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謀劃長效機制應對霧霾
2013年02月28日 來源:中國環境報
霧霾天氣頻繁來襲,一度讓山東省環境空氣質量快速下降,甚至出現了17市無一呈現“藍天白云繁星閃爍”的狀況,大多數監測點位持續提示首要污染物為細顆粒物。
面對霧霾圍城,山東省采取了哪些應急措施?如何建立應對霧霾天氣的長效機制?有哪些創新思路?對此,記者進行了深入采訪。
多次下發通知明確重點
自1月8日開始,山東省環保廳先后對中度污染及以上等級的10多個市啟動了應急處置程序,由政府對轄區內有關企業實施限產限排或停產治理,責令建筑工地和土方作業停工。
山東省近年來多次下發相關通知文件,要求各市密切關注空氣質量變化情況,強化監督監管。
2009年10月底,山東5個設區城市先后出現霧霾天氣,省環保廳及時下發《關于開展重污染空氣質量發布工作的通知》,明確規定當空氣質量監測數據顯示空氣污染指數大于中度污染時,環保部門要迅速啟動重污染空氣質量發布工作,提請當地政府采取相應措施。
2010年11月,為防止冬季采暖期大氣污染反彈以及可能出現的霧霾天氣,山東省環保廳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冬季采暖期重點廢氣排放企業環境監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市加大對轄區重點廢氣排放企業的檢查力度和頻次,密切關注當地空氣質量變化情況。
去年10月,山東省環保廳下發《關于做好不利氣象條件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市列出對空氣質量造成影響的企業名單,安排專人分析監測數據。通知首次提出,各市要健全部門協調機制,在人口密集區和環境敏感區劃定黃標車限行路線。
各地緊急部署應對措施
針對連日出現的霧霾天氣,山東省各市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紛紛啟動應急預案,出臺應對措施。
1月15日,濟南市政府召開緊急會議,提出8條措施應對霧霾天氣,其中包括:公務用車及社會車輛(公交車等民生保障車輛除外)實行單雙號行駛,建筑、市政及拆遷等建筑工地室外作業一律立即停工,部分重點工礦企業立即采取臨時限產限排措施。
1月29日,濟南市下發通知,要求城鄉建設、市政公用等部門督促室外作業的建筑施工工地立即停止施工,環保部門督促重點工礦企業立即采取臨時限產限排措施,駐濟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帶頭停駛1/3公務用車。
淄博市對不達標企業下達停產治理通知,并根據近期空氣質量預報趨勢提出企業限產名單和機動車限行建議,報請當地區政府、管委會實施。
聊城市環保局啟動應急預案,成立3個檢查小組,對全市工業企業、特別是以燃煤電廠為主的工業污染源進行連續性暗訪暗查,保持高壓態勢,確保污染治理設施穩定運行。
濰坊等市也及時啟動了環境監察應急預案,對轄區內的相關排放單位進行重點盯靠,原本每周監察一次的改為一天一次,有的甚至一天兩次。
著力建立長效應對機制
山東省長姜大明在日前召開的省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上要求,高度重視大氣污染治理,實時發布全省主要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監測信息,實施分階段逐步加嚴的大氣污染物排放地方標準,建立應對霧霾天氣的長效機制。
山東省環保廳要求,重點做好“調結構、促管理、搞綠化”3篇文章。即堅決淘汰落后產能,調整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積極探索城市環境管理的新思路、新辦法,大力開展重點行業大氣污染防治;大力實施造林綠化,構筑綠色生態屏障,增加環境承載力,對綠化率達不到一定要求的城市規劃,在規劃環評時予以否決。
圍繞加強大氣污染防治、改善區域環境質量,山東省環保廳進一步提出了重點突破大氣污染治理的9項措施,其中包括制定實施分階段逐步加嚴的區域性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提升大企業集團大氣污染監管水平,開展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和城市揚塵綜合整治,推動車用油品升級。
山東省還將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多種渠道向公眾宣傳重污染天氣發生的原因和采取的措施,鼓勵大家行動起來。