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懷柔將著力改善環境質量
2013年02月20日 來源:中國環境報
位于北京東北部的懷柔區,素有北京“北大門”之稱,經過十幾年的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共完成200多項污染減排工程,營造林地100多萬畝,空氣質量在全市名列前茅。
日夜堅守京郊北大門
懷柔區湯河口檢查站是內蒙、河北豐寧等大貨車、大客車進入北京的必經之路,在這里,常年堅守著一支特殊的隊伍。他們每天的工作就是檢查過往的機動車排放是否達標。
“您好,由于您的車尾氣排放量超標,對不起不得進京,請您原路返回……”當我們趕到檢查站時,一輛來自河北省的機動車由于尾氣煙度值超標,被懷柔區湯河口檢查站工作人員勸阻返回。檢查人員名叫周淼,是個瘦瘦的年輕小姑娘。
檢查站的站長黃學桂介紹說:“這個檢查站是1999年成立的,當時人手少,設備簡單,數據也不太準,操作起來很費勁兒。”后來,隨著中央和北京市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現在有十來個人駐站值守,設備也比以前更先進了。周淼就是引進的年輕人才之一。
周淼2009年大學畢業后,就來到了湯河口進京檢查站。她說,現在到環保局里工作的年輕人都爭著到這里尋求鍛煉。為了守護京城的藍天,再苦再累也值得。
年輕人的付出更多地是離開父母、離開現代化的城市生活。而站長黃學桂身上映射出的則是用耐心、責任詮釋的環保人身上那股“忠于職守、造福人民,科學嚴謹、求真創新,不畏艱難、無私奉獻,團結協作、眾志成城”的崇高精神和時代品格。
黃學桂是檢查站發展變化的見證人之一。在他的記憶里,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兒發生在兩年前的一個夏夜。他看到遠方山路轉彎處開來了一輛大貨車,在后車大燈的照射下,這輛大貨車冒出的縷縷青煙彌散在車輛四周。
當司機將車子開到檢查站時,他示意停車檢查。沒有帶任何防護設施的他和另一位同事手拿檢測探頭,趴到尾氣排放口,對著司機喊:“使勁踩油門!”一團濃烈的黑色煙霧瞬時從尾氣口噴出,噴得老黃和同事一臉烏黑,只露出一排白牙。“再來一下!”“再猛踩第三腳!”就這樣,在老黃的要求下,經過三次猛踩油門,檢測結果出來了,大貨車的尾氣排放超過北京市標準好幾倍。
然而,大貨車司機并不承認自己的新車超標。老黃耐心地對司機解釋起原因:“第一,你的車干的是重力氣活兒,屬于過度消費;第二,你平時光顧著讓車掙錢,而不做保養,導致車輛損耗厲害;第三,你不到正規加油站加油,油品沒有保證。這些因素導致新車排放也超標。”司機聽了心服口服,按照相關要求,對車輛進行了整治,直到排放達標。此后的兩年多時間里,這輛車再也沒有超標過。
我們疑惑地問老黃和他的同事:“你們明知尾氣排放的危害,可為什么每次都直接趴在尾氣口檢測呢?”老黃笑著說:“檢查的時候,不戴口罩,司機還都不理解呢。若是再戴著口罩,那不就拒人千里之外,沒法溝通了嗎?”
我們問他:“偶爾幾輛車超標,沒有關系吧?”老黃指著不遠處零星散落在山間的小村落說:“你看,這些村子都分散在公路兩旁,有的住戶離路不過1米多遠。不把這些跑著的污染源治住,對不起‘監察’這塊肩章!”
群策群力嚴控工地揚塵
2011年12月,懷柔區第一個由政府主導的城中村改造項目——新賢街定向安置房項目開工。項目開工的第一天,項目部的活動預制板房還沒有安裝好,環保局的監察人員就來到了工地。項目部黨支部書記李新榮很納悶兒,以為環保局的工作人員是來挑毛病的,讓她萬萬沒想到的是,人家送來的是《綠色施工問答知識手冊》、“施工5個100%宣傳掛圖”和夜間施工管理辦法介紹等。
開工后沒多久,住在工地附近的居民就堵住了施工車輛出入口。理由是,施工造成的揚塵和噪聲令他們無法忍受,特別是住在附近的很多老年人,一看見這個大工地就胸悶、心煩。
原本工期就很緊張,又被居民圍得水泄不通,李新榮急忙向環保局求救。十幾分鐘后,由環境監察人員和城管、住建委等部門的負責人組成的揚塵辦都趕到了工地,了解了情況后,邀請居民代表坐下來,一起商量了一個包括賠償和整治兩方面內容的解決方案。
2012年國慶節長假最后一天發生的一件事讓李新榮對綠色施工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那一天,工地西南門出口沖洗車輪的設備出了故障,負責拉渣土的貨車司機心想反正是節假日,再說傾倒渣土的地方離工地也不太遠。懷著僥幸心理,他將車開出了工地。令他沒有想到的是,渣土車在馬路上留下了兩道黃黃的寬泥印,被上街買東西的環境監察隊員侯大樹發現了。
出于強烈的職業敏感性,侯大樹循著車轱轆印,找到了住總新賢街項目部。一進門,就直奔李新榮的辦公室:“為什么不沖車輪,就讓車輛上路。”
待李新榮了解事情始末后,專門請環保局給全體施工人員上了一次“綠色施工”培訓課。從此以后,再也沒有類似事件發生。用李新榮的話說:“是群眾和環保局的監督,讓我們摘掉了揚塵大戶的帽子,只有每個施工單位都做到這一點,才能真正做成安心工程!”
宜居宜業實至名歸
過去的5年間,懷柔完成工業企業節能降耗更新改造116項,萬元GDP能耗全市最低。在技術上,低碳科研能力不斷提升,實施技術改造100項,引進開發新品300多項。在政策上,全區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和高科技產業,走出了一條高科技“循環風”吹綠GDP的發展之路。
而這一過程,市民都是見證者。“這幾年眼看著懷柔綠起來,空氣都是甜的!”區委書記張建東曾自豪地說,“綠色,已經滲透到城鄉每個單位、每個社區、每個庭院、每個角落,呈獻給人們的是一個山清水秀生態美的新懷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