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紫金山成蕨類植物基因庫
2012年11月21日
11月20日,在南京中山陵園管理局舉辦的2012環保才藝大賽上,該局公布了紫金山植物資源調查結果,據介紹,現已在紫金山找到了79種蕨類植物,在江蘇省占比已經超過一半,由于紫金山是國內少見的靠近城市的山林,隨著生態環境的日益優越,現已成為江蘇省乃至全國范圍內非常珍貴的蕨類植物基因庫。
中山陵園管理局園林處劉曙雯處長介紹說,蕨類植物和恐龍生存于同一時期,曾是地球上植物的主宰種類。它們通過孢子繁殖,在山上與潮濕的巖壁上生存。目前我國共有蕨類植物2500多種,大多分布在長江以南的森林、山野中。根據紫金山植物資源調查的結果,紫金山共有蕨類植物25科36屬79種,分別占江蘇省的71.43%、53.73%和56.43%,占中國的39.68%、15.65%、3.04%。
對于為何紫金山內有如此之豐富的蕨類植物生長,她解釋,蕨類植物通常生長在森林下層的陰暗而潮濕的環境里,少數耐旱的種類能生長于干旱荒坡、路旁及房前屋后。水熱條件是影響蕨類植物生存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決定一個地區蕨類植物物種豐富度及區系成分的一個重要因子。紫金山由于局部特殊的小氣候條件,對蕨類植物的生存非常適宜,因此紫金山蕨類植物資源非常豐富。
據該局許永善巡視員介紹,近年來,中山陵園管理局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加大紫金山植樹造林、森林撫育力度;加大了病蟲害監測和防治力度,并逐步改變了過去飛機撒農藥、化學治蟲為主的森林保護方式,轉變為以利用生物防治為主要手段的安全有效措施,以維系物種平衡,紫金山森林系統逐步向原生態轉化,物種日益豐富。
根據動植物普查結果顯示,昆蟲種類從1982年的200余種,增加到現在的15目、126科、534屬、共1200余種。發現了29種全新的蝴蝶品種;禽鳥類從1982年的80余種,增加到現在的42科、140余種。其中不乏國寶級的“東方白鸛”、全球“限量”的黑臉琵鷺。獸類動物有河麂、野兔、黃鼠狼、狗獾、野貓、刺猬等;植物種類從1982年的600余種,增加到現在的113科、1000多種。其中野生植物700多種,國家保護植物12種,南京地區珍稀植物9種,古樹名木924株……毫不夸張的說,現在的紫金山就是一座天然的物種“基因”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