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揚子鱷野外放歸見成效
2013年02月04日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宣城2月4日電 (周應健 吳蘭)記者4日從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國家15個野生動植物重點拯救項目之一,揚子鱷保護與放歸自然工程,經過近十年的探索性實施,已產生明顯成效,放歸野外的48條揚子鱷已繁育后代54條幼鱷,但大面積推廣放歸仍需時日。
揚子鱷是中國特有的珍稀物種,原廣泛分布于長江中下游地區,受困于自然環境變遷和人類活動干擾,野生揚子鱷數量急劇減少,目前僅剩150多條。但作為另一種保護手段,揚子鱷人工繁育始終紅紅火火,總數已達1萬余條。
在此背景下,中國國家林業局決定啟動揚子鱷野外放歸自然工程,將人工繁育的揚子鱷放到野外,復壯野生揚子鱷種群。該工程有兩大任務,一是建設種鱷繁殖區和譜系鱷養殖池,二是將人工繁育的揚子鱷放歸大自然,就地恢復野生種群。
據介紹,2003年,揚子鱷保護區開始首次野外放歸,在宣州區紅星保護點放歸3條揚子鱷。科研人員根據后期的無線電跟蹤監測發現,放歸鱷在當地產下1窩鱷卵,首次放歸試驗成功。此后,揚子鱷保護區在郎溪縣高井廟林場連續8次在高井廟林場放歸揚子鱷,累計放歸48條。目前,放歸的揚子鱷累計孵出幼鱷54條。
據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人員介紹,歷次實施的揚子鱷野放活動,都只是嘗試性的,數量十分有限。而且,現有放歸點僅2處,重新開辟放歸點并非朝夕之事,短期內全面推廣揚子鱷野外放歸是不現實的。
此外,揚子鱷放歸的后續任務依然十分繁重,常年不斷的跟蹤監測,以及就地保護措施都須齊頭并進。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均會導致前功盡棄。因此,揚子鱷野外放歸之路依然漫長,揚子鱷重返大自然仍需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