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種外來埴物入侵洞庭湖濕地
2012年12月17日 來源:新華網
43種外來植物入侵,造成洞庭湖濕地生物多樣性下降、濕地生態環境退化――中科院洞庭湖濕地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日前發布的報告,再次敲響洞庭湖濕地生態保護警鐘。
洞庭湖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承擔著行洪調蓄、生態保育等重要功能,在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近年來,由于自然和人為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使大量外來植物侵入洞庭湖濕地,對本土植物種類、濕地植物群落以及濕地生態服務功能等產生了一定影響。
研究人員經過5年大面積實地踏查后發現,目前洞庭湖濕地共有43種外來入侵植物,分屬于19科34屬,約占該地區植物種類總數的18.3%,主 要分布于防洪大堤及路邊。被專家列入危害級的入侵植物中,位列前茅的有楊樹、空心蓮子草、野胡蘿卜、積雪草等。這些植物有性或無性繁殖能力都相當驚人,特 別是楊樹,是對洞庭湖濕地生態系統損害最嚴重的一種,它在湖灘濕地大面積種植后很快就能成為占絕對優勢的種群,從而導致原生植被群落迅速敗落,以此改變洲 灘濕地原有植被群落生存格局。
研究顯示,洞庭湖濕地外來植物的引入途徑主要有三種,其中21種是作為牧草、觀賞植物、藥用植物、蔬菜及經濟用材人為引入的,刺莧和土荊芥等16種植物可能是隨糧食進口無意引入的,自然傳入的僅6種。
中科院洞庭湖濕地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站長謝永宏呼吁,有關部門應加強洲灘濕地管理,將已侵入的楊樹幼苗移出洲灘,對已成林的楊樹盡早采伐。同時,對外來入侵植物要及早發現、盡早處理、規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