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水電站為野生動物“讓路”
2012年12月10日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貴陽12月8日電(記者熊俊)“往那邊多撒點!”皮膚黝黑的楊昌奇4年來每天基本上都要做一件事,就是和工人們一起給魚喂食。在貴州北盤江上的光照水電站旁,二十幾個大小不一的水池排列整齊,這里是北盤江魚類增殖放流站,也是中國最大的魚類增殖放流站。
北盤江是中國第三大河珠江的上游,其生態保護程度影響著中國經濟最發達地區之一的珠三角和粵港澳區域的生態環境。然而這條流經貴州西部高污染、高耗能工業集聚和水土流失嚴重地區的河流,開發前受上游企業排水影響,一度被稱為“黑江”。通過庫區沉淀、庫區植被保護等措施,昔日的“黑江”變成了“綠江”。
負責北盤江水電開發的貴州黔源電力(002039,股吧)股份有限公司張志強介紹說:“在北盤江水電開發過程中,一直堅持開發清潔能源,建設環保電站的理念,就是希望我們建設的項目都是綠色電站。”
據了解,在北盤江流域,修建水電站往往會匹配建設一系列生態保護設施。研究魚類幾十年的楊昌奇,現在的工作就是培育江里珍稀魚類的魚苗。4年前接到增殖放流站的邀請后,他放棄在貴州遵義的工作,舉家從城市搬到了大山里。
楊昌奇介紹說,建設光照大壩淹沒了北盤江里部分魚類的產卵場、食餌場和越冬場,為了保育那些回游性魚類,在電站建設工程中特別增建了增殖放流站。
“這個放流站投資了150萬元,每年分兩次向北盤江全流域投放60萬尾魚苗。”楊昌奇說,“除了人工繁殖外,每年還要定期對全流域的魚類的種群數量進行監測,定期更換保育種類,總體上保持北盤江的魚種群平衡。”
地處長江、珠江流域的貴州省是“兩江”上游的重要生態屏障,但也常常被視作中國的“經濟洼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遠落后于東部地區。近幾年,通過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優勢,貴州大力發展水能、風能等清潔能源,在水能開發中探索出了“綠色水電”開發模式。
在光照電站上游,黔源電力公司與貴州六盤水市合作建設了野鐘黑葉猴自然保護區。“光照電站本來可以多升高一米,但那樣的話,上游的黑葉猴棲息地就沒有了。”馮順田是光照發電廠的負責人,曾全程參與光照大壩的建設,他對記者說,“現在如果到上游的話,你還可以看到我們建的野生動物搜救站,那是專門為因為圍欄蓄水而無家可歸的動物專門設立的。”
貴州的另一條大河烏江是長江的上游。在烏江索風營電站,記者看到,大壩橫臥在碧水綠樹之間,電站廠房被裝置在山體內,以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電站負責人劉玉剛說:“在庫區采取了就地保護、棲息地重建和建設保護站相結合的辦法保護獼猴等野生動物。同時,還建成魚類增殖放流站,每年放流中華倒刺鲃等珍稀魚種幾十萬尾。”
進入新世紀,積極開發清潔能源成為各國能源戰略的重點之一,但如何在發展水能資源和環境保護之間保持平衡成為飽受爭議的話題。同屬中國西南的貴州對“綠色水電”的探索或許可看作是“中國式可持續水電開發”的一次嘗試。
據黔源電力公司工程師申劍介紹,“綠色水電”就是把水電開發過程與環境保護過程看作一個有機整體,達到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