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陜西山東河段提早出現凌汛
2013年01月08日 來源:鳳凰衛視
連日來,受持續低溫影響,黃河出現大面積流凌,封凍長度達到978.6公里,比去年同期增加249公里,寧夏、陜西河段均提早進入封河期。而在山東及河北膠州灣和秦皇島海域出現海冰現象,比往年提前至少半個月。
航拍畫面可見,黃河寧夏中寧段出現結冰現象,淌凌密度占河道的百分之五。河道兩岸已堆滿防洪石料,河灘地已無居民居住現象。
而在黃河寧夏中游的青銅峽大壩,大壩上方已封河37公里,河面呈靜止狀態,而大壩下游則清水蕩漾。
在寧夏與內蒙古的交界處,河道堆滿凌塊,并已完全封河。
而在陜西,凌情比往年提早半個月,全省封河長度達56.6公里,大部分河段出現流凌。在壺口瀑布,河岸邊的冰層厚度達6至7米,陜西防總表示,今年的凌情不但來得早,流凌更比往年集中,結冰成形的面積大,容易對沿岸防護工程造成破壞,從而引發凌災。
黃河下游山東河段全線出現淌凌,流凌密度最大為80%,最大冰塊面積達120平方米。目前黃河下游已有24座浮橋拆除。
另一方面,受低溫影響,山東海域出現冰情,覆蓋面積為十年來同期最大值,膠州灣海冰積累厚度超過40厘米,大塊海冰連成片,停靠在海灣的幾十艘漁船已被凍住。海水結冰,離岸有一千多米,而且長度和厚度與日俱增.近千艘漁船提前進入休息期。
山東氣象部門預計全省天氣在未來一周會逐步回暖。到十號左右,氣溫有望回升至零度以上,冰情有望得到緩解。
在秦皇島海域,氣溫降到零下15度,冰情較往年提早15天.海面布滿浮冰,海面上還有海豹趴在冰塊上,可見冰層已有一定承重性。
海事部門表示,海冰最大直徑為2至3米,厚度達10到15厘米。但暫時以散冰為主,未出現大面積冰情。
海事部門已啟動預案,重點監測,防范冰情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