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生態安全關乎國家經濟安全
2006-06-02
截至目前,在我國近4億公頃的天然草原中,有90%的可利用草原已有不同程度退化,并且正以每年200萬公頃的速度擴張,草原生產力不斷下降,草原生態環境持續惡化,直接威脅到國家生態安全。在“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新發展觀下,生態安全應引起足夠重視。 

        生態安全成為國家安全新內容

        一直都在與草原、牧草和羔羊等打交道的草原興發集團董事長張振武說,占我國國土總面積的41.7%的天然草原,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區和青藏高原高寒地帶,是蒙古族、藏族等少數民族賴以生存的基礎。目前,草原畜牧業得到了飛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加強,抗御自然風險的能力也有所提高,但是存在的問題仍十分突出,草畜矛盾不斷加劇,草原生態持續惡化的趨勢制約了草原畜牧業的發展,而且直接影響到農牧民增收。

        他說,天然草原同時也是維系我國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資源,該系統極為脆弱,一旦遭到破壞就很難恢復。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文華說,生態安全是國家安全的一項新內容。長期以來,主導國家安全戰略的領域主要是外交、國防、領土、軍事。隨著信息技術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網絡安全、經濟安全等成為國家安全的新領域。生態安全的提出則是由于生態環境質量的進一步惡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構成了廣泛和嚴重的威脅,也威脅到國家的經濟安全和國防安全。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如果沒有正常的生態系統支持,經濟不可能獲得長久的可持續發展,經濟建設的成果也可能受到破壞。同樣,沒有生態安全,國家的國防與軍事安全也難以保障。

        劉文華解釋,這里所講的生態安全是指常態社會運行中的生態安全,是指各種各樣的生態問題已經或可能對人們的現實生活造成破壞性影響的問題。從戰略意義上來看,生態安全包括兩層基本含義:一是防止由于生態環境的退化對經濟基礎構成威脅,主要指環境質量狀況低劣和自然資源的減少和退化削弱了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支撐能力;二是防止由于環境破壞和自然資源短缺引發人民群眾的不滿,特別是環境難民的大量產生,從而導致國家的動蕩。 


        我國生態安全現狀堪憂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李艷芳博士說,客觀地講,我國生態安全狀況已相當嚴峻。就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來看,雖然我國的資源和能源在總量上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很少,如人均可耕地占有量為世界人均擁有量的50%、水資源為32%、礦產資源為47%、能源資源為39%、森林面積為14%。而且,還會隨著中國人口基數的擴大而進一步減少。這與中國快速發展經濟所需要的巨大的資源與能源供求有巨大矛盾,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中國經濟的發展。

        就生態環境狀況來看,我國面臨著十分嚴重的環境污染。不僅空氣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危險廢物污染等仍然存在,還出現了酸雨污染、氣候變異等問題,直接影響了人民的身體健康和工農業生產。

        就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來講,我國已遭受到外來物種的大規模入侵,嚴重影響生態系統的平衡,對我國生物多樣性造成了巨大威脅。

        另外,飼料添加劑、農藥、化肥對食品的污染,以及轉基因食品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尚屬未知,都極大地影響食品安全乃至生態安全與經濟安全。

        李艷芳分析,造成我國生態處于低度安全狀態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原因有五個方面:

        一是對自然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利用,缺乏統一規劃和管理,濫采亂挖,使自然資源日益減少和退化。

        二是國家的決策失誤。如20世紀50年代的大躍進、大煉鋼鐵、毀林毀草開墾、圍湖造田等造成大面積的災難性生態和經濟后果。80年代末國家制定的產業政策,曾重點支持了部分有嚴重污染的產業,造成了部分地區的環境破壞,特別是一些流域水體的嚴重污染。

        三是傳統的粗放式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導致嚴重的環境污染。

        四是對外來物種進入中國缺乏有效的監管。

        五是對化肥、農藥、飼料添加劑等的使用和對轉基因食品缺乏統一、有效的管理。 


        維護生態安全需要法律保障

        針對目前草原生態惡化的現狀,張振武提出,必須進行草原畜牧業結構的調整,其重點是養殖肉羔羊,在牧區大力推廣“羔羊當年育成出欄”的產業化模式,最大限度減少對冬春草場的壓力。他認為,實行這種模式對草原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羔羊當年育成出欄,牧民養羊的出欄率商品率得到提高,從而可以實現增收;商品肉羊在秋季出欄,越冬的只有種羊和母羊,可減輕冬季對草場棚圈的需求,有效地保護草原生態;羔羊肉好吃好賣價高,可提高龍頭企業的經濟效益。

        劉文華和李艷芳則主張從法律角度保障生態安全,盡快制定相關法律與法規、建立健全相關法律制度,維護國家生態安全。

        他們針對我國當前存在的威脅生態安全的因素,提出六條應對措施:第一,不斷完善資源與環境立法,防止自然資源的減少和退化。國家需要盡快用生態安全的觀念指導自然資源的相關立法,并對相關空白加以填補。第二,在鼓勵企業開展清潔生產的條件下,進行循環經濟立法,為國家提供良好的生態安全保障法律體系。第三,開展對經濟決策的環境影響評價。第四,加強海關等進出口檢疫部門對生物進口的監管。第五,建立和完善生物基因安全立法,對生物技術、轉基因生物體和轉基因產品進行法制化管理。第六,建立資源部門和環境保護部門對生態安全的監控體系,防止發生重大的危害生態安全的事件。


來源: 中國經濟時報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