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動物園龜滿為患報道引熱議
2012年12月10日 來源:漢網-武漢晚報
武漢晚報訊(記者謝東波)武漢晚報獨家報道武漢動物園“龜滿為患”一事,引發網友和讀者熱議。昨天(12月9日),武漢民俗專家劉謙定致電本報,建議市民用本地魚替代烏龜放生。
新浪、網易、騰訊等多家網站轉載了報道,本報官方微博上發布的內容也被多次轉發和評論。網友“笨熊熊親”說:“放生巴西龜,完全是害性命!”幾個月前曾放生一只巴西龜到野外的李先生來電說,當初不知道巴西龜的危害,現在很后悔,今后會提醒周圍的人不要輕易放生烏龜。不少網友則表示,想從動物園領養烏龜。
武漢動物園負責人表示,領養的方式不可行,最大的弊端在于無法控制烏龜去向,養在園內最安全可靠。該負責人說,園內原本沒養龜,不少人擅自將烏龜放生到馬滄湖,如今一到晴天,湖邊經常可以看到曬太陽的巴西龜。
對市民放生的做法,劉謙定表示理解。他說,中國放生文化歷史悠久,放生習俗起源于南北朝時期,跟當時佛教興盛密切相關。到了隋唐進一步推廣普及,明清時尤興此風,一些身分地位顯赫者,尤其看重放生積德之說。加之烏龜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長壽的象征,信佛教或受儒道思想影響之人,認為放生烏龜是做積德之事,可保長命百歲。
“放生無可厚非,但不要放生外來物種。”劉謙定表示,儒道思想都主張“道法自然”,因而古人放生的物種,多為“就地取材”的蛇、烏龜、魚等,他建議今人也能學習古人做法,別把放生的好事,變成破壞生態環境的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