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鱘人工繁殖創歷史之最
2012年12月11日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宜昌12月10日電(郭曉瑩 何燕強)10日來自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中華鱘研究所的消息,該所在三峽壩區基地對一組“子一代”中華鱘親魚成功實施全人工繁殖,喜獲受精卵21萬粒,繁殖規模為歷史之最,產卵規模已達到野生中華鱘自然繁殖的水平。
目前,4萬余尾新一批“子二代”中華鱘苗種各項體征正常,健康狀況良好。
記者當日來到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中華鱘研究所保育車間看到,狀如蝌蚪的“子二代”中華鱘寶寶在水池中歡快游弋。據工作人員介紹,這些中華鱘寶寶出苗15天,身長僅2厘米左右。目前,它們已平安度過了垂游期、平游期、沉底期,健康狀況良好,已于12月9日開口攝食。
“子一代”中華鱘是利用野生中華鱘親魚,經過人工繁殖培育的中華鱘。在此基礎上,將“子一代”中華鱘卵通過人工手段孵化,可得到“子二代”中華鱘群體。2009年9月底,中華鱘全人工繁殖在中華鱘研究所獲得成功,共獲得約4萬枚受精卵,當年10月,世界上第一尾全人工繁殖中華鱘順利出苗。
據工作人員介紹,2009年以來,中華鱘研究所4次成功實施中華鱘全人工繁殖,前三次繁殖獲得受精卵數量分別為4萬枚、5萬枚和10萬枚。此次的產卵規模已達到野生中華鱘自然繁殖的水平,標志著中華鱘“子二代”全人工繁殖技術體系基本成熟,對中華鱘物種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中華鱘是中國特有的古老珍稀魚類,在地球上已繁衍生息1.4億年,是世界現存魚類中最原始的種類之一,被譽為“活化石”,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