,讓人們慢慢理解和接受,原來遺棄動物是違法的。立法很難一步到位,急不得。
人與動物:疾病中的75%
在過去十年中,危害人類健康的新型疾病約有75%是由動物或動物制品所攜帶的病原體引起。
雖然動物福利在中國還未被普遍認可,但在現實生活中,動物福利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人類社會的良好運行也依賴于此。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中國代表處首席代表李國志介紹:“無論是從健康角度、環保角度還是食品安全角度來說,動物福利與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著緊密的聯系。”
世界衛生組織研究表明:在過去十年中,危害人類健康的新型疾病約有75%是由動物或動物制品所攜帶的病原體引起。
目前,中國作為肉類生產大國,豬、羊、禽肉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但肉類出口總量卻不到產量的10%。
由于缺乏關于動物福利的立法,我國的動物保護不符合西方發達國家的動物福利保護貿易標準,難以及時應對國外動物福利保護標準的設立和變更,這令我國的動物產品出口屢屢遇到貿易阻擊,導致肉類生產大國形成進口量大于出口量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