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禁黑猩猩參與藥物實驗
2013年02月19日 來源:外灘畫報
由于和人類的相似性,黑猩猩一直被當作醫(yī)學研究的理想測試對象。美國新伊比利亞研究中心曾經豢養(yǎng)過世界上數(shù)目最多的靈長類動物,他們對黑猩猩的研究集中在丙肝病毒疫苗實驗和母嬰分離實驗上。有研究者指出,這類實驗十分殘忍,對黑猩猩的健康和心理造成嚴重傷害。1月22日,美國國家衛(wèi)生研究院批準一份報告,決定讓美國國立實驗室中的黑猩猩全部退役,并禁止黑猩猩再參與藥物實驗。由于和人類的相似性,黑猩猩一直被當作醫(yī)學研究的理想測試對象。
醫(yī)學中心被豢養(yǎng)在籠子里以供實驗的黑猩猩
1月22日,美國國家衛(wèi)生研究院(NIH)批準了一份報告,決定讓美國國立實驗室中的黑猩猩全部退役,搬到特別為它們建造的設施中居住,并禁止黑猩猩參與藥物實驗。這被認為是美國在動物保護事業(yè)上的一個重要事件。
由囚籠到樂園
報告獲批的同一天,就有九只黑猩猩被送到了一處名叫“黑猩猩收容所”的設施,接下來的一個月里,還將有100多只黑猩猩被送到這里。
這家收容所位于路易斯安那州的卡多郡,周圍樹木蒼翠,環(huán)境幽雅。被收容的黑猩猩則來自路易斯安那大學拉法耶分校,是該校新伊比利亞研究中心的實驗動物。
新伊比利亞研究中心曾經豢養(yǎng)過世界上數(shù)目最多的靈長類動物,它在對待動物方面也有過一段不光彩的歷史。2009年,中心被指控虐待黑猩猩。一個民間組織微服私訪,拍下了中心內部的畫面。視頻中,黑猩猩被關在金屬籠子里,籠中不設床鋪,一群黑猩猩寶寶兜著尿布,在一個一無所有的環(huán)境中抱在一起。著名黑猩猩研究專家珍妮·古道爾看了這些畫面之后深感震驚,指出這樣的環(huán)境十分惡劣,可能造成黑猩猩的行為異常。隨后,美國農業(yè)部對中心展開調查,并在2010年5月對它開出了上萬美元的罰單。
新伊比利亞研究中心的黑猩猩研究集中在丙肝病毒疫苗,也進行過母嬰分離實驗。有研究者指出,母嬰分離實驗尤其殘忍,會對黑猩猩造成嚴重的心理困擾。中心原來和NIH有合約關系,研究經費中的一大部分都靠 NIH 出資。據(jù)悉,目前雙方的合約已經到期,NIH并未續(xù)約。
從研究中心搬到黑猩猩收容所,黑猩猩們可謂是從地獄來到了天堂。收容所建在一片占地200英畝的原始森林中間,所內分布著少量建筑,主要是森林覆蓋的戶外棲息地。進入所內,到處是高達6米的大樹,可供黑猩猩攀爬、休憩。根據(jù)性格的不同,黑猩猩可以獨來獨往,也可以成群結隊。它們每天獲得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外加營養(yǎng)均衡的餅干。工作人員還為它們提供樹枝、樹葉等“建筑材料”,方便它們筑巢。獸醫(yī)診所自然也是少不了的。此外,工作人員還給黑猩猩們分發(fā)玩具,偶爾也請樂手來為它們奏樂解悶。
新來的黑猩猩先要經過一個隔離期,好讓收容所的行為學家和獸醫(yī)對它們做一番了解。隔離期結束后,它們就會被放進一個圍著柵欄的生活區(qū)域,柵欄的另一邊生活著陌生的黑猩猩。一旦兩邊的群體熟悉了彼此、學會了交往,柵欄就會拆除。
按照NIH的計劃,在未來,全國各家聯(lián)邦實驗室中的350只黑猩猩將全部送到這里養(yǎng)育,只留下50只備用。動物保護者對這一決定熱烈擁護。比如“人道對待動物人士”組織就在一項聲明中表示:“這說明聯(lián)邦政府至少明白了一點,那就是黑猩猩不該生活在實驗室里,就像人類不應該生活在電話亭里。”
漫漫解救路
由于和人類的相似性,黑猩猩一直被當作醫(yī)學研究的理想測試對象;但也正是這種相似性使得人類對于它們的遭遇分外同情。多年來,動物保護者要求廢除黑猩猩實驗的呼吁不絕于耳。就連NIH的院長弗朗西斯·科林斯也表示,黑猩猩是類人猿,它們和人類的相似性要求我們“特殊考慮,特別尊重”。加上科技進步,需要黑猩猩獻身的研究也越來越少,于是,讓黑猩猩退役終于被提上了日程。
歐洲在黑猩猩的保護事業(yè)上較為領先,在多數(shù)歐洲國家,黑猩猩實驗早已被法律禁止。美國的黑猩猩保護事業(yè)起步于上世紀90年代。1995年,黑猩猩收容所的前身、黑猩猩收容組織正式成立,它的宗旨就是為這些科研領域的退休“職工”籌建養(yǎng)老院。
2000年,美國又通過《黑猩猩健康、改善、維持和保護法案》(簡稱“黑猩猩法案”),規(guī)定NIH應承擔黑猩猩保育的部分費用。到 2002 年,NIH 選中黑猩猩收容組織,委托它來建造、運營黑猩猩的保育設施。
2003年,黑猩猩收容所在路易斯安那州破土動工,它由NIH部分出資,由卡多郡的居民無償捐獻土地。2005 年收容所建成,當年就有兩只黑猩猩入住,它們分別叫麗塔和特蕾莎,都曾為美國宇航局的太空事業(yè)服務。很快,就有十幾只黑猩猩跟著入住。
到2011年,美國的黑猩猩保護事業(yè)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就在那一年,受NIH委托的一份獨立報告指出,從科學上看,大多數(shù)以黑猩猩為對象的生物醫(yī)藥研究都已沒有存在的必要。
NIH 隨即召集了一個工作組商討對策。工作組在研究之后向 NIH 提交了一份長達86頁的報告,其中不但建議讓黑猩猩退出實驗、由人類收容撫養(yǎng),而且對收容條件也做出了嚴格限定,比如黑猩猩應該成群飼養(yǎng),每個群體至少要有7個成員,每只黑猩猩要有大約1000平方英尺的戶外空間,收容所內要有足夠的運動、攀爬空間,還要有足夠的筑巢材料等等。同時,報告也建議在研究機構中保留一小部分黑猩猩,以便在別的研究方法都失效時重新啟用。不過它也規(guī)定將來的黑猩猩研究必須通過一個專門委員會的審批,而且這個委員會中必須包括來自公眾的成員。
NIH在1月22日批準了這份報告。接下來,報告將進入為期60天的公眾評議環(huán)節(jié),最后提交給NIH的院長批準。預計最終結果將在今年3月敲定。屆時,美國政府層面的黑猩猩保護事業(yè)將大功告成。NIH雖然已經接受了報告中的建議,但是要將它們悉數(shù)付諸實施卻不容易,其中最主要的問題仍是資金。
詹姆士·安德森是NIH負責退役黑猩猩事宜的官員,他表示黑猩猩收容所中的生活區(qū)域即將客滿,但NIH已經無力承擔新設施的建設了,因為當年創(chuàng)建收容體系時,美國國會就給整個項目的預算封了頂,規(guī)定總投資不得超過3000萬美元。而到今年夏天,這些費用就將用盡。安德森稱NIH對這個問題非常重視,并表示一定要向國會反映才有望解決。
另一方面,動物保護組織雖然歡迎這項舉措,但是對事情的進展卻并非百分百滿意。比如美國人道協(xié)會的凱瑟琳·康李就表示,NIH決定仍保留50只黑猩猩的做法未免令人遺憾。另外她也指出,除了NIH之外,美國的私立研究機構還擁有200只左右的實驗用黑猩猩,它們的去向并不受 NIH 禁令的約束。
她表示人道協(xié)會將游說聯(lián)邦立法機構在一切機構中禁止黑猩猩研究。不過她也承認,對于NIH的這份報告是相當欣慰的。“這是朝著正確的方向邁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