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力推進綠化寶島大行動
2012年12月11日
美麗海南綻放生態文明之花
“幾年后,你們二三月份來我們這里,木棉花很好看的!”今天上午,昌江黎族自治縣七叉鎮大仍村村民吉愛珍笑眼盈盈地望著村里村外迎風招展的木棉苗,仿佛看到了七八年后這里漫山遍野盛開木棉紅的場景。
在“綠化寶島”大行動中,昌江計劃在七叉種植10萬株木棉樹,建成一個名副其實的“木棉之鄉”。這是省第六次黨代會提出綠色崛起、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區以來,我省各地大力建設生態文明的一個縮影。
如今,海南省正在按照十八大報告要求,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大力推進綠化寶島大行動、努力建設綠色低碳島、嚴格依法加強環境保護與治理、建立生態文明建設的長效保障機制,全力建設美麗海南,推動海南綠色崛起。
綠化寶島夯實生態文明基石
海南省第六次黨代會提出,要大力推進綠化寶島大行動。這是省委、省政府推進國際旅游島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也是惠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幸福工程。
“我們一下午賺了2000多元,今年的活兒特別多。”昨天,尖峰嶺林業局下崗職工、“阿美姐”劉美蘭從老板手里接過一沓百元大鈔,逐個發給一起干活的幾個姐妹。她們剛為一輛滿載花梨苗的大卡車裝車。由于“綠化寶島”大行動熱情不斷高漲,尖峰嶺周邊數十家苗圃生意很紅火,阿美姐已記不清今年為多少輛這樣的大卡車裝過車了。
一車車苗木從尖峰嶺發往全省各地,一片片新綠妝點得海南更加美麗。綠色,這個生命和自然的原色,真實反映了海南選擇的發展道路,體現了海南發展的本質屬性。
在瓊海,萬泉河帶狀公園曲徑通幽,數十種熱帶植物參差錯落,順流而下,下一期工程也正在努力建設中。在全省,正準備興建100個類似的城鎮公園。
在文昌湖美村,到處是新種的火焰木、大王棕、非洲楝,布局井然有序,讓人仿佛置身城市社區。在全省,2萬多個自然村、連隊將種下新綠29.1萬畝。
在三亞大隆水庫,高坡上新種了數萬株竹子,緩坡地上是各種果樹,相映成趣。在全省,五大河流、八大水庫都將新種高質量的16.9萬畝樹木。
“綠化寶島大行動將進一步夯實我省綠色崛起、建設生態文明示范區的堅強基石。”省林業廳廳長關進平說,綠化寶島將進一步提高海南生態質量,改善人居環境,為未來發展留下更多的發展主動權,成為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
生態立省建設生態文明典范
生態立省,加強環境保護,是海南肩負的政治責任。
早在1999年,我省在全國率先提出建設生態省。2007年,省第五次黨代會決定實施“生態立省”戰略。2009年,“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區”成國際旅游島的六大戰略定位之一。省第六次黨代會進一步強調,實現綠色崛起,最基本的依托是悉心呵護海南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必須始終堅持生態立省不動搖。
“就是這個項目,讓我們的礦山實現了零排放。”11月25日,在昌江華盛天涯水泥公司試驗室,質管部副部長陳偉拿起一份獎狀,上面寫著“礦山低品位石灰石綜合利用”項目榮獲海南華盛天涯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近年來,該公司通過設立科技進步獎激勵員工大力開展資源綜合利用的技術改造,成為海南建設生態文明的工業典范。
今天的海南,一個又一個華盛這樣的企業正在興起,它們受益于海南生態省建設,也在努力維護和促進海南的生態文明建設。
“我們在設計階段就把脫銷這種先進環保理念融進去了。”在華能東方電廠,運行部主任鄧彪說,設計脫銷系統是該廠國內首創的環保理念,讓污染物排放大幅度降低。
“我們的太陽能每年可發電39萬度。”在三亞夏日百貨,市場總監孫玉麗說,該商場11月新安裝的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25年內可發電量975萬度,同比火電節約標煤3301.35噸。
8月,《2012中國綠色發展指數報告》稱,海南綠色發展指數列全國第四,海口成38個主要城市中的亞軍。
今天,一條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科學發展之路正清晰地在800多萬海南人民的腳下延伸,成為全省人民的統一意志和共同行動。
長效機制構筑生態文明保障
8月17日下午,海南省委中心組(擴大)學習報告會專題學習了“應對氣候變化與綠色增長”。著名綠色碳匯專家、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秘書長李怒云在會上作了專題報告。
此前的7月6日,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首個縣級專項基金——陵水碳匯專項基金成立。李怒云說:“這個基金可為陵水企業和公眾參與生態建設提供一個常設平臺。”
海南省第六次黨代會提出,要建立生態文明建設的長效保障機制,加強生態立法,倡導低碳環保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完善生態補償機制,探索啟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
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長效的機制來保障。今年以來,海南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構筑生態文明的長效保障。
9月10日,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海南省綠化寶島大行動工程建設總體規劃(2011-2015)及實施方案》。5年間,全省將完成造林綠化總任務150萬畝,全省森林覆蓋率達62%。
在全省農村,連續12年緊抓“文明生態村”,全省文明生態村建設已超過1.2萬個,覆蓋率超50%。
在全省國土環資系統,堅持“四個決不”:決不降低環保和安全門檻來招商,決不接受產業污染轉移,決不讓傳統工業集中區成新污染源,決不犧牲環境換一時發展。
在全省林業系統,經過5年的持續增長,我省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標準從5元/畝每年提高到了20元/畝每年。走在海南山區,到處樹木蔥蘢,青山連綿,讓人流連忘返。
過去,海南人守住了青山,換來了穩定收入來源。如今,海南天還是那么藍、水還是那么綠,海南的發展卻日漸加速。在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過程中,海南始終在努力踐行綠色崛起的精髓,在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一步一步走向生態文明。(單憬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