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巢湖生態區將現“綠色海洋”
2012年12月7日 來源:安徽新聞
據合肥日報報道,造林綠化,是環巢湖生態示范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環巢湖地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和省“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美好鄉村建設為契機,廬州大地正掀起一場轟轟烈烈的造林綠化,把環巢湖生態示范區建成“綠色海洋”。
2007年,濱湖新區綠化面積僅25萬平方米,而到今年9月份,濱湖新區綠化面積已達1010萬平方米,綠化面積實現了40倍的增量。如今,濱湖新區的綠地率達44.8%,綠化覆蓋率達57.4%,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約18.61平方米,樹木林立、公園連片,成為合肥城市綠化的典范。而環巢湖生態示范區建設中,其綠化建設的速度、規模、標準,將不輸于濱湖新區。可以想象,未來的環巢湖生態示范區,將現成片成片的綠色海洋,讓生活在其中的人們可以詩意地棲居。
示范:濱湖濕地森林公園受歡迎
9月30日,今年十一黃金周前一天,濱湖(大張圩)濕地森林公園(一期)建成開園,在2700畝的林地面積,建有焦姥路林蔭大道、焦姥河生態水系、游步道、木棧道休閑漫步體系,帶狀濕地生態廊道四重主景系統。據悉,該公園的負氧離子含量高達2200~2500個/立方厘米,是一般城市的3倍、一般公園的2倍,達到國家負氧離子含量最高標準6級,對身體有療養功效。開園以來,很多市民聞訊而至,紛紛到那里呼吸新鮮空氣,觀覽巢湖風光。公園一期的建成,讓合肥人驚喜不已,而更大的驚喜還在后面。近日,濱湖(大張圩)濕地森林公園二期工程進入招標程序,將于近期開工建設。據悉,二期工程將重點解決濕地和水環境問題,通過實施主入口綜合配套服務中心、濕地水系景觀、特色風情街、成片特色林、道路及木棧道循環、生物多樣性等六大工程,真正呈現“鳥語花香、水清林美”的效果,形成“濕地森林公園”的完整形態,計劃明年5月1日前建成開放。
建設:一批造林綠化項目推進中
推進綠化,項目建設非常關鍵。除了濱湖(大張圩)濕地森林公園,環巢湖沿岸的一些項目都在籌劃、建設中。市林業和園林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結合省“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和合肥市植樹造林工程,環巢湖生態示范區綠化造林建設扎實進行,一部分項目已經開工建設,一部分項目已經初見成效。
位于巢湖邊岸的包河區巢湖生態防護林示范工程,是合肥打造濱湖綠色廊道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區總面積2000公頃,項目總投資1430萬元,建設立足巢湖自然濕地景觀,堅持生態防護與綠化景觀建設并重,樹種選擇以楊樹、柳樹等鄉土樹種為主,合理配置一些高檔城市綠化樹種和園林小品。目前項目建設任務順利完成,共植樹近180萬株、鋪草坪5萬平方米,巢湖北岸又添一大“綠籬”。
而在濱湖新區,新的綠化行動也已經謀劃,計劃2013年完成綠化面積300萬平方米。面積約11萬平方米的環巢湖路北側,迎淮路等7條主次干道綠化,綠化面積約100萬平方米的玉龍路西側綠廊一期,以及濱湖公園啟動建設和金斗公園南擴建設等都赫然在列。其中,范圍面積約88萬平方米的濱湖公園,預計2013年上半年建成,總面積約30萬平方米的金斗公園南擴,也將在2013年建成。
目標:三成國土面積被森林覆蓋
以環巢湖生態示范區建設為契機,未來的合肥綠化將建成什么樣子?“到2017年,力爭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達13.5平方米,城市綠地率達到41%,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6.5%,全市森林覆蓋率達30%以上。”市林業和園林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也意味著,五年后,合肥三成的國土面積,將為森林所覆蓋。
為努力實現這一目標,合肥正積極“備戰”。即將到來的2013年,是合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關鍵之年、沖刺之年,也是省“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的開局之年,合肥計劃在全市完成植樹造林33萬畝,實施重點工程12萬畝,完成城區綠化新增面積800萬平方米、提升面積400萬平方米,建成一批公園綠地、綠化示范路(綠道)的目標。
通過實施森林進城、森林圍城、森林環路、森林入村、森林上嶺的“五森工程”,合肥正進行著這座城市有史以來最大的造林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