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豚告急:630公里僅發現10只
201年11月26日
南都訊 (記者楊曉紅 實習生呂虹)經過9天從長江武漢段到宜昌段的航行,2012長江淡水豚考察隊于11月19日下午抵達宜昌,結束第一階段單程科考。在長達630公里長江航程中,科考隊共發現長江江豚(以下簡稱江豚)10頭次,聲學組檢測到江豚3頭次。
本次考察由農業部牽頭,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W W F(世界自然基金會)和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共同組織。11月11日,科學隊正式從武漢起航,計劃用七周左右時間對長江中下游干流江豚的種群數量和分布等現狀進行考察,并對長江江豚的保護提出規劃建議。考察隊副總指揮、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員王克雄介紹,從單程考察情況來看,長江江豚的種群數量也較前些年存在一定程度下降。科考人員初步分析:主要是由于繁忙的水上航運、大型碼頭、大型橋梁、大面積護岸護坡等涉水工程建設,引起水文環境變化,從而導致魚類資源衰退。由于目前只是完成了第一階段單程科考,王克雄表示,最終江豚數量的統計,還要根據往返兩次航程的數據綜合分析后,才能得出結論。
11月19日,2012長江淡水豚考察隊到達湖北宜昌后,結束了第一階段單程長江主干流江段的考察。“因為宜昌附近江段已是江豚分布的歷史上限,江豚越過葛洲壩進入上游庫區的概率極低。”科考隊成員、W W F江豚項目官員張新橋稱,按計劃,考察隊第二天將從宜昌返航折返武漢,開始第二階段調查。在宜昌至安徽、江西、江蘇、上海江段航行的第二階段調查中,科考隊將著重統計長江中的貨運船只和漁船數量,以評估航運和漁業活動對長江江豚的壓力。科考隊預估,將在今年12月中下旬回到武漢,完成全程科考,屆時將公布這次全流域考察的初步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